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2、性别老年人由于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排便时间延长等特点,导致老年人息肉多发,多数集中在左半结肠,如果50岁以上的人群出现黑便、血便、贫血、消瘦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肠息肉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息肉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基因遗传、环境、吸烟、饮食习惯等相关,并提示肠息肉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具有很大关系。1、年龄多数研究表明,肠息肉患者以40岁以上居多,肠息肉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具有癌变潜力的腺瘤型息肉出现的频率亦随之增加。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临床可有便血、腹泻、腹痛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是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1)

肠息肉是结直肠镜检查中最常见的病变,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中息肉的检出率不同,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均表明结直肠息肉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比例约为1.09~3.01: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2)

目前发现的结直肠息肉中,以横结肠最多,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三者共占77.7%

多数结肠息肉生长周期长,没有典型症状,部分可以发生癌变,被公认为癌前病变,本文来详细了解一下。

哪些原因引起结肠息肉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3)

肠息肉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息肉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基因遗传、环境、吸烟、饮食习惯等相关,并提示肠息肉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具有很大关系。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4)

1、年龄

多数研究表明,肠息肉患者以40岁以上居多,肠息肉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具
有癌变潜力的腺瘤型息肉出现的频率亦随之增加。

老年人由于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排便时间延长等特点,导致老年人息肉多发,多数集中在左半结肠,如果50岁以上的人群出现黑便、血便、贫血、消瘦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2、性别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5)

我国各类大样本数据均提示肠息肉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比例1.89~3.02:1不等,平均2:1,男性作为发病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公认。年轻男性结肠息肉的出现率高于老年男性,推测与年轻男性吸烟、饮酒频次相对高、社会压力大有一定相关性;国外有研究证明雌激素在肠癌病变早期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晚期则促进结肠癌的进展,这就解释了为何年轻女性结肠息肉的出现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

3、体重

对于肥胖的定义目前多用BMI评估,国内定义:BMI 24~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国内对100余例中年男性进行肠镜检查发现达到超重标准的患者中有67.8%患有结肠息肉,达到肥胖标准中有71.3%患有息肉。

我国多项研究均提示肠息肉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健康组,且血脂水平在息肉大于1cm的患者中呈高水平。

4、基因

基因变异同样与大息肉的形成有关,具体机制未明。

5、饮食习惯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6)

(1)果蔬摄入少:果蔬中含有大量叶酸及食物纤维等有益物质。叶酸在蔬菜及水果中广泛存在,具有保持DNA的稳定性,叶酸摄入不足易促进肠道息肉发生;另外,食物纤维不能被降解,使粪便量增多,稀释肠道内的致癌物,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尚能吸附对肠道有害的胆汁酸盐,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泄;

(2)高脂饮食:高脂饮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转化成次级胆酸,该物质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这些细胞逐步演变成息肉;

(3)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钙离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抑制脂肪酸和胆酸,对肠道上皮起保护作用;硒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促瘤因素的作用;抗氧化维生素可抑制自由基反应而防止DNA的氧化剂损伤,保护肠道黏膜。

结肠息肉有哪些类型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7)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占所有息肉的大约90%,是良性突起。多数增生性息肉的直径小于0.5cm,最常见于成年期的乙状结肠区域。以前认为增生性息肉在临床上完全无关紧要,现在已认识到增生性息肉综合症的发生具有潜在的恶性潜能。

2.腺瘤性息肉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8)

腺瘤约占所有息肉的10%。大多数息肉(约90%)很小,通常直径小于1厘米,并且恶性可能性很小。其余10%的腺瘤大于1厘米,接近10%的机会包含浸润性癌症。

腺瘤性息肉与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非腺瘤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有研究表明50%~70%的结直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予以治疗,对结肠癌的预防意义重大。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9)

癌变的风险与腺瘤的大小和组织学有关。大于1cm的腺瘤,含有大量(>25%)绒毛成分或高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通常被称为晚期肿瘤,并且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3.息肉病综合征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10)

息肉病综合征是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息肉家族史,这类人群需要定期复常结肠镜检查。

不管息肉分型如何,患肠息肉的亲属越多 确诊息肉年龄越小,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越高。

长了结肠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 大便中可含有黏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一般来说,结肠息肉的症状有排便困难、便血、腹泻、腹痛等。肠道内出现了息肉,肯定会影响排便,而如果肠道粘膜受了损伤,很容易出现便血现象,也可能是黑便。

肠道息肉会使患者会出现腹泻情况,这是肠道功能受损的结果。在肠道息肉发展过程中,会压迫组织神经,形成压迫,所以会有腹痛的症状。

体检发现结肠息肉怎么办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11)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升, 定期做体检的人越来越多,肠息肉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而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转化而来,其转变过程多为正常黏膜发展为增生,然后形成腺瘤,最终发生癌变。所以说肠息肉是导致结直肠癌的一颗“定时炸弹”,在息肉癌变前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切除,是防治结直肠肿瘤的最重要途径。

做好2点,预防肠息肉复发

临床统计,接受过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有28%~58%的概率会在术后3~5年复发。所以,手术后仍不能掉以轻心,有必要根据其致病因素进行预防。

一、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肠息肉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因此若想避免肠息肉复发,首先应避免高油高脂饮食,每日均衡蔬菜水果的摄入,尽量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吃油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抽烟、饮酒,同时通过运动锻炼增强免疫抵抗力。

二、避免刺激肠道。首先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长期便秘产生的肠内毒素,会对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刺激,导致黏膜上皮、黏膜下组织局限性增生,最终导致肠息肉的形成。所以要尽量多摄入纤维膳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其次对于一些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均可以引起肠黏膜发生黏膜糜烂、溃疡、结缔组织或肉 芽组织形成,腺上皮及下层组织增生,病理变化多表现为炎性息肉。所以,一定要积极防治肠道炎症性疾病。

出现肠道息肉癌变的四个表现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12)

1、排便性状和习惯改变。当肠道息肉癌变生长到一定体积后,会发生感染或糜烂,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不明原因腹泻、便秘等情况出现。若肿瘤堵塞肠腔,会出现便秘等症状,排出的粪便也会变形、变细。当肠道息肉位于肛门附近时,多排出暗红色血便,当出血量较多时,会出现果酱样大便。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13)

2、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肠道息肉癌变后由于癌细胞的快速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机体的快速消瘦,同时由于患者便血,造成长时间的慢性失血,当造血功能无法代偿满足机体需要时,便会出现贫血。

肠息肉长在哪里的比较危险: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14)

3、腹痛、腹胀。当肠道息肉癌变后,会堵塞肠道导致肠梗阻、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腹痛多集中在下腹部,多表现为胀痛或隐痛,且持续不能缓解

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肠息肉转变为结直肠肿瘤一般需要5~15年的时间,这就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处置它。所以临床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最好加做一个肠镜,一旦发现比较危险的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我是急诊科陈医生,致力于科普医学知识,如果您对任何疾病有任何疑问,可以在下面留言,我将尽力为您解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