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评论区抖机灵的、打趣的,一个比一个皮。“这TM就叫惊喜”“做手机最重要的是什么,恩爱”……没错,这回他拍广告片去了。但Sir还真佩服他,广告都能让他整出自己的味道来,可把网友乐坏了。有的一张嘴就模仿名台词:

有位老朋友,三年不见,一出手就刷屏。

这周的热搜,必须有他一份。

姜文

想必你们这两天见得也不少了。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

没错,这回他拍广告片去了。

但Sir还真佩服他,广告都能让他整出自己的味道来,可把网友乐坏了。

有的一张嘴就模仿名台词:

“这TM就叫惊喜”“做手机最重要的是什么,恩爱”……

评论区抖机灵的、打趣的,一个比一个皮。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

还有直白的铁杆老粉说:

先不管你家产品如何,就冲你请姜文,这个赞我先点了。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

坦白说,能靠着广告飚上热搜,还让大伙心服的,国内估计也只有姜文了。

Sir也去瞧了瞧这条片子,嗬,好家伙,一句带货的词都没有。

坐在宽敞大屋子里,用他惯用的腔调,就絮叨了一个问题:

在未来,我们怎样去拍一段影像?

要他说:想拍什么拍什么,才能把生活的滋味和色彩给留下。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

啥叫生活的滋味和色彩啊。

别心急朋友,单“色彩”俩字,就有得说道。

在内地影坛,姜文算是运用视觉的顶流。

他的电影场景,确实很多像油画,鲜明而有层次感。

但不止美那么简单。

他色起来,也都各有色的道理,会穿透各种颜色的时代,抵达各种颜色的人生。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5)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6)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7)

焦雄屏称之为“影坛稀有动物”,指的不仅是他的风格与个性,也有他的手段和运镜。

尤其是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名场景,不止是冲击力强。

你要是看懂了里边对色彩的讲究后,说不定就看懂了姜文的心思。

好,废话不多说,一个个镜头来。

第一镜 橘黄之“欲”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8)

这个定格,来自《阳光灿烂的日子》。

说是“封神一镜”不过分,它让姜文直接出道即巅峰。

与其说镜头里有着少年姜文的底色,不如说是“一代人的底色”。

一抹“橘黄”

有人说看出了无法无天,有人说带着淡淡忧伤,有点怀旧,又有点伤感。

但,这都是他们的“觉得”,不是姜文的觉得。

摄影师斯托拉罗说:

黄色是青春期的颜色,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姜文则用黄色,把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拆了三份:

青春的懵懂、情欲的奔流、挣脱牢笼的个性渴望。

主人公马小军,他的青春一开始是昏黄色的。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9)

光线弱,脸部是斑驳的黑影,噪点像万千烦恼丝一样,急促,杂乱,说不清道不明。

他呼应青春的方式,懵懂而躁动。

跟一帮哥们撩妹、吸烟、打群架……为了硬给哥们出头,一板砖把对面孩子头砸了。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0)

马小军急切地渴望成长,却匆匆选择了暴力来证明。

他心里越急,光线就越昏,画面就越朦胧,少年内心的迷茫,全在这抹暗黄里。

但这抹昏暗后来被照亮了,亮度、饱和度一下子高了好几倍。

因为他情窦初开了。

因为有着果实般饱满身体的米兰,来了。

她的到来就像催化剂,加剧了马小军的成长,就像盲人摸象,盲目,也有着令人期待的未知感。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1)

成长的盲目,总令马小军们分不清幻想和现实,而成年后的马小军们也总是相信,回忆就是美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记忆中的那些年,和米兰在一起的时光,会被魔幻的阳光染成金黄,在生命力的大河中情欲奔流。

这部电影,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

小时候,Sir书和电影都看过,第一次看到电影老实说心里还有点失望。

因为当时也是少年的Sir觉得,姜文还没王朔狠。

王朔的故事更尘土飞扬,充满现实的钝感;但姜文则用视觉,美化了王朔的凶猛,用魔幻抵消了钝感,执意放大了回忆中的一缕缕温柔。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2)

