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处死的前总统,84岁时才当上总统
被处死的前总统,84岁时才当上总统所以,一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58岁的贝当还始终只是一个上校团长,按照这样的剧情发展,他的人生几乎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出现在史书当中。因为在那个年代,总体上还是坦克掩护突击战法为主导,贝当即使有了很多想法,可是仍然没有被得到什么重用,他对这样的现状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和很多少年得志的人不同,他的前半生始终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从军校毕业之后,他很快得到了少尉军衔,并进入阿尔卑斯山服役,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人生始终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而到了1888年,他开始进入法国军事学院深造,两年之后,他开始担任法国国家射击学校的教官,他所格外推崇的防御型战略在当时的法国并没有得到接纳。
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总统的地位都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力量,为了这样的宝座,历史上曾有人用到包括战争在内的各种手段,而从年龄的角度来思考,当总统的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
不过,历史上就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总统,一直到84岁才上位,在位5年后以叛国罪判处死刑,至今仍备受唾骂。
1856年,菲利普·贝当出生于法国北部加来省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幼年丧母,他从小就表现得比其他小伙伴要更加坚强。
在20岁的时候,他考入了圣西尔军校,从这里踏入了人生的新起点。
和很多少年得志的人不同,他的前半生始终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
从军校毕业之后,他很快得到了少尉军衔,并进入阿尔卑斯山服役,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人生始终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而到了1888年,他开始进入法国军事学院深造,两年之后,他开始担任法国国家射击学校的教官,他所格外推崇的防御型战略在当时的法国并没有得到接纳。
因为在那个年代,总体上还是坦克掩护突击战法为主导,贝当即使有了很多想法,可是仍然没有被得到什么重用,他对这样的现状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所以,一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58岁的贝当还始终只是一个上校团长,按照这样的剧情发展,他的人生几乎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出现在史书当中。
不过,作为一名军人,他的转机也还是到来了,起源自然是因为战争。
在整个一战期间,贝当所提出的堑壕战法和防御战略理论在欧洲的战场上大放异彩,贝当这才得到了重视。
而到了1914年9月,在马恩河会战当中,贝当被提升为少将师长,在1915年5月阿尔萨斯攻势中,成功率部突破了德军兼顾的第二集团军,贝当的军事才能被彻底发现。
次年2月,他接手了凡尔登战区。
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凭借着坚固的堑壕抵挡住了德国的疯狂进攻,最终取得了法国在整个一战当中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次胜利,在这之后,贝当迅速名声大噪,被法国内部称呼为“法兰西的救星”。
1918年11月,由于贝当的战功卓著,最终被授予了法国元帅的军衔,此时的他是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影响,在他的“防御战”思想影响下,法军正一步步成为“欧洲最强大陆军”。
而正在贝当的声望一步步提升的时候,另一个为德国参军服役的军人脸上却写满了忧伤,他不相信德国为何会选择投降,而他之后所做的事情,影响扩散到了全世界,他就是被称为恶魔的希特勒。
此时的贝当估计难以想象,在二十多年后,他会彻底栽在这位曾经的手下败将身上。
而法国的这次胜利,贝当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一直到二战爆发的前夕,法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比较复杂。
其中,军事上的态度秉持着一战堑壕战的防御思想,而贝当元帅则是其中的主导者,在战争刚刚结束之后的20年代,法国就有着策划下一次战争的应对措施。
而毋庸置疑的是,对于下一次战争的应对和思考,聚焦在边境的防御问题上,而法国军方早在20年代就产生过激烈的讨论。
由于一战时期已经有了生动的例子能够立足脚跟,因此老派的进攻派系的力量大幅度削弱,加上国际环境产生的变化和国内兵役制度的改变,使得陆军缺乏训练有素的士兵去开展主动进攻。
因此,整个法国军队的形势都更加偏向于贝当这边,他的防御体系以“保护国家不受侵犯”为目标,将国家安全压在了防御工事之上。
因此,从1927年10月开始,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采纳了贝当提出的方案,“边境防御方案”也很快获得了通过,在1928年2月,军方在三个试验地段动工,效果也非常不错。
两年之后,法国国会通过了防御工程的预算,一直到1935年,延绵了数百公里的钢铁长城基本竣工。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马奇诺防线”,这也是一战法国军事理论发展造成的产物,也是法国整个战略思想的体现,它的建成具有重要的时代背景,和那个年代法国的部队建设方向非常吻合,也具有充分的“贝当式”的特点。
而不久之后,法国就受苦了,贝当首当其冲。
在1939年到1940年这段时间,尽管德国的野心已经展露,不过贝当对于自己所设置的坚不可摧的防线还是有着十足的信心,而他也在这段时间里充当了法国驻西班牙大使。
不过,当德国将铁甲驶向法国的时候,坚固的堡垒很快就走向了崩塌,马奇诺防线的下场更是极为惨淡:不攻自破。
过去信心高涨的法国人瞬间从“天堂”跌落进“地狱”,他们亟需找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贝当就瞬间从英雄变成了“众矢之的”。
