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漂流瓶是真的吗?这是我看到最牛的漂流瓶聊天记录
微信漂流瓶是真的吗?这是我看到最牛的漂流瓶聊天记录请问净月:什么叫佛?有句话讲得好:觉悟了的人就叫佛。角色就是人格。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我不能说你皈依不对,我身边皈依的人也不少。皈依后她们同样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但你对世界看懂了吗?觉悟了吗?但很多东西只能只信一半,如果太信了就叫迷信。风儿:也许你说的也对,但皈依我佛不是相信佛能帮自己,而是想要学习佛陀的大慈大悲,谁也不能真正帮自己,只有自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亦变。净月落梧桐: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缺点的,所以早接触佛陀,学习佛陀,但学佛不能令世事无常有所改变,唯一变的是对那些世事的理解和态度,心不随境变
《该文章通过了主人公本人同意,为了表达尊重,里面牵扯到的实名均已用***代替。主人公不要大家寻求对方,他希望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美好的回忆。故事发生在2011年,当年漂流瓶正流行,主人公 “风儿”无聊打开电脑QQ漂流瓶,收到了一个叫“净月落梧桐”一首诗,于是他们长达半年的对话开始了~~~》
净月落梧桐:
现在好了,我帮她取的名字,也没想太多,只是取自上善若水,水是最温柔的东西,却也是最坚强的东西,希望她善良温柔,却不失坚强。
净月落梧桐:
也许你说的也对,但皈依我佛不是相信佛能帮自己,而是想要学习佛陀的大慈大悲,谁也不能真正帮自己,只有自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亦变。
净月落梧桐:
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缺点的,所以早接触佛陀,学习佛陀,但学佛不能令世事无常有所改变,唯一变的是对那些世事的理解和态度,心不随境变
风儿:
请问净月:什么叫佛?有句话讲得好:觉悟了的人就叫佛。角色就是人格。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我不能说你皈依不对,我身边皈依的人也不少。皈依后她们同样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但你对世界看懂了吗?觉悟了吗?但很多东西只能只信一半,如果太信了就叫迷信。
风儿:
这个世界的很多经书各有千秋,而我最欣赏的就是那部尊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和大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的。就像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后天再刮风,这都是自然现象。我以前对佛得痴迷可以说倒了忘我的境界。但佛祖帮不了我半点,人定永远胜天。很多东西真的要靠自己的头脑和智慧!
风儿:
很多的高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说白了,佛教可以让社会安定团结,安定民心,他给了犯错的人一个悔过的平台。他的宗旨是人要做多行善,少行恶。他告诉你你做了坏事就会遭到报应,佛教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能名扬天下。其实一个人本来就是要多多益善的。这是做人的基本,跟神跟佛出不上半点关系。
风儿:
人的格局要大一点,你不能自己封杀自己。有时候杀生就是放生,你吃斋吗?什么是吃素,就是不要吃有生命的东西。那我告诉你,你吃根黄瓜也有生命,猪长大了就是要被人吃的,你早杀它早投胎,他也不愿意这辈子变成一只猪活的很久。
风儿:
毛主席指挥杀了那么多的日本人,他是不是万劫不复了?但你要想他当时杀日本人是在给我们中国人放生,他没有想怕遭报应,他做到、、、你看他现在“成仙”了,全中国都在拜他,我拜他不是求他要什么保佑。我拜他是敬佩他的大智慧,他走了,我们生活在共党的社会怀恋他作为晚辈磕个头仅此而已、、、
风儿: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自然条件---物极必反。这就是自然现象,没有鬼神论之说。这个世界不可能平等,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平的东西,就想我们常说的海平面,虽然是一条直线,但波涛翻滚。这就是自然。所以看身边的每一件事都要用心,不要自己被他人迷惑、、、
风儿:
我很欣赏一个五星级酒店老总说的话,我问怎么他看待这个酒,喝酒到底是好是坏。他说:自古无酒不成宴。酒能乱性,佛家戒之;但酒又能养性,故仙家饮之。所以啊,我们有酒就学神仙,没酒就学菩萨!
