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西峰索道修建时间(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
华山西峰索道修建时间(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这是一条尽览美丽风光的游览线,乘上索道,顿觉有穿云架雾之感,时而千仞山崖扑面而来,时而空谷开合,峰岭竞秀。眼前景色变幻,脚底云腾雾绕。这是一条通往华山极顶的便捷通道,片刻之间就能站在华山的莲花峰上,眺望如丝如带的渭河东流,极目周围的群山起伏,感怀巍巍华山的壮阔雄伟。乘索道上山,山峰壁立,壑深沟险,满目苍翠,云腾雾绕,感叹造化鬼斧神工的同时,更叹服人类挑战、征服天险的胆魄和力量。摇曳的心旌随着索道箱车驶离站房,空中飘荡,一条钢索向云雾中伸去,忽而又钻出云层,犹如在大海中行舟,碧波翻滚,浩淼无边。经过山梁,忽然以 45°角下行,跨越仙峪空谷。只见脚下河水如丝漂移,眼前壁立的山崖兀然扑面而来,三公山上“三公”迎面而立,长髯拂面,在旭日的光影中抱拳相迎。
身下五千仞,太空一色玄
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
壮美了一座千古名山
走进华山的瓮峪,从蔚为壮观德威索道中站房前抬头望去,势拔五岳的华山如斧劈刀削般直插云霄,莲花峰耀华夏根,千古一石定河山。
乘索道上山,山峰壁立,壑深沟险,满目苍翠,云腾雾绕,感叹造化鬼斧神工的同时,更叹服人类挑战、征服天险的胆魄和力量。
摇曳的心旌随着索道箱车驶离站房,空中飘荡,一条钢索向云雾中伸去,忽而又钻出云层,犹如在大海中行舟,碧波翻滚,浩淼无边。
经过山梁,忽然以 45°角下行,跨越仙峪空谷。只见脚下河水如丝漂移,眼前壁立的山崖兀然扑面而来,三公山上“三公”迎面而立,长髯拂面,在旭日的光影中抱拳相迎。
这是一条通往华山极顶的便捷通道,片刻之间就能站在华山的莲花峰上,眺望如丝如带的渭河东流,极目周围的群山起伏,感怀巍巍华山的壮阔雄伟。
这是一条尽览美丽风光的游览线,乘上索道,顿觉有穿云架雾之感,时而千仞山崖扑面而来,时而空谷开合,峰岭竞秀。眼前景色变幻,脚底云腾雾绕。
这是一条环保安全的绿色通道,索道架设依山就势,起伏延伸。乘索望去,依然树木苍翠,河水清澈,山岩天成。
它犹如一道天路,蔚然架设于华山崇山峻岭间!圆了更多人登临华山极顶,遍览华山风貌的梦想和夙愿,避开了陡峭山路攀爬的劳顿和危险,为旅游高峰期解决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从此,华山旅游变得舒心、安全、快捷、趣味无穷。
西望华山雄姿,云端景象,蓬莱已然。也许,这是远古人们的期许。也许,这是华山千年的等待。
在现代科技和人类智慧结晶完美结合下解封千年自然奇观。当游客置身于舒适的高空索道,陶醉于绝美惊艳的旖旎风光之时,或许鲜有人知,这份美丽背后的故事。
十年磨一剑时间回溯到 1999 年。
刚刚成立的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受省政府之命对华山旅游实施管理,从那时开始便筹划西峰观光大索道的建设蓝图。众所周知,华山已有北峰索道直达华山最低的云台峰,为何还要建西峰观光大索道?