法国落败以后,马奇诺防线观念的倡导者贝当成为了罪魁祸首,很多人都尖锐地指出他的思想已经极度僵化了。
不过,当时的法国本就已经是千疮百孔,还面对着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把所有的错推到贝当一个人身上,显然也是说不过去的,历史上真实的贝当在成名后的这一阶段也非常注重于学习,很早也就意识到了空中武器的重要性。
他也一直主张军队能够建立一个可以统一指挥兵种的机构,还创建了一支进攻性的“威慑”空军。
而当时的法国总理保罗·罗诺为了控制住国内乱七八糟的局势,贝当也被
应召回国出任内阁副总理,在继续作战还是通过求和的方式结束战争的问题上,法国分为了两派,其中的一派,就是以贝当元帅为首。
1940年6月,贝当最终还是宣布了法国停止作战,并且和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协议,组建与德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并且出任总理。
而仅仅在一年以前,有人建议他竞选总统的时候,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总统是战败之后的元帅充当的职务。”
从他过去的各种努力也不难看出,贝当当时的心情其实也是极为复杂的。
在1940年6月13日到6月16日这几天的时间里,是很多法国人难以忘怀的。
因为在这几天,贝当公开出任了主和派的领袖,向内阁宣读了一份备忘录,排除了在法国本土以外继续战斗的任何想法,并且坚信法国已经战败。
贝当甚至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吻说:“法国的复兴,已经不能够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停战并不是对战败的惩罚,而是一种新的开端,也是保证法兰西永世长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不久之后的6月21日,希特勒来到了1918年法国接受德国投降的贡比涅森林接见法国的谈判代表团,经过贝当的亲自同意,双方在当年的“停战车厢”中签字,法国被迫接受了非常严苛的条件。
在这份协议中,巴黎的五分之三的领土都被划给了德国,法国的空军、陆军裁减到了10万人,更重要的是,贝当政府需要在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去和德国“合作”。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多么不平等的协议,可当时的法国,在选择投降那一刻开始似乎就没有了别的选择,那一年是法国难以忘却的耻辱。
而在1940年7月,法国国会在维希举行了一次极具争议性的投票,授予了贝当一切立法、司法、行政以及外交权力,并推荐他当“元首”,改了国号,当时除了英国之外的很多欧洲国家,都承认了维希政府是法国的代表性政府,也就是说,此时的贝当,无奈当上了总统。
此时的贝当,已经84岁高龄了,他面对的烂摊子,当时也很难有人能解决好。
之后的道路里,贝当最后一页人生就这么崩塌了,他之前为法国做的好事,估计也没有太多人会在意了。
他为了建立起独裁统治,海外聚集了很多“不良分子”,很多垄断资本家的头面人物、工业财政金融巨头,甚至一些高级将领都加入了维希政府。
为了加强个人的权力,贝当甚至还大搞个人崇拜,以确立自己的权威。
从1940年11月,他开始巡视自由区,所到之处,很多已经被提前组织起来的人都表现出热烈的欢迎。
很多人向他喊道:“贝当就是法兰西,法兰西现在就是贝当。”
估计年龄也大了,他已经在这样的叫喊声中迷失了自己,有的时候,他甚至会故意走上人群密集的街道上去笼络人心,当时很多的报刊、书籍、画册上都印满了贝当的肖像。
还有一些音乐家为他谱写出了一些歌曲来为他“歌功颂德”。
维希政府把议会制度全部抛弃了,也建立起了独裁的支柱,在1940年8月2日,克莱蒙费朗军事法庭就将戴高乐缺席判处死刑。
而法国共产党作为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也遭到了维希政府的疯狂迫害。
不少法共的领导人则被监禁于监狱当中,一直到了1941年上半年,法共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才渐渐转变了对于戴高乐的态度,走上了公开抵抗德国的道路。
而这个时候,德国占领当局和维希政府就开始抓紧了破坏行动。
可是,正义终将会到来,反法西斯的力量也在迅速发展,在惶恐不安当中,维希政府在1943年1月颁布了法令,批准成立了保安队,采取强化镇压的方式。
保安队的权力,直接超越了普通的警察。
贝当政府的态度,其实正中希特勒的下怀,早在双方签署停战协议之前,希特勒就希望能够在法国建立起一个“合法政府”,来维系德国对于法国的统治,这些希特勒也明白:仅仅依靠于武力,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全面统治,只有全方位的打压,才能使得法国成为“安静的后院”。
贝当之所以被很多法国人唾弃至今,是因为在“合作”期间,德国从法国得到了太多好处。
那会,德国大肆掠夺法国的物资和人力资源,其中光是军费一项就很令人头大:法国一天支付给占领军的费用达到了四亿法郎。
而法国的大资产阶级为了在战争中保障自己的利益,从德国占领法国开始,就主动和德国的垄断资本家勾搭,签订了一系列出卖本国利益的协定。
维希法国的出现,对于法国来说就是一段难以抹去的屈辱历史,也让法国在那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德国的坚实后备。
一直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才宣告了维希政权的末日。
戴高乐解放了巴黎之后,贝当才悄悄烧毁了私人文件,准备和平移交权力,不过这也遭到了戴高乐的拒绝。
贝当和他周围的人被带到了一处城堡中,德国投降前夕,贝当向法国临时政府自首。
在1945年7月,法国最高法院开庭审判了贝当,列出了5条主要罪状,其中包括了“建立独裁政权”、“私自允许德国控制本国领土”等等。
8月14日,判决结果出来了:贝当因犯通敌罪被判死刑,没收一切财产,并且宣布他是“民族的败类”。
不过,也有一些人提到,贝当过去是法国的英雄,戴高乐最终还是签署了特赦令,改判他为终身监禁,不过,年近90的贝当也活不了多久了。
之后,贝当被囚禁在戴尔岛的一座要塞中,不过在这里,他的健康情况急剧恶化。
1951年6月,贝当在监狱中结束了曲折的一生。
直到现在,唾骂贝当的人同样不在少数,毕竟,他的行为就是卖国的行径。
大家的观点也很相似:什么形势所迫、保全民众之类的都是借口,因为贝当在当年甚至纵容德国从法国掠夺物资和征用劳工。
魏王笑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贝当元帅和法国维希政权[J].学理论
周小粒.论贝当在法国败亡后的对德外交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
张忠其.试析维希法国的“新秩序”[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