我钦佩得五体投地、、、
净月落梧桐:
也许真如你所说吧!也许也是我的境界不行吧!不过对杀生那些说法,我亦是不敢苟同,你说猪就是用来杀的,杀了它,它就不在是猪了,不能那样讲的,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剥夺任何生物的生命,更不能说剥夺了他们的生命还能想出如此堂而皇之的理由,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帮他放生,那谁又知道猪过的是否开心呢
净月落梧桐:
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想这辈子做猪活的久些呢?毛主席指挥杀掉那么多日本人,不是帮中国人放生,而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那其中不只是宗教信仰,还有民族大义在里面,日本人那叫做恶有恶报,是他们的咎由自取的,所以说善是分真善,还是伪善,是大善还是小善。
净月落梧桐:
动物人是一样有生命有感情,有母女情,父子情,夫妻情,兄弟姐妹情,怎能不顾他们的感觉,肆意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更甚至以剥夺他们再有个更好的开始。果真如此,试问那些残疾人,贫困人,是不是都该把他们杀了,也让他们重新开始呢?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新再来,更不会有让你重新选择的权利。
净月落梧桐:
佛陀对佛子们确实是有些戒律,但是还是要全凭个人的修行 修为,济公活佛从来都是讲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外在的东西怎么样,佛陀不会要求怎么做,酒可乱性,倘若饮酒并不能乱其本性,饮之如何?如若酒不醉人,人自醉,就是不饮又如何?
风儿:
跟你讲很多,不是我要来推翻佛教,我没有这个资格也永远不会有这个想法。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可以有宗教信仰,但什么事情都不要太痴迷。什么贫困的人就把他们杀了,真不知道你想到哪个层面去了。我可是贫困里面出来的
风儿: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要想怎么样来生存,来摆脱困境,这绝对不是天天守在家里拜菩萨可以做到的。而在那个佛教里面的很多话我至少到今天是不能接受的。上次看到一个台湾的高僧在讲要是庙有老鼠不能杀掉,要每天拿饭菜出来喂养,什么“庙里无老鼠,寺中无正僧”,等等我只能选择一笑而过,,,
风儿:
我说的那些话你可以用时间来选择答案,或许我错了,又或许你的格局没有打开,关于佛啊,道啊之类的我们就不要再讨论了。不管从学历、年龄、社会经验我都不够资格来讨论这些。你都皈依佛门了,我说这些是我不对。但我说的那些话你这辈子都难听到,我还是那句话,我的直觉和感觉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我。
风儿:
喝酒有很多种场面,酷夏一瓶冰啤酒代表凉爽;情侣间一根蜡烛配两杯红酒代表浪漫;长辈前一小杯酒敬过去代表尊敬,这都不一定会喝醉。真正同龄的伙伴热血男儿碰到一起,他们都醉了,你没有醉代表虚伪。酒后的德性这些年我一直在修养,至少我能控制自己。其实真正酒后德性很好的人我还看见得少。
风儿:
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想当时写这句话出来的人的感觉来自于情。那是在自我陶醉,那种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或许也是人们的对忘我境界的感情世界里的一种憧憬。有人借酒消愁,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还是人生得意须尽欢。我认为,喝酒前真的要谨慎
,不管你是开心还是消愁、、
风儿:
净月,有时候话语多了难免会产生分歧,这是很自然的。你也没必要每件事情都找出理由来反驳我。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也是因为这个两面性让世界出现了一个《矛盾论》。我们不要谈那么多,我们尽量让双方的谈话的思维往一个方向靠拢。
净月落梧桐:
诸多事情,可以充耳不闻,不辨不论,但有些问题,一定会力争到底,这是原则性问题,不是我不明白人世,只是你对佛陀的理解的太浅了,学佛,拜佛,念佛,只是佛子对佛陀的尊重,尊敬,学佛的人都知道佛和菩萨不会帮你任何事,却还一如的学佛,是何因?所谓的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即是如此?
