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电影学术影评:豆瓣日记:没有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电影学术影评:豆瓣日记:没有敦刻尔克留得青山在,辉煌会有时1940年5月31日到达多佛尔的一艘英国驱逐舰上的撤出英军拯救大兵不止在敦刻尔克一般的说法是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一共撤出了338000英法军人,自此英国远征军(BEF)基本撤出了布署了九个月的法国和低地国家。实际上从敦刻尔克撤出的虽然是英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224320人,但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在敦刻尔克包围圈外,没有撤退。为了支持战斗决心动摇的法国政府和军队继续作战,英国甚至组建派遣了“第二远征军”(非正式的名称),兵力包括仍在法国的第51高地步兵师和第1装甲师,以及新派遣的第52低地步兵师和第1加拿大步兵师,后者的黑斯廷斯和爱德华王子团的第1营于6月13日被运抵法国布雷斯特港,但在向内地行军了二百公里后得知巴黎已经陷落,于是折返布雷斯特坐船回到英国。第52低地师的一个旅群(第157)也于敦刻尔克撤退完成后第四天启程前往法国。大约6万兵力再次被布署到法
本文作者“amigojeff”,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本文已发表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总第184期),特登出与历史爱好者切磋(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默默站在敦刻尔克海滩齐肩深的海水里等待撤退的英国士兵们,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四年后他们会登上不远的诺曼底滩头,重返欧洲大陆,一雪前耻,亲手埋葬纳粹第三帝国。
表现或涉及敦刻尔克撤退(“发电机”行动)的文章和影视作品,早已汗牛充栋,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的推出更使那段历史之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盟军有序的撤退组织、英国民众的踊跃勇敢参与、后卫部队的顽强阻击,还有希特勒谜一样地命令德军装甲部队勒马不前,这些都广为军迷议论,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实还有一些历史史实并不那么为人所知,那些撤出的各国部队后来究竟去哪儿了?敦刻尔克撤退对有关各国以至对整个二战战局走势的影响到底如何?
拯救大兵不止在敦刻尔克
一般的说法是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一共撤出了338000英法军人,自此英国远征军(BEF)基本撤出了布署了九个月的法国和低地国家。实际上从敦刻尔克撤出的虽然是英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224320人,但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在敦刻尔克包围圈外,没有撤退。为了支持战斗决心动摇的法国政府和军队继续作战,英国甚至组建派遣了“第二远征军”(非正式的名称),兵力包括仍在法国的第51高地步兵师和第1装甲师,以及新派遣的第52低地步兵师和第1加拿大步兵师,后者的黑斯廷斯和爱德华王子团的第1营于6月13日被运抵法国布雷斯特港,但在向内地行军了二百公里后得知巴黎已经陷落,于是折返布雷斯特坐船回到英国。第52低地师的一个旅群(第157)也于敦刻尔克撤退完成后第四天启程前往法国。大约6万兵力再次被布署到法国。然而,战争局势已经无可挽回,法军主力基本被击溃,战略预备队也不见踪影,而德军攻势不减。老帅贝当取代了试图战斗到底的雷诺总理,于6月17日向德国投降。按停战条款规定,整个法国大西洋沿岸都将成为德国占领区,于是在德军到达之前拯救仍在法国的英国部队成为紧迫而危险的任务。
