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大抗倭名将,他是清代唯一的广东籍
明代四大抗倭名将,他是清代唯一的广东籍抵御倭寇稳定台南,功不可没1862年,“张家军”收复了太平军占领的绍兴、桐乡、萧山等地,首次引起了朝廷的注意。1873年,日本唾涎台湾,唆使当地蕃社土著叛乱,张其光就挂印台湾总兵官进驻台湾,在抗击倭寇的同时安抚当地蕃民,初步稳住了台湾政局。在驻防浙江、台湾期间,他参与过中法战争、在历次抗倭战争中功勋卓著,什么巴图鲁、黄马褂等都先后获赐过了。1884年,光绪帝还在其家乡钦建“张将军家庙”,以表彰其抗击侵略的赫赫战功。台湾蕃社土著叛乱,张其光初定乾坤张其光驻防浙江的时候较长,跟戚继光一样,他手下也有一支很能打的“张家军”。“张家军”以他在入伍前自费招募的一批壮丁为主,被编入左宗棠的水军后,这支队伍一直就团结在一起,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巴图鲁是满语中“英雄、勇士”的意思,一直为满洲人专有的传统封号之一。我们熟悉的清代人物鳌拜,就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也是被封“湍多巴图鲁”。
然而晚清时期有位广府人物,他因抗倭有功,不但获得了清廷的赏识获赐“振勇巴图鲁”,而且在他抗击倭寇的浙江地区,当地人至今都在通过“张公庙”来纪念他,他就是晚清名将、浙江水师提督张其光。
左宗棠麾下崛起的名将张其光
张其光(1829-1895),广东新会人。当地人常自豪地称“文有梁启超、武有张其光”,这是从“文臣武将”角度上去评价这二人的。青年时期的张其光,因不满太平军蛊惑世人造成各地大乱,愤而投军(左宗棠的部队)去报效朝廷,由于屡立战功,官至浙江提督。
在驻防浙江、台湾期间,他参与过中法战争、在历次抗倭战争中功勋卓著,什么巴图鲁、黄马褂等都先后获赐过了。1884年,光绪帝还在其家乡钦建“张将军家庙”,以表彰其抗击侵略的赫赫战功。
台湾蕃社土著叛乱,张其光初定乾坤
张其光驻防浙江的时候较长,跟戚继光一样,他手下也有一支很能打的“张家军”。“张家军”以他在入伍前自费招募的一批壮丁为主,被编入左宗棠的水军后,这支队伍一直就团结在一起,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1862年,“张家军”收复了太平军占领的绍兴、桐乡、萧山等地,首次引起了朝廷的注意。1873年,日本唾涎台湾,唆使当地蕃社土著叛乱,张其光就挂印台湾总兵官进驻台湾,在抗击倭寇的同时安抚当地蕃民,初步稳住了台湾政局。
抵御倭寇稳定台南,功不可没
1874年,日寇又利用蕃人为内应袭击台湾后山,清政府派了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到台湾备战,张其光又受命戍守南部的枋寮地区。戍守期间,由于“张家军”军纪严明、积极备战,一直以爱国大义激励附近居民,日寇屡次来犯均不得战机,只好撤兵转往他地。
整个台湾南路因此得以免于战火涂炭,百姓及当地蕃社无不感念其功,“蕃社事件”及其后遗症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相关事件背景,可参考电视剧《沧海百年》)
张其光与粤兵一起守护台南
驻防台湾南路期间,张其光从广东南澳等地招募了两千粤兵过去,这批人后来就留在了当地,成为了台南地区首批“内地移民”。自此“汉蕃和谐共处”,台湾南部的蕃社地区进一步接受了来自大陆方面的同化影响,日寇原有的同化策略也落空了。
日本入侵台湾是对当时清政府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次挑战,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次严重的边疆危机。张其光正是基于保家卫国的信念,从此踏入了其人生最亮的转折点。
温州在张其光的防守下,法军完全无机可乘
张其光的人生亮点可分为两大阶段,台湾“蕃社事件”是其一,其二则是参与中法战争。光绪十年(1885),法军兵犯福建的马江及台湾基隆,由于清军长期“惧洋”,闽浙沿海一带战事频频吃紧。当时张其光正在温州驻防,为了有效抵御侵略,他不惜自捐俸银2000两,在龙湾山添建了“龙湾炮台”,与原有的“镇瓯炮台”隔江相望,牢牢扼守住了温州瓯江口。
法军进犯龙湾山的时候因此吃了几次败仗,再也不敢进犯温州了,只好北上改道定海。如果当时沿海各地均如此防御,洋人再船坚炮利也是“莫奈何”呀!(相关事件背景,可参考电视剧《台湾一八九五》)
可惜“好人不长命”,1895年,张其光就吐血而亡,长年积劳成疾,累死的!直至今日,我们也就只剩下“张将军家庙”获悉其人其功了。
岭南建筑的代表作“张将军家庙”
“张将军家庙”位于新会双水镇豪山村张其光祖居宗祠的东侧,坐南向北、混合式斗梁,前、中、后三进。既是“御赐”建筑,自然免不了气派非凡、凸显岭南建筑风格和岭南文化特色。
“振勇巴图鲁”石厥
与家庙一起“钦建”的还有张氏祖祠,门前立有御赐石厥,上刻“四狮蹲顶”的祥云图案。作为“振勇巴图鲁”,自然还有相关的石质华表,总高8.8米,上缠浮雕龙纹,尽显朝廷对其的嘉许。
原位于张将军家庙门前的明代云石狮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将军家庙”门前的一对明代云石狮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会人民会堂落成之际,县政府就令人将这对狮子迁于会堂门前,而后世竟有贪官将这对狮子高价转卖,以新刻的花岗石狮子取而代之。此举引发了新会人民的强烈反感,所幸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这对明代石狮子最终得以回归,否则张将军在天之灵也难得安息!
正如前文所说的“文有梁启超、武有张其光”,梁启超对张其光也甚为敬佩。晚年时期的梁启超感怀列强凌辱下的局势,曾亲撰《清建威将军浙江提督张公神道碑铭》,用以激励当时所有具有民族大义的国人,其时已距离张其光去世30年了。
梁启超在《神道碑铭》里曾提及,宁波大学校址内也曾有朝廷特许建造的复刻版“张将军家庙”(后因建校需要迁至市区公园内),宁波当地还有“张家村”,正是当年“张家军”所遗留士兵聚居所建。
在抗击外侮的过程中,我们总喜欢去记住许多相关的王公大员,而忽略了许多在具体在前线”执行“的有关将领。梁启超《神道碑铭》正是为了激发每一位“有责者”都能成为张其光,如此的话,中国人在纷乱当中就再也不会成为一盘散沙了。这也是本文去纪念这位“巴图鲁”的意义所在吧!
提醒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为“坊间五千年”结合资料的版权原创,图片部分来源网络,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均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