净月落梧桐:
有些问题我可以充耳不闻,不辨不论,有些问题必须要据理力争,世界谁能看明白,看明白了是佛陀,不明白的才是众生,学佛之人都知道,佛陀不会帮你完成大业,不会保佑你一生平安顺利,无病无灾,因为那都是因果,有前因才有后果,烧香,念佛,只是对佛陀的尊重,并不是和佛陀讲条件,你帮我,我给你上香
净月落梧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扶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学佛是一种境界,不是盲从,不是迷信,是让众生学得如何离苦得乐,见自本性,风动,幡动,还是心动,心不动,刚风不动,幡不动,佛陀菩萨不会帮你升官发财,因为那是财神爷的事。
净月落梧桐:
事情有两面性,但问题却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最后那一个才是,可到底哪个才是最后一个,你不知,我不知,最起码现在都不知?
关于学佛,那是一个问题,不是一个答案,穷尽一生都只是在找寻答案,成佛之道,有千种法,有万种法,可万法皆是空的,只有因果不空,世人皆怕果,菩萨却怕因。
净月落梧桐:
红尘看破了 不过是浮沉
美丽看破了 不过是躯壳
生命看破了 不过是无常
情爱看破了 不过是聚散
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
以至诚心念佛能积德灭罪,以往生极乐心能安于寂寞。
风儿:
阿弥陀佛,我们不再谈佛与道了好吗?自古佛、道就有分歧。难道我们一定就要分辨出答案?总之一点,对社会有益,对有人类帮助有进步就好。我承认你的心很诚,我承认你有跟佛祖有缘,你有足够的证据来推翻我的一切,只是你经验不足而已、、、
净月落梧桐:
你又说错了,我没有想要去推翻你的一切,由如你也不曾想到去推翻佛教一样,自古佛道有分歧,可是佛道却是一家。
风儿:
你生活在一个安康的家庭,就有安定的心去一心向佛;如果你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你就得懂得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创业之道,“商道即人道。”这句话很多人都懂,可又有几个能真正懂其中的含义、、、
净月落梧桐:
如果说我没有生活在一个安康的家庭中又当如何,那些都是外在的条件,种种的不平,其实只是自己心中不平,为何要吃苦中苦,因为想做人上人,这一切是那么的合乎情理,有因有果,商道即人道,而人道即仁道。
风儿:
“人生难得今已得”,一个人来的这个世界真的不容易,但你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固然很安逸。但不出三代,除了你的子孙,将没有一个人记得你这个人的存在,你说你不是这个世界白走了一趟。当然,我也难逃这个命运,但我会去探索、一个人总得在这个世上留下点什么、、
风儿:
跟你讲个故事,我看过的,跟对佛痴迷有关的故事。我去百度找一下,你看完可以不评论。
风儿:
南朝时候,尤其是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建国开始的时候,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直接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但老年后,特别是上边这两个事后,萧衍看破了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
风儿:
在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
风儿:
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后来,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风儿:
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在这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
风儿:
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盘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
风儿:
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后来不知道被谁给推翻了代替了这个皇帝,但我找不到。)