当时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区,有原英国远征军编成内的英军约10万人,大部属于后方交通线总部,正在进行训练并执行修建机场道路和保卫交通线的任务,还有一些皇家炮兵、工兵等二线部队。此外,还有原先就配置在最东面的马奇诺防线的萨尔部队由第51高地步兵师及临时加强的骑兵、炮兵、工兵和步兵部队组成,归法国第3集团军节制。这也是离法国西部各港口最远的英军部队。该师虽然避免了被包抄,但在且战且退的西行撤退中损失惨重,三个步兵旅中只有第154旅摆脱追击从勒阿弗尔撤出。其余各部包括师长福琼(Fortune)在内却功亏一篑,他们已经来到海峡边的圣瓦勒利港,但由于大雾,接运船只难以靠岸,只能眼睁睁地成为德军俘虏,看来他的姓氏也没有带来好运。除了少数担任后卫滞敌任务的部队,其他的英军则幸运得多,抢在德军之前,从6月11日到13日,共有11059名英军从勒阿弗尔港成功撤出,这个行动称为“循环”行动。而“瞪羚”行动的规模则大得多。从6月15日到17日,第52低地步兵师的大部和第1装甲师的余部从瑟堡和圣马洛港登船,临时编成的博曼师和诺曼部队则在17日晚撤离,最后走的是后卫营,他们坚持到18日下午才离开。总共有30630人从瑟堡撤到朴茨茅斯。在圣马洛港,撤出了21474人,包括第1加拿大步兵师的大部。在布列塔尼半岛的布雷斯特,有28145名英军和4439名皇家空军地勤人员在16日和17日撤离。另外,从圣纳泽尔到南特,从拉罗歇尔到波尔多,包括滨海勒韦尔东、巴约讷和圣让德吕兹,几乎所有的比斯开湾和海峡港口,都有英军和盟军被皇家海军、商船队及盟国船只撤出。甚至一直到8月14日,在法国地中海港口都还有非官方的小规模撤退行动。据英国官方历史学家艾里斯1953年的统计:到8月14日,共有191870人撤出。加上敦刻尔克,成功撤出的总数达558032人,其中英军368491人。
1940年5月31日到达多佛尔的一艘英国驱逐舰上的撤出英军
留得青山在,辉煌会有时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撤出的各国部队后来究竟去哪儿了,而敦刻尔克撤退(包括随后的撤退)对有关各国以至对整个二战战局走势的影响到底如何。
先说法国,这个西线主要的盟国。撤退到敦刻尔克及附近地区的法军第1集团军,他们担当了阻击德军的任务,掩护了英军及部分法军撤离。如果说接替甘末林新上任的法军总司令魏刚与英国人早有芥蒂的话,那么敦刻尔克撤退则将之激化和公开化,按照英国的说法他们早就主张英法具有同等使用撤退船只的权利,只是迟至5月29日上午魏刚才下达撤退命令。而法国人则普遍认为英国人自私地只考虑撤出英军,而致盟军于危险境地。确实也发生了英军武力阻止法军登船的事件。魏刚抱怨英军没有坚决地在阿拉斯进行反击致使法军解围失败,他还不无尖刻地指出:“早在一九一八年三月他们就想上船,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抵御海港对他们的诱惑。”虽然这样的指责有失公允,但却生动地反映了英国远征军的撤退对大部分法国人的伤害。一定程度上这也给了贝当和魏刚等寻求对德停战的口实。这个事件加上后来英国海军攻击北非法国舰队造成重大伤亡并夺占停泊在英国港口的法国舰船,使法国各界对英国及盟国的事业异常反感,以至于戴高乐将军号召继续抵抗时,应者寥寥,滞留英国的数以万计的法国军人和水手、飞行员之中仅有约1400人加入到自由法国的洛林十字旗帜下,直到从纳尔维克撤回的法国远征军(主要是外籍军团第13半编旅的第1营约900人)到达英国并成为自由法国军队的骨干。
从5月29日到6月4日从敦刻尔克撤出的法国军队共有139097人。他们被临时安置到英格兰南部各地的营地里,得到了各界的供给和招待。但法国还在作战,因此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应法国政府要求在一周内被重新运回法国,其中约半数重返对德前线,在几周内或伤亡或成为战俘。选择留在英国的只有约3000人。在随后的“瞪羚”行动中还撤出了18246名法军,他们后来的命运不得而知。总之,对于法国而言,敦刻尔克撤退加深了相当部分各界人士对英国的不信任甚至怨恨,直到自由法国事业蓬勃发展,德国在占领区横征暴敛,盟军作为解放者重回欧洲,才有所改观。