事实上,华山尽管已经有了北峰索道,使一部分游人不再受攀爬的艰难,却依然没有改变华山的单向游程线路,旅游高峰期更是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如果从西峰修建一条索道,直达山顶,不仅能够形成一个大环线,避免上下山的“狭路相逢”,从此终结“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历史。这将给华山旅游插上一个腾飞的翅膀,带动陕西东线旅游的飞跃发展,尤其是将给比较薄弱的陕西山水旅游带来新的生机。
经过近十年的反复勘察和论证,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建设得以在 2008 年底开始上马。
四年“苦旅” 2008年的冬天。华山顶上来了一批批人,又走了一批批人,其中不乏国内顶级水平的隧洞专业人员,当现场查看了上站隧洞的设计及施工环境后,摇头叹息,望面却步。只有敢于直面困难接受挑战才是真正的勇士。最终有一批人留了下来,完成了历史壮举。承担建设组织任务的是陕旅集团旗下的陕西太华索道公路有限公司。
一台推土机推开了华山瓮峪的进山路,这项伟大的工程开始了。
1.遇涧架桥,遇水支柱
2009 年 2 月 27 日 14 名太华人迈开了索道建设的步伐。第一道关口就是先修建一条进山的公路。这条公路全长 12.5 公里,全程在华山瓮峪的山谷间盘旋而上。
2009年2月27日索道上站隧道开通
为了尽量不破坏山体,公路建设克服了设计难度高,施工难度高,机械运输难度高的困难,随山就势而行,遇涧架桥,遇水支柱。
工作人员和施工工人一起,趟河攀岩,想方设法把钢筋水泥运输到施工现场。在公路进山处,线路不仅要穿过陇海铁路线,还要绕开一处设施开凿一条一公里长的山体隧道。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他们舍弃了一个个休息日,上下联系,一张批复上就盖了 30 多枚印章。经过一年多的施工,进山公路基本成型。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2010年7月24 日,一场罕见的山洪冲垮了已经铺好的路基,施工通道全线被洪水淹没,部分设备也被冲走。看着眼前的景象,工作人员只在刹那间感到了一丝悲哀和失意,但没有一个人绝望。他们立即动员,一边抗洪救灾,一边重新组织展开施工。
就这样,他们冬战严寒,夏顶烈日,一刻也没停地加紧施工。在连续两年的公路建设期后,一条通往华山西侧沫沫岔口的旅游公路蜿蜒于瓮峪的山谷间,向索道下站而去。
2.百吨物料,肩扛背驮
索道建设难度最大的就是索道支架的安装。
从索道定位来看,全长 4.3 公里的索道,能够安装支架的地方不仅有限,而且高险。
尽管从设计上是可行而且安全的,但给施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高难度。尤其是翻过第二道山梁后,眼前就是壁立万仞的西峰,中间要跨过宽阔的仙峪河谷,索道支架跨度之长实属罕见。
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由于线路长、地形复杂,索道线设计为起伏走势,而且设建了中间站,这在世界索道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
建设先期,建设者先组织修建了一条沿山沟和山梁而行的人行便道,用于运输施工物料和设备。钢筋、水泥、电缆、发电机等,一百多吨的物料就这样靠人力肩扛背驮,一步步、一斤斤运到施工现场。山路上,施工人员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留下了多少汗水,也不知被马蜂蛰过多少回,被荆棘刺破了多少次!更为严酷的是,在冬天的施工阶段,山里没有水,他们便把河里的冰砸下来烧开,在四处透风的帐篷里,泡一包方便面。
化冰取水
刺骨的寒风冻得手发僵,再拿着同样冰冷的工具,摸着冰冷的石头施工,犹如刀子割在手上,刮骨的疼。尽管如此,施工一天都没有耽误,索道基础建设一天天在顺利推进。
上占硐室电缆安装
3.装载机“爬上”西峰
一天,一条微博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华山西峰开上去一台装载机!