风儿:
杜牧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用南朝时期重视庙宇来讽刺当时皇帝重视佛教而不是重视民间疾苦的现象。至于对历史的思索。。可能还是借古讽今的多。。。
净月落梧桐:
应该说是他不明白,佛道之事,一味的想到自己的痴迷,没想到做佛必先做人,他忘记他的身份,他的本份,出家是一种行式,吃素是一种行式,他要做的是让他国土中的子民,安居乐业,无冻死,无饿死,不让百姓生于水火之中,那些事情做下来,要比他入寺出家,讲经念佛所的功德要大的多
净月落梧桐:
又如嘉靖帝一样,痴于道学,修仙炼丹,结果让魏仲贤把持朝政,被害百姓,他也只是想到的是成就自己,还是自私的表现,身为帝王,不能给百姓之安乐,只懂自己的享受,别说什么佛学还是道学,不用说的那么高尚,他们和那些留连后宫的那些帝王一样,只是爱好不同,但给百姓造成的后果相同
净月落梧桐:
做为帝王他对天下黎民责任重大,做为企业的老板他对手下员工有着重大的责任,他成功他失败不止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关系重大,企业要发展看重的是能给员工带来多大的效益,而不是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企业做起来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公司倒闭了不止是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而是会有多少人受此牵连没有饭吃
净月落梧桐:
人过留其名,雁过留其声,想受后世子孙敬仰不只是有钱,有权就可以的,也不是没钱没权就不行的,就看能为后世子孙做些什么?舍已成人,才能被人所称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子孙称颂,受后世敬仰。
风儿:
不跟你讨论这些问题了,大家各持己见吧,道佛本一家,可中间的奥妙不是我可以跟你说清的…
净月落梧桐:
同理,也不是我可以和你说清楚的,佛陀从来不会说佛道不两立,神仙也不会说道佛不两立,有关那些的外在问题都是凡夫俗子们产生的对立,说白了还是人的私心,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的,成就自己固然重要,切不可贬低别人,同理可知,世界上三大教顶立,虽然我是佛子,亦不会否定天主和伊斯兰
风儿: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信佛,但不要太执著。你还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反驳我,我只能说,你是一个合格的佛门弟子。
净月落梧桐:
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什么是将信将疑?信佛是什么?信就有,不信就没有,信佛就是要学佛,学佛去怎么做个成功的人,成功不只是那些外在光环,学佛就是什么事情都要怀有一颗精进不二的心去做,学业,还是事业,都要尽心尽力,但同时又不可极端强求,所谓尽人事,则听天命。
风儿:
呵呵………我们算是一对冤家吧。
净月落梧桐:
我不承认和你是冤家,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有些事情自己有时候是错的,还要多方考证才行,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都可能是假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风儿:
你说话间透漏着一种任性。我用一个男人的眼观看一个这样的女人感觉是非常不好的
净月落梧桐:
为什么?不过我没有任性,说的只是实话呀?你不认为讲话随意些好吗?我也就只是随意的说了呀,能回复就回复,不回复也没什么呀?
净月落梧桐:
说来说去都是你在猜测我了,我是什么态度,是什么感觉,那都是你猜测的,也就是你自己心里的感觉。
风儿:
对,就是我心里的感觉。
净月落梧桐:
是你在任性吧!我说了实话却让你没心情了,那就是我扰乱了您的好心情了吧!那还不是你任由自己的性子和感情来了吗
净月落梧桐:
所以说你并不能代表我呀,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都可能是假的,更何况是你自己的假想,您说呢?
风儿:
你可以举一个例子亲眼所见是假的吗?
净月落梧桐:
现在你是不是对我说的话总是充满了疑问呢?
