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的起点(简明辛亥武昌首义)
辛亥首义的起点(简明辛亥武昌首义)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清末宣统年间,各种改革救国思潮在全国蔓延。 1904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统一新军军制,在北京专设练兵处,于各行省设立督练公所,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镇相当于现代的集团军形式的师建制),将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到1911年时,已编成二十六镇,共有军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其中,以袁世凯直接编训的“北洋六镇”最为精锐。 除北洋六镇外,新军中只有湖北新军实力强大,兵员有17000多人,核心是第八镇(师)、第二十一混成协(旅)。1906年,清廷对新军改制,湖北新军被编为两镇,总兵张彪任第八镇统制,黎元洪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 但张彪粗鄙无能,胸无点墨,当时湖北新军界真正的佼佼者无疑是黎元洪(1864年—1928年,今湖北省黄陂县人,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中国历史上唯
(武昌首义/来自网络)
“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是中国大陆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清代末期军队重点驻扎的地区之一,在民国时期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大都市。
鉴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军队的羸弱,故清末开始组建以西式训练和装备为主的新兴军队,即“新军”。
1904年(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统一新军军制,在北京专设练兵处,于各行省设立督练公所,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镇相当于现代的集团军形式的师建制),将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到1911年时,已编成二十六镇,共有军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其中,以袁世凯直接编训的“北洋六镇”最为精锐。
除北洋六镇外,新军中只有湖北新军实力强大,兵员有17000多人,核心是第八镇(师)、第二十一混成协(旅)。1906年,清廷对新军改制,湖北新军被编为两镇,总兵张彪任第八镇统制,黎元洪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
但张彪粗鄙无能,胸无点墨,当时湖北新军界真正的佼佼者无疑是黎元洪(1864年—1928年,今湖北省黄陂县人,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者)。
清末宣统年间,各种改革救国思潮在全国蔓延。
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具体起义计划,商定由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未来起事后的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后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等人来鄂共图大局。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并拘捕刘同等6人引渡给湖北当局,时任湖广总督瑞澄立即下令关闭四城,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夺取了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同步发动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这就是“武昌起义”,它打枪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所以也称作“武昌首义”。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革命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武昌首义纪念碑/来自网络)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以当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拥有强大实力的袁世凯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南北会谈”,达成由袁世凯迫清帝逊位、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位置的对价协议。
2月12日,清廷宣布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中国结束了二千多年封建帝制,成为全亚洲第一个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袁世凯如愿当上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悍然逆历史潮流和国家大势,居然称帝,建元“洪宪”,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
1912年—1928年,也被称作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因这一阶段的大总统主要出自原北洋新军系统的高级将领,如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
值得一提的是:武昌首义后,原属清朝疆域的外蒙古地区也于1911年12月28日宣布“独立”,背后的策动者俄国则以“保护者”自居。袁世凯及其后来的北洋政府继续与沙俄谈判,于1915年6月7日签订《中俄蒙协约》,算是保住了宗主权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主权。
1919年夏,外蒙古地区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中华旧制,中国中央政府同意这一请求,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外蒙古自治的文件无效,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并派西北守边使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恢复了领土主权。
但后来因为北洋军阀混战,徐树铮部主力被调回,以致外蒙古在沙俄的承继者苏联帮助下彻底脱离了中国。
(武昌首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