后来再看,又觉得各有各的妙处。

王朔的故事忠于一个时代,但姜文的电影却适用于好几代。

因为橘黄色,是每一代少年感的共通色。

当影片用黑白的隐藏色调,来嘲讽成年人世俗虚伪的Social。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3)

对比当年的少年欲望,不管多么野蛮生长,多么隐秘而不可言传,多么具备动物性的凶猛……起码都是纯粹而真诚的。

看一个镜头。

三种少年心绪,全在这一镜之中。

当马小军爬上了北京老四合院的屋顶,他想着梦中情人,影片的色调和他的心情一起发亮。

情愫的迸发,躁得少年在屋顶上蹿下跳。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4)

低沉的暖黄是青春懵懂,浮躁的明黄是情欲勃发。

而一口装逼的小烟雾,则是他的个性,在迫切渴望成熟。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5)

阳光,屋顶,少年踉跄的步伐,配一曲《乡村骑士》。

屋顶下熙熙攘攘,是一个已经过去,逐渐发黄褪色的年代。

但屋顶之上的身影,在记忆中定格,是永不褪色的青春。

青春会犯很多错。

但青春本身没有错。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6)

第二镜 纯白之“飒”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7)

年纪轻轻时,姜文不爱用白。

白太干净,太纯粹,太圣徒……有时有点纯情或矫情。

年轻的姜文什么颜色都敢用,就是有点逃避白。

但当他中年之后,终于用上白,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用白的“道理”。

《邪不压正》里的白,同样属于记忆。

但不是姜文这一代人的记忆,而是一种老北京记忆。

如今的北京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一个微缩的大千世界。

所以当电影的北京被银装素裹,就瞬间添加了魔幻感,穿梭了时空。

它是“北平”,不再是北京。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8)

有幸,书和电影Sir也都看了。

如果让Sir给原著《侠隐》中的北平选一种颜色,Sir第一反应搞不好是土黄。

身为老北京,高晓松的看法说不定也有自己的道理。

原来那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弥漫着的那种淡淡的北京那个味道,就感觉到处是那种小炊烟小煤球,小炕小路,小饭吃着,然后小话聊着,那是我看那本书特别感动。

可在姜文眼里,这只是高晓松眼里的北平,只需一句话就能打发:

“那你自个儿拍去。”

姜文要的北平,谁也劝不住,它就是白色的。

白色才有记忆,白色才有故事中的风云突变,暗藏杀机。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全片的雪景一大半是在夜色下,安静的雪夜,带着祥和之气。

但白雪,不过是太平的粉饰。粉饰之下,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战火一触即发。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19)

第二抹白,是灰白,属于主角,蓝老爷。

在灰蒙夜色下,他与日本特务头子密谋、把李天然养父推下城楼,看似心机狠毒;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0)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1)

实际上背地里,他又与日本人为敌,发誓绝不投降。

主角李天然则是“纯白”的,为什么纯白?

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新生的一代,当然纯白,不经一丝污染。

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恰成互文的是,姜文又一次拍起了屋顶。

一个纯粹的人,连裸奔都毫无淫邪之感。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2)

屋顶也是世界的分界线。

屋顶上,是纯粹的少年气;屋顶下,是争权夺利的成年人势力。

站在屋顶的人,背后永远有一轮朝阳,离蓝天不过咫尺。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3)

在逆光下,他举手、放平、转身……每个动作都带着英姿飒爽的少年感。

每个动作都明朗直接,充满朝气,令人向往。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4)

屋顶这一镜,不过几十秒,就像短暂而灿烂的青春。

而少年总会走下屋顶。

在那一刻,他将面对俗世,面对纷争,面对不得已的选择与隐忍。

他的背影逐渐成熟,也将逐渐灰白。

第三镜 深红之“狠”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5)

这一镜最熟,来自姜文口碑和票房双爆的《让子弹飞》。

也是姜文把野性拍得最淋漓尽致的一部。

关键,看红色

全片的红色怎么用?