风儿:
我的意思,既然你能说的那么振振有词。你就可以举个例子出来啊?举不出来我可以帮你
风儿:
下次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说亲眼所见会有假。你就告诉他一个故事:中国的针灸外国人不懂,他们把人体解剖都还是看不懂。不知道中国人把针插在哪里,后来中国的名医告诉他们,针灸是插在人的经络里,人活的时候就有经络,死了气门一闭就没有了。所以你们是看不到的
风儿:
又比如天上的飞机都有航道,但我们看不到,但航道是真实存在的。飞机飞过就有,不飞就没有。但你亲眼看看,告诉我航道在哪里?所以,什么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话都是不正确的
风儿:
哎,言多必失。所以我们频繁聊天的语言太相冲突。难免不会发生争执。所以做人要懂得怎么是适可而止。我这个人是从来不和任何人争吵的,就算有我都会想方设法化解,,,,
净月落梧桐:
互相为自己的观点辩论,没觉得那是争吵,是你觉得吗?只有这样才会越来越了解对方。
风儿:
我们只是一对瓶友而已,干嘛要来了解对方。你有时间就上来留几句,我有时间就回几句。而且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我已经非常清楚了,我说出来我怕你心惊胆战、、、
净月落梧桐:
洗耳恭听、、、、、
风儿:
首先,我可以讲,净月,你算是个才女。从你的字句中和话语中可以看出你还是读了不少书的,一个24岁的女人能有你这样的境界和层次肯定是离不开后天正确的学习。当然,前提是你悟性好,慧根深。还有经历了一些刻骨铭心的人与事。
风儿:
虽然你在朋友面前显得你很亲近。但你应该属于那种外表很冷漠,但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一个人。你可能受到了一些感情的伤害之后,你不敢轻易的再去爱一个人了。你渴望有一个很懂你很痛你的男人做你的终身伴侣,但这种希望你在现实中又觉得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可以说你的眼观算比较高的,
风儿:
有时候想起自己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你又会告诉自己不要奢求太高。但一般般的我估计你又会看不上。你心目中的男人应该是属于那种不一定要有太多钱但至少你得欣赏他的那种。你不怕贫穷你有能力也有信心来鼓励你的男人上进。但前提是,你得找对那个人。不然,一切都是白白付出,恨铁不成钢,忧郁一生
风儿:
我不知道现实中的你给别人的感觉怎么样,可能是有点望而却步吧。其实你这种女人是很多男人想找的那一种,但很多的男人找到手里又不知道怎么来呵护与保护。我可以说,你这辈子找对了幸福一生,找错了你将会对这个社会失去你所有的梦想。从感情的角度来看,你应该还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风儿:
你很渴望那种海枯石烂的感情,你很有信心来维持这种感情,但你没有信心来相信这个世界会有一个对你专一的人。你愿意为你心爱的他做你应该做的一切,你会任劳任怨,前提是,你内心告诉自己要值得。
我可以讲,你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你很懂得怎么享受生活,但前提是你男人要懂得配合你的一切。
风儿:
你相信你的生命力会有这个人出现,但你想起自己失败的婚姻你对自己的想法又犹豫不决。所以说,你给自己的定位算高的。既然有这种信心,就要坚持。我这次看黄龙洞里的那些钟乳石我就来了一个更坚定的信心。那些钟乳石有的是上下可是通过时间对接的,通过上面往下面轻微的渗水一百年长一厘米。
风儿:
虽然我看不到几万年之后它们对接的那一刻。但我看另外已经对接好了和只差一两厘米就可以对接的那些钟乳石。我就想,几万年之前它们不也是差好远吗?我想这就是自然。只要你的信念坚定,时间可以解决所有的一切、、、
风儿:
当然,我没有接触你本人,说的很多不对你不要放在心上。我一般和别人谈几句话我就可以基本了解个大概了,再通过动作和表情我可以直接来个初步判断。
净月落梧桐:
淅淅沥沥的小雨滴滴嗒嗒,打落满树枝的花,打响房顶上的瓦,打乱了迷朦的心绪,打湿了乌黑的长发。
风儿:
并不是所有的钟乳石,经过时间的漫长,都有对接的那一天。可有些钟乳石缺少了泉水的渗透,就不再生长,永远停留在那一刻。旁边的字写得真好“望穿秋水空余恨”。人生何尝不是一样。明明知道后果,却总在人生道路上留遗憾。
净月落梧桐:
所认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净月落梧桐:
洒脱境界是要多少遗憾多少无奈多少错过修练成的正果呢
风儿:
我认为洒脱的境界不是什么遗憾、无奈和错过,而是经过很多的弯路后的那种淡然,很多事情你会一笑而过。很多人都说人生要少走弯路,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如果你不走那段弯路怎么抵达到现在?不站在现在,你怎么回头可以说那是弯路?