5月31日肯特郡一车站,撤出的法军绝大部分一周内重返法国,在随后战斗中消耗殆尽
比利时在总动员后拥有20个师近50万人的兵力,但在德军闪击战的打击下,18天后利奥波德三世国王就下令投降,比利时政府迁往伦敦成为流亡政府留在盟国阵营,“瞪羚”行动中撤出的163名比利时军人与其他逃到英国的比利时人和卢森堡人以及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比利时移民成为新建立的自由比利时军队的基石。到1944年,在英国的比利时军队达4500人,其主力是第1比利时步兵旅,后来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以及解放法国和荷兰的战斗。此外,还有比利时人在英国特种空勤团(SAS)和皇家空军中服役。比属刚果的军队则是把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地区从意大利人手里解放出来的主力之一。
4938名捷克斯洛伐克军人在6月15日到25日期间被撤到英国。在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就有许多捷克斯洛伐克人流亡法国,组成的第1步兵师在法国陆军编成内参加了法国战役,装备和兵力不足的该部5000人顽强抵抗德国第16装甲师。撤到英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人继续战斗,他们成建制地参加英军在北非、中东和欧洲的战斗,1940年7月,3300人被编入了第1捷克斯洛伐克混成旅群。当然最著名的捷克部队当属皇家空军第310中队,完全由捷克飞行员组成的该中队在不列颠空战中打出了赫赫威名,有一部捷克电影《深蓝世界(Dark Blue World)》就是讲述他们的事迹的。
波兰是第一个燃起战火的国家,在战败后许多波军部队通过各种途径来到法国,在法国的波兰流亡政府迅速组织起一支8.5万人的部队,配属于法国陆军。1940年初一个波兰独立高地旅参加了英法对挪威纳尔维克的远征,在法属叙利亚,流亡的波兰军人组成了独立喀尔巴阡旅。流亡的波兰空军有四个中队86架飞机。两个波兰师——第1掷弹兵师和第2步兵师参加了法国战役,付出了6千人阵亡的代价。法国战败后,西科尔斯基将军设法将24352名(也有35000人的说法)波兰军人撤到了英国。他们在苏格兰南部休整并重新编组成波兰第1军(辖波兰第1装甲师、波兰独立伞兵旅、第4步兵师和第16独立装甲旅等)和干部旅(由多余军官组成的营级单位),接管了法夫和安格斯的防御。与此同时,波兰飞行员也在不列颠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从苏联释放的波兰人组成的安德斯将军的第2军,在英国指挥下的波兰军队到1944年3月已经达到195000人,包括20000人的空军和3000人的海军。波兰军队参加了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对轴心国的大部分战役,包括北非战役、意大利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卡西诺山战役)、西欧战役(从迪厄普突袭到诺曼底登陆以及后续的行动,特别是“市场花园”行动)。战后波兰军队参加了对德国的军事占领,甚至在当地建立了一个波兰市镇利沃夫(后改名马兹科夫)。
作为敦刻尔克撤退以及随后的撤退行动的主角当然是英国军队(作为英联邦的加拿大军队也算在英军内)。对于英国乃至整个盟国的战争事业,敦刻尔克撤退的意义非常巨大而深远。敦刻尔克这个古老地名的意思是“沙滩上的教堂”,丘吉尔称为“奇迹”的壮举发生在这里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敦刻尔克及随后的行动撤出的368491名英军占全部派到法国的军队的84%,英军的有生力量最大程度上得以保存。皇家海军及拥有悠久航海传统的民族的全民踊跃参与,皇家空军的有效掩护,计划的周密得当,中下级军官的专业和献身精神,军人们面临逆境仍士气高昂,这些都是敦刻尔克及随后的撤退行动的成功因素。此后,英军又有数次规模较小的撤退,也都取得成功,如英法远征军从挪威的撤退、英联邦军队从希腊和克里特岛的撤退等,可以说都从“发电机”行动中汲取了经验教训。