一个字。

红中带狠,红色总会透露出未知的诱惑与危险。

开场,火车上即将赴任的汤师爷面前摆着人一般大小的铜锅,里头是热气咕咚的红油。

美食?物欲?社会社会。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6)

中途,红色又是县长夫人的床单。

女色,色欲,旧时代权力的核心附属品。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7)

再往后,红色更加肆无忌惮。

它是县衙上挂满的军阀旗帜,权欲筑成的高墙。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8)

凡此种种,都是欲的危险一面,也是江湖人的冒险。

欲望的红色始终撩拨着一代代江湖人,一波波后来者,比如师爷,比如张麻子和他的麻匪帮。

但张麻子不是一般的麻匪,他回敬这抹诱惑的,是一抹更烈的“红”。

影片高潮,他带着兄弟们来到县衙前,面前铺着一条红土路。

红尘滚滚,尘土飞扬,这是决战的信号,也是流血的信号。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29)

张麻子没有贸然前行,他在观察。

胆大的鹅走在前头,百姓像羊一般缩在后头。

他们拿了钱,拿了枪,却仍不敢出头。

他们知道红色的种种诱惑只是“狼群”的战利品,甚至连自己,千百年来也一直是战利品。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能当家作主。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0)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1)

张麻子一开始只靠号召,他冲在最前面喊着:

“枪在手,跟我走!”

可号召没有用,权威像一座山,山上掌握权力的独裁者像无敌的恶魔。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2)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3)

这显然是一部充满革命性的电影。

它想说,世界是多彩的,不管橘色的幻境,纯白的理想,迟早都得面对红色的残酷现实。

红色最后的运用,是一泼鲜血。

是的,红色最典型的代表从来都是血。

张麻子当众斩掉了假黄四郎,让真黄四郎的权威轰然倒塌。

一把刀,一泼血。

一个谎言,一个假象,为畏缩在后的老百姓揭穿了权力虚弱的真相。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4)

第四镜 华丽之“疯”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5)

最复杂的一镜,来自姜文争议最大的一部电影,《一步之遥》。

这是一部视觉线索不甚明朗的电影。

因为它乍一看,就像姜文任性地打翻了调色盘。

以上面“大腿舞”的色调转变为分界,姜文让黑白和彩色,分别执行自己的任务。

黑白要做的,是一种带着讽刺的纪录感。

它用电影最原始的色调,带着录音感的对白,暗示你回到影片中去

20初的中国上海,充斥着资本的繁华,也有着各路资本的荒唐。

另一层用意在于借鉴美国喜剧(好像总在不遗余力地讽刺什么)。

你看,被花车簇拥的名流、上台演讲的各路精英、万人空巷的围观场景、浮夸的英文旁白……它针对的是表演感十足的政治家大选。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6)

△ 这场高大上表演感十足的作秀,为的是洗钱

黑白剪影里,是别有用心的策划者和不明就里的民众,在一起弹冠相庆、欢呼雀跃、荒诞又可笑。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7)

这种纪录片式的回放,像当时权贵们常见的戏码。

最简单的黑白基调,反而造就了极为可信的感受。

而当画面的主导权交给彩色,它又用浓重的色彩告诉你:

从影片里,出来!

闪烁的金,是交错的舞台灯光,华丽布景,是名利场。

璀璨的银,是女郎们性感撩人的穿搭,是物欲横流。

奇异的蓝,又是什么?

