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酷时失误与成功的清晰对比,男跑者PB2:59:59VS
我跑酷时失误与成功的清晰对比,男跑者PB2:59:59VS不过,吉普乔格要的是1:59:59,只能快,不能慢,用行话说:这叫做有底线意识。而大众跑者在跑马赛场上的分秒必争也同样有底线意识,那就是对于SUB300的执着,快一秒可以,慢一秒不行。说实话,第一次对分秒必争有概念,还是在吉普乔格的破2挑战赛上。如果你问我,PB320和PB318的差距有多大?我想可能就是比赛状态好或坏就可以改变吧?但如果你要是问我,PB2:59:59和PB3:00:01的差距有多大?只有2秒?不!这个差距大到...就像跨越了马里亚纳海沟,就像翻越了珠穆朗玛峰...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想必也不过如此。
“我们之间隔了一秒钟,却像差了一个世纪。” ——上次看到这句话还是在恋爱电影里,男主深情地望着女主说出了这句心声。
没想到在跑圈,也有朋友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没错,就是全马PB 2:59:59和3:00:01之间的差距。
如果你问我,PB430和PB445的差距有多大?
我想可能就是多跑两次30KM 就能弥补的吧?
如果你问我,PB320和PB318的差距有多大?
我想可能就是比赛状态好或坏就可以改变吧?
但如果你要是问我,PB2:59:59和PB3:00:01的差距有多大?只有2秒?不!这个差距大到...就像跨越了马里亚纳海沟,就像翻越了珠穆朗玛峰...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想必也不过如此。
说实话,第一次对分秒必争有概念,还是在吉普乔格的破2挑战赛上。
不过,吉普乔格要的是1:59:59,只能快,不能慢,用行话说:这叫做有底线意识。而大众跑者在跑马赛场上的分秒必争也同样有底线意识,那就是对于SUB300的执着,快一秒可以,慢一秒不行。
在残酷的唯“速度”论赛场上,过线时间必须精准到秒,这种差距就像男生179和180的之间的鸿沟一样难以逾越。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别人问你身高,179的你会略带紧张的说出180;而180的那位,则会挺直腰杆,中气十足告诉你180;如果是181 ,则底气更足,因为他经得起各种测量仪器,穿鞋拖鞋的检验!这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首先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而回到马拉松成绩这件事上,2:59:59和3:00:01可以说是两个世界。当你问一个跑者“PB是多少”时,如果他清了清嗓子,声如洪钟,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告诉你一个数字,那么大概率是真的;而当他闪烁其词,含糊不定,给你一个范围时,那么这个成绩可能是他想要而不得的。
此时,你可以选择继续追问,然后落得彼此尴尬,友尽的结果;也可以选择随声附和 “啊对对对,你好厉害”,然后收获一段美好而真挚的友谊。
就像考试之后,你和学霸对数学题答案时一样。当你们的百位数一样时,你以为自己离胜利进了一步;当十位数也是一样,你觉得自己可以逆袭了;当个位都是相同的,你仿佛已经计划好了爸妈给你的奖励该怎么挥霍。
赛场之外,两个跑者聊到PB成绩时亦是如此。当小时都是3字头时,就要比分钟;分钟相同的时候,就要比后面的秒钟,而一旦小时那一栏出现了差别,后边的比较就显得苍白无力。
这就是残酷的真相,PB259和PB300之间相差的就是一条银河。正如高考时说的那句: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在马拉松的赛场上也是,快了一秒,超越百人。
在马拉松的赛场上,速度就是王道。尽管259与300仅有一分之差,但二者的待遇却是截然不同。
遥想当年无锡马拉松的“破3”T恤,让多少精英跑者心驰神往,成绩就卡在了300上。“破3”神服加身,享受万丈荣光,穿上带你在各大场合横着走。
慢一秒则是普普通通的一员跑者,虽然谈不上泯然众人,但光芒却不及破3选手那般耀眼,大家给得更多的就是鼓励:兄弟,下次一定能行!
在跑团的地位也不尽相同,人们会把关注重点放到那些已经解锁了破3成就的大佬身上。
不管你是王总、李总、还是张总,只要你跑步,你就可以按照成绩被划为入门、进阶、精英、大神;而到了SUB300这个细分领域又可以细分为:大神、上古大神、创世大神等等级。
训练上,尽管二者有所重叠,但是名称上的差异却格外明显。对于破3选手,其课表一般称之为“全马255进阶之路”,而对于301的选手,则是“破3训练计划”。
就像传统功夫的大巧若拙一样,破3选手后期的课表,在名字上都是那么朴实无华;而非破3选手,似乎是在立下一个尚未达到的flag。
尤其是对男跑者,没人在乎男跑者跑得帅不帅,只有人在乎男跑者跑得快不快,就连帅气多金的明星也不能幸免。
所以,男跑者比女跑者更在意成绩也不是空穴来风,仅从跑渣、跑神、精英、大众跑者 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得出人们对跑者成绩有截然不同的心理暗示。
长得帅 跑得快 = 男神
长得丑 跑得快 = 至少也是个精英
长得丑 跑得慢 = 你是谁来着?(啊...我胸口疼)
文章配图来自:有迈体育
摄影师:阿源
出镜跑者:全是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