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霸气的武侠经典诗句:武侠出国门译名最销魂
最霸气的武侠经典诗句:武侠出国门译名最销魂Secret Service of the Imperial Court小编回顾了一拨邵氏武侠电影片名的英文译名,发现其中不乏妙趣横生的例子,有的还不走寻常路。不知这些个译名当初在勾起外国观众好奇心方面是否产生了奇效。身为邵氏武侠电影铁杆迷弟的昆汀还力邀邵氏当年的武打明星刘家辉在《杀死比尔2》中饰演了反派白眉。邵氏武侠片早年能够打进美国市场,培养起包括昆汀在内的大批拥趸,少不了翻译的功劳。西方观众在接触到配有字幕的正片之前,对一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大概是来自于它的英文片名。《绣春刀》的英文片名叫 Brotherhood of Blades(刀刃上的兄弟情),既贴合了剧情、又点到了 “刀” 字,算是很合规矩的一种译法。
在武侠电影日渐式微的今天,《绣春刀》系列的横空出世 绣出了武侠电影的一抹回春之色。 小编在感慨如今武侠电影佳作凤毛麟角的同时,不禁想到了曾煊赫一时、蜚声国际的邵氏武侠片。
邵氏武侠片盛产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部在西方公映并大获成功的武打电影正是邵氏的《天下第一拳》(King Boxer,1972)。
虽说邵氏武侠片距今略为遥远,很多人对它没什么概念。可如果你看过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不妨回想一下那部电影的片头,当时出现了一个很像华纳兄弟标志的 logo 那便是邵氏电影公司的 logo。
身为邵氏武侠电影铁杆迷弟的昆汀还力邀邵氏当年的武打明星刘家辉在《杀死比尔2》中饰演了反派白眉。
邵氏武侠片早年能够打进美国市场,培养起包括昆汀在内的大批拥趸,少不了翻译的功劳。
西方观众在接触到配有字幕的正片之前,对一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大概是来自于它的英文片名。《绣春刀》的英文片名叫 Brotherhood of Blades(刀刃上的兄弟情),既贴合了剧情、又点到了 “刀” 字,算是很合规矩的一种译法。
小编回顾了一拨邵氏武侠电影片名的英文译名,发现其中不乏妙趣横生的例子,有的还不走寻常路。不知这些个译名当初在勾起外国观众好奇心方面是否产生了奇效。
01《锦衣卫》Secret Service of the Imperial Court
(1984)
还记得那部超火的动作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吗?它的英文原名是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Secret Service 就是特工,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邦德、杰克·鲍尔等等。把 “锦衣卫” 翻译成王朝特工,看似逗趣,其实是很接地气的处理 因为锦衣卫本来就是明朝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从字面上可以翻译为Brocade-Clad Guard 鉴于《绣春刀》讲的也是锦衣卫,我们大可以借鉴国外电影网站有关《绣春刀》的报道,比如烂番茄在介绍《绣春刀》时就把锦衣卫翻译为:
“the imperial secret police force”
即皇家秘密警察,其实这和邵氏《锦衣卫》片名的译法相似。
顺便说一句,2010年也有一部电影叫《锦衣卫》(甄子丹、赵薇主演),它的英文片名避开了 “锦衣卫” 这个概念,而选择了影片中的重要线索——“十四把刀”,翻成了Fourteen Blades.
The Flying Guillotine
(1975)
在一些清宫剧和武侠小说里,血滴子是一种特殊的暗器,专门取人首级。《建军大业》的导演刘伟强也拍过一部《血滴子》(2012),《好莱坞报道》在评论这部电影时将血滴子解释为:
something of a cross between buzz saw and Xena’s chakram that attaches to the neck and with the pull of a wire decapitates the wearer.