当两个中年人,像小孩一样站在金色泡泡中,用萨克斯把泡泡吹成蓝色的泡泡。对,泡泡。

泡泡是一切欲望最美好的样子。

是权术最梦幻的皮肤,是争斗最魔幻的舞台。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8)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39)

所以说姜文玩色彩,有深意。

而且深意还要藏起来,藏进最美好的表演里。

他的灵感来自布莱希特,讲究“间离”。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0)

一句话,你只需看戏,但别陷进去

你越是惊疑、越是不满、越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电影。

找出影视的荒诞和现实间的联系。

看到名利场的人,如何精心编织一切,用媒体、文艺蛊惑大众。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1)

他的电影有点疯,喜欢缔造色彩的华丽,让大家陪他疯一场。

另一方面他也狡猾地在说,你可别真和我一起疯。

因为我疯有疯的道理,我的疯话里面有正事。

光怪陆离的色,总会映射某些不吐不快的现实。

第五镜 探索之“镜”

“欲”“飒”“狠”“疯”。

四种不同的色调背后,不变的,是姜文的色彩执念。

他说拍电影就是请观众吃饭,不能纠结成本。

所以他追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尤其是色彩。

他爱火车,却偏要在《一步之遥》造一个比火车还有火车味的景。

图啥呢……琢磨半天,他说要温暖。

最后拉来几卡车玉米,磨成碎碎的,才完成他的温暖色。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2)

哪怕一个镜头,他都力求色调准,情绪饱满。

视觉动物,就在色彩上拧巴,才有了一幅幅“质感十足”的画面。

三年多没拍电影,但他依然探索色彩,探索电影质感。

所以某种程度上,姜文与手机的碰撞,值得期待。

一方面是期待好导演能够更高产,不用部部都是精心大制作,一等四五年。

用手机,就能去探索更广阔的创作;

另一方面是能够将导演对影像色彩的研究、风格、个人理解嫁接到手机影像中,让手机影像能够带来电影一样的拍摄可能,更是让每个普通人离电影更近了一步。

就像他说的:

100年前拍照可难了

现在,只要这么一小玩意,

想拍什么拍什么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3)

当手机成为摄像的新宠后,姜文也敏锐地捕捉到问题:

这小东西,能给观众带来什么呢?

其实,问问自己就知道。

手机拍下的,没多宏大,无非是生活里的一个个瞬间。

请戳视频感受↓↓↓

但一个个瞬间多了,生活自然就升了值,就有了重量。

甚至,不同的人拍下的瞬间,会诠释出不同的情感。

从构图、角度、调色……每一个小调整,都会多一份对世界不同的理解。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4)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5)

用个“姜氏回答”来说:

姜文拍的风格,特别“姜文”

那您拍的风格,也特别“您”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6)

拍摄生活,是导演的权利,也是每个爱摄影之人的权利。

姜文把自己对色彩的理念,融入到了与OPPO Find X3合作的两款电影滤镜中,他想说:

朋友,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色彩去诠释这个世界。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7)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8)

△ 图片由OPPO Find X3姜文电影滤镜拍摄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49)

一款阳光色,让你也能拍出你阳光灿烂的日子,饱含温情,用来纪念;

一款经典黑白,层次分明,记录质感生活。

三年前姜文还说过:

老了要做三件事。

写个搞怪自传,不识谱也要做首曲子,画点眼前看得见的东西。

现在,他灵机一动,又想搞一个影像计划。

生活的中美好干嘛不拍下来呢?光拍还不行,得留着!

100年后让未来的人看看,咱拍得多牛!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50)

这可能就是他和OPPO一拍即合,愿意在 Find X3上放自己的电影滤镜的理由吧。

影像是记录,是真实的思考,也是对抗遗忘的武器。

照片里的情绪,不会随时间褪色,影像的故事,会永远留着感动,色彩唤醒感动。

“欲”“飒”“狠”“疯”。

要Sir说,姜文的第五镜,就是“唤”。

背后的色彩,就是每一个真实的你我。

姜文就是姜文。

您也是您。

等他退出娱乐圈你们还会记得他吗?半个娱乐圈都在膜拜他(51)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