为什么说这些获救的英军大都是精英呢?一战后,英国认为可预见的数十年内将不再会有大的战事,从而导致英军规模锐减,开支紧缩,马放南山。《十年规则》如紧箍咒般约束了英国防务的发展,即使在1932年废除《十年规则》后,新增的军事开支主要投入海军和空军,陆军的有限经费也被本土防空力量建设挤占。对欧洲大陆只承担“有限责任”使英国陆军成为一支小规模的高度机动的职业军队,牺牲火力以换取机动性,把本土和殖民地防御作为主要使命。在二战开战时,英国仅能派出本土全部的四个常备正规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的部分兵力。随着总动员的实施,本土军的各师才陆续编成开往法国。当德军于1940年5月10日进攻时,英国远征军的13个师里有5个主力常备师,其他的为战备和编制程度不同的二线师,其中三个基本不具备进攻能力。经过血与火的战争洗礼的远征军各部大都建制完整地回到英国,获得了战斗经验,增加了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了德军的战术,成为日后大扩编的英军(高峰达350万人)的种子和基干力量。一些高级军官成为英军各战区各集团军的主将,如成为帝国总参谋长的远征军第1军军长艾伦·布鲁克,成为陆军元帅的第1步兵师师长哈罗德·亚历山大,特别是第3步兵师师长蒙哥马利,更是显示出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之后在北非、意大利和西欧屡立战功,成为英国第一名将。
让我们来看看远征军各部队在敦刻尔克之后的历程。一般来说,各师回到英国后都进行了休整补充,并重新编组和装备,英格兰和苏格兰各沿海地区的防御终于不再只能凭靠乡土防卫军(Home Guard)的老爷爷们了。德国“海狮”计划的流产固然主要归功于皇家空军和防空炮兵打赢了不列颠战役取得了海峡地区的制空权而且皇家海军依然强大,但几十万经过战火洗礼的正规军的布署也一定会令德国统帅部三思而行。
属于第1军的第1步兵师是一支从拿破仑战争时代就饱经战火的劲旅。虽然与第1军其他部队一起担任掩护远征军撤退的后卫,但在新任第1军军长亚历山大镇定指挥下,基本完好地回到英国。1943年2月底,该师赴北非参加了突尼斯战役的最后阶段,在迈贾兹巴卜战役里,在友军的炮兵和丘吉尔坦克协助下,第1师击退了德国“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的进攻。该师又进行了一系列艰苦战斗,直到北非的轴心国军队最终投降。1943年12月,第1师参加意大利战役,先隶属蒙哥马利的英国第8集团军,随后转隶克拉克的美国第5集团军,参加了代价惨重的安其奥登陆战及卡西诺山战役,并于1945年1月撤出意大利。
第2步兵师在撤回英国时只经受了极少的伤亡,随后驻扎约克郡边整编补充人员装备边准备抵御德国可能的两栖进攻。随着日本参战,远东的英联邦军屡遭打击,形势岌岌可危。第2师被调往受到日军和内乱双重威胁的印度,并且参加了在印度和缅甸的对日作战行动,包括解救英帕尔之围及号称“东方斯大林格勒”的科希马战役,使日军攻占印度次大陆的妄想成为泡影。
第3步兵师在师长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赢得了“钢铁师”的美称。在“虚假战争”的几个月里,蒙哥马利对部下进行着严格的训练,这使得该师在随后的战斗中伤亡率最低并被认为是法国战役里表现最好的英国师之一。第3师的编成在回到英国后屡有变化,但一直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1944年6月6日,也就是敦刻尔克撤退的整整四年后,第3师成为登上诺曼底剑滩的第一支英国部队。在D日后,该师一路参加了卡昂战役、法莱斯口袋战役、从巴黎进军莱茵河各战役,并转战荷兰和比利时,最终攻入德国本土。在从剑滩到不来梅的征战中,第3师付出了2586人阵亡,超过12000人负伤的代价。欧战结束后,第3师被选出来与一个澳新师和一个加拿大师一起组成英联邦军,准备与美军携手进攻日本本土,因日本投降而未能实施。
