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山战场回来的战士哭泣:怀念1979年牺牲在日喀则昂仁县吉松煤山的战友

老山战场回来的战士哭泣:怀念1979年牺牲在日喀则昂仁县吉松煤山的战友车队陆续到达煤矿后,矿工们也紧锣密鼓地加劲装车,煤炭粉尘飞扬,就像一条黑龙,黑黢黢盘旋在矿场上空。杨排长眼看前面的车辆已装煤完毕,唯有救急(济)车辆还杳无音信,他心有灵犀一点通,难道救急车辆抛锚还是有其他原因呢?车队驶入了便道,来到了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边缘地带,翻越连绵不断,首尾相连的群山。经过几小时行驶,进入了雄伟壮观著名的冈底斯山脉的腹心地带。前面一座高山(吉松山)挡住了的视线,车队开始翻越盘山险道,那些沟槽没有涵洞,山涧流水冻冰晶莹剔透,车辆行驶爬坡艰难,战友们更是胆大心细,谨慎驾驶去征服,经于翻越4900多米的山垭口,拐过几道回头弯,来到了距山口近百米高程的松吉煤矿。昂仁煤矿,又名吉松煤矿,坐落在海拔4900多米的吉松山脊上,是一个中小型的煤矿。由驻日喀则分军区后勤部,于1974年9月建设生产,平均年产量3000吨——4000吨煤炭。所产煤炭除供给驻日喀则地区所属部队外,还供调给西藏

魂断煤山

袁廷掌

那是二十世纪一九七九年的初春,我们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驻日喀则)四连车队,奉命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吉松煤矿,为日喀则驻军某部拉煤炭。

老山战场回来的战士哭泣:怀念1979年牺牲在日喀则昂仁县吉松煤山的战友(1)

在排长杨昌平的带领下,车队从海拔4012米的拉孜兵站出发,冒着凛冽的高原风寒,横渡雅鲁藏布江,踏上便道(军用急造公路)向近百公里外的日喀则地区昂仁县煤矿奔驰。

昂仁煤矿,又名吉松煤矿,坐落在海拔4900多米的吉松山脊上,是一个中小型的煤矿。由驻日喀则分军区后勤部,于1974年9月建设生产,平均年产量3000吨——4000吨煤炭。所产煤炭除供给驻日喀则地区所属部队外,还供调给西藏军区一部份(于1997年封井停产)。

昂仁煤矿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冈底斯山脉吉松山中脊线上。山呈紫黑色的煤干石,草科植被稀少,山石裸露在外,任凭高原风霜雪雨的侵袭。矿山原始荒凉,默默无闻地沉睡在雄伟壮丽的冈底斯山脉吉松山腰的怀抱中。所幸被地质勘察发现宝藏以后,这里的宝藏被开发利用,山脊从此沸腾了。

一条运输便道从拉(拉孜)普(普兰)公路拉孜渡口附近直接通向煤山。汽车发动机爬坡的巨大轰鸣声,车辆气喇叭的刺耳尖叫声和着煤矿发电机及机械的轰隆声,好似构成回荡在山谷中动听的,催人奋进的交响乐曲。

车队驶入了便道,来到了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边缘地带,翻越连绵不断,首尾相连的群山。经过几小时行驶,进入了雄伟壮观著名的冈底斯山脉的腹心地带。前面一座高山(吉松山)挡住了的视线,车队开始翻越盘山险道,那些沟槽没有涵洞,山涧流水冻冰晶莹剔透,车辆行驶爬坡艰难,战友们更是胆大心细,谨慎驾驶去征服,经于翻越4900多米的山垭口,拐过几道回头弯,来到了距山口近百米高程的松吉煤矿。

车队陆续到达煤矿后,矿工们也紧锣密鼓地加劲装车,煤炭粉尘飞扬,就像一条黑龙,黑黢黢盘旋在矿场上空。杨排长眼看前面的车辆已装煤完毕,唯有救急(济)车辆还杳无音信,他心有灵犀一点通,难道救急车辆抛锚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他马上安排,由排付负责装载收尾工作,并交待车辆装煤完毕后,就立即启程返回后。他驾驶满载煤炭的带队车辆先走一步,去探查救急车未到达的原因。