这台 5 吨多重的装载机是怎样“爬”上海拔 2000 多米的华山峰顶?这台装载机到华山顶上干什么?人们好奇地打听探问。原来这是索道建设者为了修建索道上站而运上去的施工设备。是技术人员把设备“肢解”后,靠人力一件件背上山,又重新安装的。
由人力分解抬至西峰上站的装载机
发动机、履带、机壳、挖铲、螺丝、油料……耗时15天后,装载机奇迹般地出现在华山西峰上。如今,完成任务的它犹如光荣退伍的“士兵”矗立在莲花峰上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4.俯瞰绝壑 横凿洞天
历经四年建设,先后共历陇海铁路下穿箱涵、巨灵足下横贯隧洞、好汉山隧道等十大节点工程,终于一步一步抵达了胜利的终点。
2013 年 4 月,一条世界索道里程碑式的工程在西岳华山完美呈现!
望着开凿在悬崖上的硐室,矗立在峭壁上的支架,横跨天堑的钢缆,廊腰缦回的古典式站房……如果不亲历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的建设,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在这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能够完成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而那些远去的“小故事”,随着钢索悠然而有节奏的旋律,在华山峰谷间久久回响,诉说着苦志利人的匠心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山人。
5.中舞者 匠心传承
如今,有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机电员工,一年三百六十日,在直耸云天的支架与钢索上做着“高空的舞者”。每日凌晨,当人们还沉浸在香甜的梦中,他们已经登上了检修吊厢,对4200多米长的线路、28个支架进行全方位的巡检。晚上,当送完最后一批游客后,他们仍得重新走上索道线路,重复着早上的工作。
设备检修期,往往处于深冬季节,在零下20多度的高寒时段,机电员工在支架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完成每个支架螺栓的检查养护,逶迤盘旋的8公里通道,放眼望去,几乎是悬挂在悬崖上人间天路,机电员工必须用双腿去丈量。
在每年必须实施的救援演练中,机电员工在千米高空中按照标准完成对游客角色的救援,丝毫不异于高空杂技的表演,这需要的不仅是过硬的身体素质,更需要的是异于常人的胆魄和勇气!
机电员工在线路上进行垂直救援演练
天堑变通途,绝顶人为峰
关于华山,古有“老君犁沟”、巨灵仙“劈山救万民于洪灾”之传说,如今在华山东峰的绝壁上还留有巨灵的手掌印,人称“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如果说,神话传说是后人们附和华山的景观而杜撰,那么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的建设开通却是书写了一个真实的华山传奇。
今年,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7岁啦!
运营至今,接待了许多各界名人,世界索道专家,旅游专家,环境保护专家,以及络绎不绝慕名前来的各国旅游者,华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空前提高,陕西山岳旅游的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国际索道协会秘书长曼克德乘坐后由衷地感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山区环境,这样一座山峰,建造这样一条高难度的复杂工程,非常震撼!
德国专家瑞思曼同样震撼:这条索道举世无双,沿途景色非常美,这是我在世界上见到的最神奇的索道!
美国政府索道设备监管官员麦拉依更是激动:太震撼了,太激动人心了。机器很高端,技术很先进,景色很美丽!
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这样评价:西峰索道有三绝。一绝是从另一个角度欣赏了华山的绝景;二绝是索道走势随谷就岭,感受到了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绝境;三绝是上站开凿了一个大石洞作为站房,体现了华山道教文化天人合一的绝想。
索道专家和旅游专家的由衷感叹,道出了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的奇绝与瑰丽。它的巧夺天工,它的壮观伟大,只有我们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天下无双的奇特壮美,才能享受到它无与伦比的身心愉悦。
十年磨一剑,耗资五亿,四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历程,太华建设者跨越天堑、披荆斩棘,冬不避风雪,夏不避暑热,以坚韧不拔、卧薪尝胆的意志,力拔山兮的气概突破千难万险使绝顶成咫尺,天堑变通途,创造中国乃至世界索道界的传奇,他们将永远载入华山发展的史册,陕西东大门自此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陕旅集团微博文章】
声 明 :
•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公司对此来源信息仅系展示,不负有解释和实现的义务及责任。
• 本宣传资料所涉及宣传内容,仅作为宣传推广使用,不在任何意义上构成承诺与要约。
• 本公司有权对宣传内容进行修改、调整,敬请留意最新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