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50句诵读:请和我一起学论语吧
论语经典50句诵读:请和我一起学论语吧我还想到一个词可以诠释这一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孔子在乡里的表现恰好是“低调做人”的表现,虽然他知识非常渊博、智慧高超,但是面对乡亲,他不是高傲自大,而是显得有些拙劣,这正是谦卑的表现,低调做人的体现。在朝廷上,处理政务,孔子又能侃侃而谈,把各项事情说得明白有条理,这是处理政务需要的,是“高调做事”的具体体现。这一讲孔子的表现可以用一句俗语表达“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可不是贬义,这是懂礼节、有礼貌、尊重他人的表现。孔子说过“察言观色,虑以下人”,言行举止要考虑身边人的感受,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我们也该向孔子学习这种权变,口才非常好,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需要表现的,技能再高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显露的。孔子说“无可无不可”,就是这种权变,该怎样就怎样,要随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变化而变化,别犯类似那种“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的毛病。(2)便便:音pián,善辩,善于辞令。 【译文】孔子在乡里间
钱穆:自己读《论语》与劝人读《论语》乃中国读书人两大责任。
向钱穆先生学习,自己学《论语》,也邀请大家一起和我学《论语》。
《论语•乡党第十》10.1-10.3
10•1【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注释】(1)恂恂:音xún,温和恭顺。
(2)便便:音pián,善辩,善于辞令。
【译文】孔子在乡里间显得很温和恭顺,像是不善言谈。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谈,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个人感悟:
这一讲孔子的表现可以用一句俗语表达“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可不是贬义,这是懂礼节、有礼貌、尊重他人的表现。孔子说过“察言观色,虑以下人”,言行举止要考虑身边人的感受,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我们也该向孔子学习这种权变,口才非常好,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需要表现的,技能再高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显露的。孔子说“无可无不可”,就是这种权变,该怎样就怎样,要随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变化而变化,别犯类似那种“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的毛病。
我还想到一个词可以诠释这一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孔子在乡里的表现恰好是“低调做人”的表现,虽然他知识非常渊博、智慧高超,但是面对乡亲,他不是高傲自大,而是显得有些拙劣,这正是谦卑的表现,低调做人的体现。在朝廷上,处理政务,孔子又能侃侃而谈,把各项事情说得明白有条理,这是处理政务需要的,是“高调做事”的具体体现。
10•2【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君在,踧踖(3)如也,与与(4)如也。
【注释】
(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2)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
(3)踧踖:音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与与:音yù,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国君来了,表现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个人感悟:
这一章和上一章类似,同样是介绍孔子与人相处时候的情况。孔子上朝,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下大夫职位和孔子差不多,或者与孔子相当,说话要随便一些;上大夫比孔子职位高,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分寸,不能乱说话,而且态度表现得要正直公正,不能说超圈的话。君主在的时候,恭敬且显得局促不安,担心自己做事没有达到君主的要求,但行步仪态又适中,不失身份。其实想想,我们现实中也是这样处理的。
10•3【原文】君召使摈(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1)摈:音bìn,同“傧”,即古代负责接引招待宾客的官员,此处用作动词,“作接待使者的傧相”。
(2)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
(3)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不像平素走路那样随意、随便。
(4)襜:音chān,衣服整齐之貌。
(5)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译文】国君召孔子作接待使者的傧相,孔子脸色庄重矜持,脚步加快。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时,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开合都整齐不乱。快步走向前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个人感悟:
我们可以想象孔子当时的场景。外国贵宾来了,国君让孔子作陪接待,孔子非常重视,接待外宾不能给国家丢脸,脸色庄重矜持,脚步加快。孔子向两旁的人行拱手礼。孔子走路快而端正。古人上衣下裳(类似裙子),走起路来,下裳前后开合,孔子做到了整齐不乱。孔子走路很轻盈,像张开翅膀的鸟儿。孔子招待陪伴客人后,目送客人走远,客人不再回头表示还礼时,孔子再回来向君主汇报客人走了。
摘录内容主要源于徐囡姝老师的讲解![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