杨排长和车辆驾驶员,驾车忍受着饥饿肚子的煎熬,越过山脊垭口,开始下吉松山的傍山险道,车辆在便道上穿行,越过一道又一道急弯险境,因为是急造公路(便道),道路狭窄,没有架设涵洞等基础设施,山上的冰雪融水就顺其自然淌过便道流淌山下。如遇降温雨雪或冬季,流水就冻成黢黑黢黑的桐油凌溜滑,给过往行驶车辆造成艰险。杨排长驾驶车辆小心翼翼地地向前行驶,刚转过一道弯,就远远看见公路边,一个放牧的藏族老乡,在向车辆招手示意停车。

杨昌平排长紧急停车后,藏族老乡迫不及待地手指着悬崖下,并说着“金珠玛米”。杨排长举目眺望,由教练(师傅)郭志文(四川仪龙县人,1972年12月入伍)驾驶的救急车辆,翻入悬崖下面一百多米远距离的地方。

老山战场回来的战士哭泣:怀念1979年牺牲在日喀则昂仁县吉松煤山的战友(2)

杨排长和驾驶员两人势单力薄救援困难,他们当即向藏族老乡打手势,示意请求帮助。藏族老乡弄懂了“金珠玛米”的求援信号,也紧跟其后寻找下陡峭山崖的路径。

当三人冒险在裸露的岩石荊棘中来到车辆现场搜索时,发现学员(徒弟)盛登宽(1976年入伍,四川射洪县人)战友已经牺牲了,郭志文战友身负重伤。扬排长当机立断,三人轮换背起郭志文战友,另外两人在后面扶着伤员,艰难地向一百多米远的山上公路攀爬而去。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跟大自然博斗,一百多米的悬崖峭壁,虽然不算太远的距离,可是背着一百多斤的战友,负重绕道前行,军衣磨烂手脚弄破,鲜血模糊也再所不辞地向公路攀爬而上。

经过几十分钟的艰苦努力,三人终于把伤员弄上了公路。这时藏族老乡累得喘着粗气,向“金珠玛米”挥手告别。扬排长看到藏族老乡,热情救助战友,累得精疲力竭喘着粗气的模样,马上拿出车上的香烟及仅有的一块自己的午餐(压缩饼干)给藏族老乡食用,并表示谢意。

车队装完货后,在排付的带领下,返回到来了。杨排长马上安排,排付及战友们下到悬崖深处去,弄牺牲战友的遗体上车,运回日喀则部队及车祸善后处理工作。

安排妥当之后,杨排长心里明白,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在保障行车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把伤员送往医院抢救。说是迟行是快,杨排长跨入驾驶室,亲自驾车向前驰骋,他要趁天黑之前,赶往雅鲁藏布江拉孜渡口(因规定:为了安全,白渡夜停)渡江。

车辆过江后,为了伤员及时得到救治,挽救战友的生命,杨排长毫不犹豫地把伤员运送到拉孜县医院求救。拉孜县医院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抢救亲人解放军的紧急救护行动工作去做奉献。

杨昌平排长紧接着到拉孜兵站求助,打电话到部队汇报车祸致战友伤亡情况。营首长接报后,马上派出车辆和医护人员,连夜出发赶往一百五十多公里外拉孜县医院,接回伤员送往日喀则陆军第八医院救治。

通过八医院的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伤员郭志文战友虽然伤残了,但是却保住了性命。而盛登宽战友却永远地离开了亲爱的战友兄弟,离开了父母兄弟姐妹,而永远长眠在雪域高原西藏的高山厚土上。

向牺牲长眠在西藏雪域高原的盛登宽等战友致敬,你们永远活在战友们及全国人民,特别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心中!

后记:

谢谢四连战友张云和、杨昌平、张维国提供的信息。本文如有不妥之处,请战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老山战场回来的战士哭泣:怀念1979年牺牲在日喀则昂仁县吉松煤山的战友(3)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袁廷掌 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任教练。1983年底转业回地方后,在公安局开警车等工作,2008年退休至今。

老山战场回来的战士哭泣:怀念1979年牺牲在日喀则昂仁县吉松煤山的战友(4)

作者:袁廷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