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易经中卦变之术:易经剥卦

易经中卦变之术:易经剥卦山的虚象有很多,比如财富、权力、骄傲、聪明、自负、秘密、贪婪、愤怒、争斗……山地是实象,其作用就是引出“收”之道。把什么收起来?把山的虚象收起来。我之前已分析过谦卦,现在简单回顾下。谦卦为地山谦,其象为山收于地中,关键就在这个“收”字。我们看卦,要用虚实思维看,不能局限于山地本身。

谦卦,上为坤地,下为艮山,象为山在地中,六爻皆吉,是修身第一卦,《易经》之首卦。

若是将地山位置互换,变成上为艮山,下为坤地,象为山在地上,地山谦就会变成山地剥,大吉大利的谦卦就会变成大凶大祸的剥卦。

同样是艮山和坤地的组合,为何结果会天差地别?有什么办法能化凶为吉?

我有一些感悟,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其一、要弄清剥卦,需看清谦卦。

我之前已分析过谦卦,现在简单回顾下。

谦卦为地山谦,其象为山收于地中,关键就在这个“收”字。

我们看卦,要用虚实思维看,不能局限于山地本身。

山地是实象,其作用就是引出“收”之道。把什么收起来?把山的虚象收起来。

山的虚象有很多,比如财富、权力、骄傲、聪明、自负、秘密、贪婪、愤怒、争斗……

将这些东西收起来,就能修成谦虚、谨慎、礼让、淡泊、冷静、城府……

当一个人拥有这些素养,自然能达致谦和之境,谦和之人自然会大吉大利,所以谦卦是吉卦。

反之,将这些虚象充分显露出来,山就会露出地面变成山地剥。

此时,当一个人既不谦虚又不谨慎还不冷静更不礼让喜欢争斗……自然会惹事生非肆意妄为,结果自然惹祸上身不得善终,所以剥卦是凶卦。

易经中卦变之术:易经剥卦(1)

比如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当他们的残暴荒淫充分显露出来后,结果就是身死国灭,遗臭万年。

比如春秋时代,当贪权争位充分显露出来后,结果就是“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据统计,《史记》中明确记载的弑君事件共有40例,且春秋14国均出现过弑君。

比如当一个人的粗心充分显露出来后,可能会摔跤、会撞车、会忘带钥匙、会掉进水坑、会被人欺骗……

比如当一个人的自负充分显露出来后,可能会南辕北辙、会掩耳盗铃、会闭门造车、会纸上谈兵、会大意失荆州、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比如当一个人的贪婪充分显露出来后,可能会利令智昏、会贪污腐化、会色迷心窍、会权欲熏心、会六亲不认……

……

一谦一剥,一收一显,一吉一凶,本来如此。

易经中卦变之术:易经剥卦(2)

其二、剥卦之“显”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日积月累之功。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六四:剥床以肤,凶。

可见,剥卦爻辞一半都是“凶”,名副其实的凶卦。

这些凶从何而来?

剥卦以床为实象举例,我们再结合虚象,就很容易理解。

“初六”是凶之始,实象为床腿(足),虚象为小毛病。

床腿开始一点点剥蚀,小毛病开始一个个显露,小错误便开始露头。

所以刘备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初六到六二,剥蚀蔓延至床板(辨),小毛病已积累成坏习惯,小凶小祸开始找上门来。

这个时候如果幡然醒悟,改邪归正,尚有挽救余地,还能亡羊补牢。

一旦从六二来到六四,从床板(辨)剥蚀到床面(肤),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因为六二属于下卦,六四属于上卦,从下卦来到上卦,就是从量变来到质变。

整张床都被剥蚀,很快就要坍塌,无法再修补。

坏习惯已变成大奸大恶,很快就会遭遇大凶大祸,已无力回天。

易经中卦变之术:易经剥卦(3)

故此,《易经·文言》有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其三、化凶为吉,剥出新生

虽然剥卦是凶卦,但只要没到六四,吉凶就未定,还有机会化凶为吉,剥出新生。

既然坏习惯是从小毛病一点点积累而成,那么就倒过来把坏习惯一点点剥落成小毛病。

再把小毛病一点点剥落干净,最后把剥落的小毛病收起来。

山地剥就会转换成地山谦,凶就会转换为吉。

好比剥竹笋一般,把外皮剥干净后,就会露出纯美的笋心。

比如春秋时的楚庄王,刚继位时,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还在宫门前立牌道:进谏者,杀毋赦。

如此荒废三年,堪称昏庸之君。大夫苏从实在看不下去,便冒死进谏,楚庄王这才醒悟。

然后亲理朝政,励精图治,终成一代霸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楚庄王。

比如北宋时的苏洵,年轻时任侠放荡,自命不凡,不读诗文,结果第一次乡试惨败而归。

痛定思痛后,苏洵开始发奋读书,大器晚成,终名列“唐宋八大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

可见,剥卦的本意是想告诉我们,不到最后,吉凶未定,胜负未分。

只要勇于改过,敢于自剥,就能重获新生。

是凶是吉,取决于自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