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蓝色鸟叫:三宝之声闻一鸟
真正的蓝色鸟叫:三宝之声闻一鸟声心云水俱了了。一鸟有声人有心,半岛记者 李百明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
《青岛候鸟传》开栏语
樱花开时来,槐花落时走。每年的四、五月份,由南往北迁徙的“春运”候鸟都会被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所吸引,在此歇脚、流连。今年春天,记者踏遍青岛沟沟坎坎,用一部微单记录下了整个候鸟季,拍到三四十种候鸟,对于职业鸟类摄影师来说或是“菜鸟”,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却可能是平生所未见。
城市候鸟,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朋友。从普通的麻雀,到今年四月刚刚刷新青岛鸟类纪录的黄嘴潜鸟,每一种鸟儿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接下来记者将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等,在半岛新闻客户端分20篇左右文章,讲讲鸟的故事与拍鸟的故事,权作为青岛候鸟立传吧。
身居城市,拥抱自然;鸟语花香,更是青岛。
半岛记者 李百明
闲林独坐草堂晓,
三宝之声闻一鸟。
一鸟有声人有心,
声心云水俱了了。
青岛比较少见的三宝鸟,三宝指佛法僧,看名字就知道非常有文化内涵
公元806年(唐元和元年),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由中国回到日本,夜深人静于高野山金刚峰寺打坐,听到林深处传来鸟鸣声,发音似“步,泼,嗦”,仿日语“佛,法,僧”。清晨见林中飞出一鸟,通体蓝绿,嘴、脚红色,甚是美丽,大师遂吟诗以记之。三宝鸟名字,由此而来。
三宝鸟(学名:Eurystomus orientalis),是佛法僧目三宝鸟属下的一种中小型攀禽,体长26-29厘米,在常见鸟里体型已经属于偏大的了。通体蓝绿,头和翅较暗,呈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具淡蓝色斑,飞翔时更明显。虹膜暗褐色,嘴、脚红色。这种鸟青岛很少见,今年仅见一只(不找个对象,心也是够大),但是一经发现就极易观察,因其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常长时间站在林缘高大乔木顶端枯枝上,非常瞩目,所以罕见但易拍。
弘法大师之后一千多年,人们才发现大师闹了乌龙,发出“步,泼,嗦”叫声的并不是三宝,而是夜行性候鸟东方角鸮,猫头鹰的一种,三宝鸟不这么鸣叫,本身夜间也不活跃。无论如何,三宝鸟之名沿用至今。
弘法大师,非是别人。两年多前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是一部中日合拍的古装电影,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诗人白乐天(居易)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这里的空海,即后来的弘法大师。
《妖猫传》剧照中的白居易和空海
空海,俗姓佐伯,乳名真鱼,自幼有神童之誉。公元804(唐贞元二十年),他随第17次遣唐使团入京,从大师惠果学习密宗,深得真谛。在唐两年,空海还从韩方明研习书法,字体仿颜真卿,汲取其行书遒劲郁勃之精华,复经锤炼,自成一体,人称日本王羲之。归国后,空海成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
弘法大师(空海)书法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援助物资打包纸箱上,除“加油中国”字样外,还有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句曾引发热议,查阅资料发现源出《绣袈裟衣缘》(全唐诗第732卷第11首),原文还有后两句: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相传唐时,日本有位亲王仰慕大唐文化,下令制作了千领袈裟,衣角均绣有这四句偈语,由遣唐使携带。想必,弘法大师来唐时,亦曾携带。
由一鸟,而了解中日交流之源远流长,见此鸟者吉祥。
链接:
记者将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等,在半岛新闻客户端分20篇左右文章,讲讲鸟的故事与拍鸟的故事,权作为青岛候鸟立传。如果您曾拍到珍稀、有故事的鸟,可以通过半岛新闻客户端找记者栏目或者加记者微信(lbming125)联系,咱们一起为青岛候鸟来个别样科普。
鸟类知识繁杂且专业,记者如有失误之处,也请您及时斧正。
感谢徐老师指出先前疑似灰背伯劳,应为红尾伯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