净月落梧桐: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本来就是充满着种种的遗憾,无奈,和错过,但正是因为有了这诸多种种的不完美,才能真真体会到,对待这种不完美的态度。不争不抢,不离不弃,不增不减,有时会发现别一种美,一种人生之中的缺憾美。
净月落梧桐:
当真做到宠辱不惊,必然要经过一些大起大落,才能做到再起再落时的不为所动。
风儿:
人啊,如果你是二十岁你就得有二十岁的心态,当你的同伴都朝气蓬勃的时候,而你却拿出个五十岁的心态来对待这个世界。你说,这是谁的不对呢?
净月落梧桐:
这当然是我的不对了,等到同伴们都50岁了,我也就是百岁老人了。
净月落梧桐:
有时候特别喜欢一句,功成身退。
风儿:
有时候一直以为幸福就在前方,是正在追逐的未来。
后来才发现,那些拥抱过的人、握过的手、流过的泪、、、
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
净月落梧桐:
所有才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过我不没到那种境界,果真是在短暂的拥有,那我宁愿选择从来没有过的相守。
风儿: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永远的绝对,只有善变的口才。
任何的情况都可以有他的两面性。
我不知道事该相信“兔子不吃窝边草”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所以,我一切顺服自然,做人做事凭自己感觉、、、
净月落梧桐:
那问你兔子身边有对口味的窝边草了吗?近水却有楼台却有先得月的优势,只要是郎有情,妄有意
风儿:
当你想起你说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亦变。”
我在强调“朋友数,斯疏矣。”
时间证明一切、、
净月落梧桐:
不和你说这些了,就是看到你写我的东西后,我有点有想哭的冲动,我们只是一个瓶友而已,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看不到的东西,你却可以,真的我从来没想过,世界上会有一个如此明白我的人
净月落梧桐:
真的要谢谢你了,我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哪天我的生命不在属于我了,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见见你,别无所求,只是想看看一个懂我,知我的人长的什么样子,那样我的人生会少些许的遗憾,多几分美好。
风儿:
我三至五年之内不想自己踏入任何情感的里面,不过,我答应你这辈子会跟你见面的、、、至少20年之后
净月落梧桐:
等你半天,就给我这两句话呀!那是很勉强的答应我吗?
净月落梧桐:
做为一个女人,有时候我有点烦,最近和你聊天也略显频繁,也难怪你会觉得烦了,我也是最近生活的失去方向,也找不到目标了,所以总烦你你,说来说去还是个女人呀
风儿:
很多东西见面了之后就会失去很多的美好,像我们这种网友可能只是适合这种聊天。
净月落梧桐:
那如果我要求现在就见你呢?
风儿:
证明你心没有静下来,你口口声声皈依。你表面做到了,可你内心真正做到了吗?你的那些雄辩,那些无奈,那些憧憬。心都没有静怎么说自己很懂佛呢?
风儿:
真正的懂佛:释迦拈花迦叶一笑、、、、
静月落梧桐:
谢谢你让我保持着清醒,是呀?心确实是有些不平静了,不过现在又平静了,什么有时候有知道那种感觉就好,就算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只需要记得,有一个有点了解我,明白我的人只此而已。至于长什么样子,本来也就是躯壳。
静月落梧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静月落梧桐:
或对或不对,那些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见自真性,安守本份,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可以另自己有所进步的老师,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心里平不平静全在自己一念之间,放下则心如止水,再无波澜。
风儿;
你这种语气说话根本不适合你说话的内容。
静月落梧桐:
呵呵呵……,不喜欢我这种口气说话,有时候我也不喜欢那种口气,或许你听到的只是无所谓,而我说出去的却是无尽的苍桑与无奈。
很多天不聊,“净月落梧桐”改为了“弹指间湮灭”。闲着无聊,本人把这些对话记下来写在了空间里,很难的有的一段漂流瓶情缘,留下作为一段回忆吧。
(主人公:幸好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个瓶子已经被她给删了,我也在找不到,如果真的遗失,这算不算我个人的一种人生遗憾呢?)
***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