作为本土常备师之一的第4步兵师在远征军内配属于艾伦·布鲁克的第2军。在遭受了重大伤亡后该师撤回英国,在随后两年里边休整补充训练边担任反登陆防御。1942年6月该师实验性地改编成混合师,以一个坦克旅代替了一个步兵旅。1943年初,第4师到达北非投入突尼斯战役,该师参加了代号“火神”行动的对轴心国军的最后攻势。1944年2月抵达意大利前线,接替了英国第46步兵师,在第四次和最后一次卡西诺山战役中表现英勇,随后又为攻破哥特防线而艰苦鏖战。
第5步兵师在战争爆发后向法国布署了两个步兵旅,随后师部和第三个旅渡过了海峡。该师与后来到达的本土军各师交换了部队以提高其战斗力,尽管如此第5师仍然保持着常备军的实力。德国发动进攻后,第5师在比利时和法国对德军进行了有效的战斗,包括在第1坦克旅的玛蒂尔达坦克支援下在阿拉斯对德军的反击,使德军吃惊不小,攻势受阻。还有该师在伊普尔-科米讷运河的成功战斗,掩护了远征军各部顺利撤退,受到第2军军长布鲁克的称赞。该师大部于6月1日抵达英国。蒙受了重大伤亡的第5师在英国休整长达21个月,194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该师在苏格兰边休整训练补充人员边进行反登陆防御。在1941年调往北爱尔兰,以防御德国可能的代号为“绿色”行动的两栖进攻。随后第5师曾被调往世界各地,成为旅行最多的英国师,该师一部参加了对法属马达加斯加岛的入侵。1942年8月后,第5师先后在印度、中东驻防,1943年在埃及被编入第8集团军的第13军,参加了进攻西西里的“赫斯基”行动,随后在意大利本土作战直到1945年3月被调往西欧参加了进攻德国本土的最后战役。
第48(南米德兰)步兵师是始建于1908年的本土陆军预备师,于1939年9月初被动员。在比利时投降后,该师全力守住了从圣奥梅尔到海岸的运河防线,击退了德军从桥头堡的进攻,掩护了敦刻尔克以东的对撤退起到关键作用的海滩。在从法国撤回后,担任海岸防御。此后该师改编为训练单位和用于补充前线各师损失的后备兵站。
第50(诺森伯兰)步兵师也是配属于英国远征军的本土预备师。该师在比利时和法国参加了多场恶战,还参加了未能完全成功的阿拉斯反击战。在从敦刻尔克撤出时,该师仅剩2400人。在补充兵力和装备后,第50师终于解脱了海岸防御任务到达北非,在塞浦路斯和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担任防御任务后,该师参加了从埃及、利比亚到突尼斯的几乎所有战役,以及西西里战役和萨勒诺登陆。随后第50师重新加强和训练,作为首批两个英国师之一参加了诺曼底战役,6月6日在金滩登陆。在法国和荷兰的行动中都有该师的身影,包括“市场花园”行动。第50师可以说是二战中表现最出色的英国师之一,总共有4人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比其他任何师都多。
第42(东兰开夏)步兵师在法国蒙受了重大伤亡,撤回国后一直作为训练单位,直到被改变成装甲师,但并没有参加任何战斗。
第44(家乡郡)步兵师,其兵员来自伦敦附近的肯特、米德尔塞克斯、萨里和萨塞克斯诸郡。撤回英国休整补充后于1942年7月经好望角抵达埃及,作为第8集团军一部参加了阿拉曼战役,随后该师各部分别加入其他各师,参加了北非、意大利、西欧和缅甸的各场战役。
第51(高地)师,作战情况见上文。仅剩的第154旅回到英国,得到充分补充后新的第51师涅槃重生,1942年8月该师参加了阿拉曼战役,随后是突尼斯战役、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1944年6月7日,作为英国第1军一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随后作为霍罗克斯的英国第30军一部参加了突出部战役,以及最后强渡莱茵河的战役,第51师一路向北,最后在不来梅港迎来了欧战的结束。
第1装甲师不像其他步兵师那么历史悠久,迟至1937年11月才成军(最初名称是机动师)。该师下一个轻型装甲旅(三个团的轻型坦克和巡洋坦克),一个重型装甲旅(三个团的巡洋坦克)和一个支援群。该师主力于1940年5月14日在德军攻势全面展开后才到达法国,但力量不足,尤其缺乏步兵。在索姆河以南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于6月16日撤回英国。在英国执行了一年多的海岸防御任务后该师于1941年11月13日到达埃及,参加了随后北非的所有战役,成为隆美尔的劲敌。在北非轴心国军队投降后,该师又参加了意大利战役。