圆锯和战士公主西娜所使的轮刃的混合物,套住敌人后,一拉机关便可砍了他的头。
与这个版本的解释相比,邵氏电影的英文片名 “飞行的断头台” 显得简洁得多。它把这种武器血腥和恐怖的特性表达了出来,只是多了几分科幻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邵氏武侠片当年走红之后,都会引来一批跟风之作。这部《血滴子》之后就冒出了部叫《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的电影,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CAPCOM公司风靡全球的格斗游戏《街头霸王》里有个长手长脚、会喷火的印第安角色,就是根据《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一个打斗时手臂会变长、叫作 “瑜伽” 的角色设计的。
03《十四女英豪》The 14 Amazons
(1972)
本片根据杨门女将的英勇事迹改编,作为邵氏武侠片浪潮的名作,集结了当时邵氏公司所有女星。
亚马逊女战士的典故在西方世界的确如雷贯耳,其杰出代表人物便是前阵子火爆银幕的《神奇女侠》,不过本片片名译为 “十四个亚马逊女战士” 实在叫人大跌眼镜。
今天不明所以的观众看到如此片名,真搞不好会以为是《神奇女侠》的番外篇。
04《陆小凤之绣花大盗》Clan of Amazons
(1978)
邵氏武侠电影的片名译成英文时不止一次用过亚马逊女战士的梗。
陆小凤是古龙笔下的 “名侦探”。此片被译为 “亚马逊帮派”,指的是片中一个叫作 “红鞋子” 的江湖神秘组织,这个组织里的成员全是女人。
05《天龙八部》The Battle Wizard
(1977)
邵氏改编过古龙,自然也缺不了金庸。只是 “战斗巫师” 是个什么鬼?,恕小编愚钝,《天龙八部》里哪来的巫师呢?如此片名,你确定它说的不是邓布利多在魔法部大战伏地魔吗?
06《笑傲江湖》The Proud Youth
(1978)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令狐冲大侠豪放不羁,不惧强横,他当然是个 “骄傲的年轻人”!这样的译名,嗯,够痛快。
07 《鹿鼎记》Tales of a Eunuch
(1983)
前面提到的昆汀的偶像刘家辉在本片中饰演了康熙。 “一个太监的故事”,用这样的译名来概括《鹿鼎记》,嗯,够直白。
与之相比,周星驰后来的喜剧片《鹿鼎记》的英文片名就委婉的多,人家叫 Royal Tramp 皇家流浪汉。
08《保镖》Have Sword Will Travel
(1969)
说邵氏武侠电影,就不得不提张彻的作品。本片的主演也是张彻的御用爱将:狄龙和姜大卫。
片名的英文译名舍弃了简单的 bodyguard 如此版本让我的耳边直接飘过许巍的歌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当初翻译此片片名的人,也许并非不按常理出牌,小编猜测,此译者极有可能是从50年代末的西部题材美剧《枪战英豪》(Have Gun - Will Travel)的片名获得灵感的。
The Savage Five
(1974)
同样的张彻、狄龙、姜大卫组合,与三国的五虎上将无关,倒有点乡村版《七武士》的意思。
其英名译名套路非常的好莱坞,都是形容词 数字的结构,影史上以这种模式命名的经典有:《豪勇七蛟龙》(The Magnificent Seven,1960)、《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 1967)等。
在此,小编不得不再次佩服昆汀对于邵氏武侠的真爱,因为《杀死比尔》里 “新娘” 砍下苏菲手臂时的音乐就是出自《五虎将》。
10《长辈》My Young Auntie
(1981)
惠英红凭借此片拿下了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她在片中是真美啊。
本片的英文片名有点令人哭笑不得,“我年轻的小姨子”,嗯,是和情节沾了点边,但在今天听上去,怎么有点像限制级的意思?唉,不多说了,小编去面壁去了。
以上十部电影只是邵氏武侠电影浩瀚星辰中的寥寥数点。相信还有更多饶有趣味的邵氏武侠电影译名等着你我去发现。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曾撰文指出,对于婴儿潮一代、上世纪80年代的观众、或是像昆汀那样的粉丝来说,邵氏武侠电影有种难以忘怀的震撼。
当然,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几十年前的邵氏武侠片,它们一定会显得粗糙、怪诞,然而这些纯朴的缺陷,不也正是邵氏武侠电影于今日的魅力之一吗?
==============================
想学接地气的实用英语表达?想看最新环球热点资讯?想听最原汁原味的英(美)音?
分享微信订阅号洛基英语:luoji917 (长按微信号复制关注)
每周七天,我们为您的英语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