第1陆军坦克旅是在德国进攻西线时远征军唯一的装甲单位。主要装备笨重慢速的步兵坦克及部分轻型坦克的该旅,参加了阿拉斯反击战,在敦刻尔克海滩丢弃了所有坦克后撤回国,重新编组后装备了瓦伦丁式步兵坦克,在北非作为第13军一部参加了“十字军”行动,在配属给第2南非师后参加了攻占巴迪亚的战斗,随后在所有的重要战役包括阿拉曼之战中都能见到这支劲旅的活跃身影。
此外,远征军编制内还有三个本土军的步兵师,他们是在1934年4月决定把本土军扩大一倍后匆忙成军的镜像师:第12(东部)步兵师、第23(诺森伯兰)步兵师和第46(约克郡西区)步兵师。这些师装备很差,没有炮兵和工兵,机枪也很少,大部分士兵只接受过几天的训练,在前线蒙受了巨大损失后大部撤回英国。第12师被撤编,其第35步兵旅归属第1伦敦师,第36旅先是成为独立旅后编入第78师,第37旅则成为独立旅并最终转隶第3师,番号改为第7步兵旅。第23师作为本土军第50师的镜像二线师也经历了严酷的德军闪电战的洗礼,由于伤亡惨重,回到英国后该师撤编,其第69旅和部分工兵、炮兵部队转入第50师,参加了北非诸战役。其第70旅则与第49师大部一起组成“雪花石膏”部队,抢在德军之前占领了战略位置重要的冰岛,随后该旅并入第49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第46师大部在与德军激战并付出巨大伤亡后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被切断联系的第137旅则先后与博曼师和第51师一起突围,最终该旅约500人成功撤回英国。第46师后来参加了北非战役的最后总攻以及意大利战役。
加拿大第1步兵师是英国远征军内唯一非英国陆军部队,他们于敦刻尔克撤退后被部署到法国,在法国败局已定后撤回英国,成为在英国本土的唯一一个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步兵师,是应对德军可能发动的入侵的主要武器。加拿大第1师参加了随后的西西里和意大利半岛各战役。1945年3月,该师作为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主力参加了解放西欧占领德国本土的战役。
再说说武器装备和物资的损失,尽管远征军损失了绝大部分的火炮、坦克、车辆、油料和辎重,但在“瞪羚”行动和之前的撤退中还是撤回了一些装备和物资,包括:322门火炮、4739台车辆、533辆摩托车、32303长吨弹药、33060长吨储备物资、1071长吨汽油、13辆轻型坦克和9辆巡洋坦克。这些武器和物资对于面临德国登陆威胁而严重缺乏装备的英国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解渴甘霖。另一方面,那些被抛弃的武器比如2磅反坦克炮和3吋野战炮多是落后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陈旧装备,有些甚至是一战时期的,有许多货车都是征用的民用车辆。这些损失以及法国战役的教训迫使英国设计生产更适合现代战争的武器来装备部队,如17磅炮和25磅炮、更均衡的坦克(而不是一无用处的轻型坦克和缓慢且火力贫弱的的步兵坦克)以及美援武器都极大增强了英军的战斗力,使之最终成为能与德军抗衡并战而胜之的劲旅。
最后必须指出,敦刻尔克撤退(包括随后的撤退)的成功,对于英国军队和民众的士气和战斗到底的决心产生了巨大的提振作用。在美苏参战前,英国及英联邦各国成为抵抗轴心国侵略扩张的主要力量。如果在敦刻尔克的远征军悉数被德国装甲部队消灭,那么也许光凭海空军英国仍然无法完全阻止德军渡过最窄处仅三十余公里的英吉利海峡,那么英国政府只能迁往加拿大,而盟军不得不越过浩瀚的大西洋反攻欧陆,历史将会被改写。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敦刻尔克,就没有诺曼底。
(全文完)
本文作者“amigojeff”,现居上海,目前已发表了101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amigojeff”关注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