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工艺品制作技艺精湛,作品超群绝伦。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主要出口苏联、东欧,并多次参加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部分作品还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相和国际友人。近年来,部分作品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有数十件漆艺作品还被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单位收藏。《金鱼脱胎漆盘》和《蛋壳嵌凤盘》曾先后在两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竞赛上获铜奖、银奖。《花蕾缸》《双狮梅型盒》《蛋壳镶嵌祝寿大盘》《蛋壳镶嵌喜鹊闹梅烟具》《镶金漆糖盒》《一鸣惊人》《凤鸣花香》《三峡》等数百件作品发表于《人民画报》《中国建设》《装饰》《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及中日两国合编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中国漆器篇1·四川漆器》等国内外20余种书刊,并多次入选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历史原因,重庆漆艺的发展经历了几度起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俱兴,百工昌荣,重庆漆艺得到全面恢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潮湿多雾,利于漆树生长,是全国乃至世界天然漆产量大、质量好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巴志》载有“巴”地盛产丹珠、生漆。生漆资源给重庆漆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保障。不仅如此,重庆适合天然漆的自然干燥,有适宜应用传统漆器工艺的气候条件。重庆漆艺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商、周,发展于秦、汉,鼎盛于隋、唐,绵延至两宋、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曲折,是一种传承千年、特色鲜明的传统手工技艺。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1)

沈福文漆画作品《鲤鱼》

考古人员根据广汉古墓出土的漆器铭文论断:“巴蜀”漆艺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重庆巴县(今巴南区)冬笋坝出土的“巴人”漆器、船、棺,质地多为木胎,竹编胎骨、夹纻胎形制。有的加有铜足、铜盖或箍,这种用金属加固的漆器叫“釦器”。《说文·金部》记载:釦,金饰器口。在漆盒的边缘釦上薄金、银片、铜片,与漆器相结合,既牢固又美观。

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发展主要表现在夹纻胎工艺的产生。夹纻胎工艺是在胎骨模型上,层层裱褙麻布,刮漆灰,干固后脱出模,便形成夹纻胎(现称脱胎)。装饰工艺多用描金银、彩绘。

巫山麦沱墓地发现的东汉漆器,有漆奁构件、托盘、圆形浅漆盘、漆卮、漆器棋子一枚(髹黑漆木胎)等。历史文物表明,早期重庆漆器工艺有镶嵌、彩绘与金釦结合装饰法,堆漆装饰法,玳瑁装饰法,等等。

隋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峰时期,也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期。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遗物,品种众多,其中有金银平脱古琴、金银钿庄唐大刀。

两宋至明清,从文献资料看,木器和漆器曾为一体,民间漆艺大多依附于家具与建筑行业,没形成专门行业,只有嫁奁、床、凳、柜、衣箱、茶具、庙宇佛像及棺椁、匾对等装饰漆艺。工艺有:雕刻、镶嵌、填粉、贴金、磨漆(退光漆)等。生产工序为:以丝绸打底,用金粉、银粉描绘人物、鸟兽、花卉、题词,反复多次上漆打磨,精细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历史原因,重庆漆艺的发展经历了几度起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俱兴,百工昌荣,重庆漆艺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1956年,四川美术学院试验工厂正式成立。1975年到1985年,轻工部决定恢复重庆漆艺的生产,由老艺人黄纯容、陈思碧、张廷荣、王志华、朱以均、刘淑珍、张书瑶等带领学工学习髹漆技艺。经过30年的努力,失传多年的传统工艺再次得到全面继承和保护。1982年,恢复重庆美术漆器厂。然而,2000年,重庆美术漆器厂4000平方米的厂房被迫出售抵债,生产中断。2001年,出于对重庆漆艺传承的历史责任心,原重庆美术漆器厂下岗职工高玉平重新集资租房,找回老艺人刘淑珍、程天德、王宗秀等成立了重庆明珠漆艺有限公司,恢复了传统漆艺的生产。重庆漆器髹饰技艺现在主要分布于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城口县等地。

重庆漆器工艺品制作技艺精湛,作品超群绝伦。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主要出口苏联、东欧,并多次参加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部分作品还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相和国际友人。近年来,部分作品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有数十件漆艺作品还被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单位收藏。《金鱼脱胎漆盘》和《蛋壳嵌凤盘》曾先后在两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竞赛上获铜奖、银奖。《花蕾缸》《双狮梅型盒》《蛋壳镶嵌祝寿大盘》《蛋壳镶嵌喜鹊闹梅烟具》《镶金漆糖盒》《一鸣惊人》《凤鸣花香》《三峡》等数百件作品发表于《人民画报》《中国建设》《装饰》《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及中日两国合编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中国漆器篇1·四川漆器》等国内外20余种书刊,并多次入选国际和国家级展览。

重庆生漆种类众多,主要有透明漆、黑推光漆、厚料漆、明光漆、金足漆、快干漆等。其工艺产品涉及生活用品、娱乐用品、装饰用品、旅游产品、观赏收藏品和兵器等若干品类和数百个品种。工艺复杂精细,有制胎、髹漆、装饰、打磨等数十种工艺。

重庆漆器古代器物主要分为:生活用品,如挂屏、屏风,几、案、桌、凳、椅等家具,各式耳杯、勺、盘、碟、碗等茶具、酒具、餐具及奁、盒、盂等其他用具;娱乐用品,如琴、瑟、竽、博具等;兵器,如盾、弓、胄、箭、矢、兵器架、剑、弩、戈、矛等,其他,如脱胎漆器及磨漆画。

现代漆器在继承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拓了一些适合现代社会的新产品,按其用途主要分为日常生活品、旅游纪念品、陈设观赏收藏品及建筑装修装饰品等,其主要品种有罐、盒、烟茶酒具、食具、挂屏、漆画、花瓶、脱胎漆艺盘、漆塑人像、门、桌等。

古人云“无漆不成器,胎为体,漆为魂”。重庆漆艺用漆十分讲究。重庆漆艺胎形分为:夏布脱胎、木胎、压胎、竹胎、皮胎、纸胎。每种胎形又有若干工艺,如夏布脱胎,要用泥塑好模型后,用石膏翻成模,经剥离后即成模胎;再用生漆、夏麻布多次在模胎上裱糊,然后刮抹粗灰、中灰,最后细灰,待干后脱模(脱胎),即成型。脱胎工艺最先由蜀人发明,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重庆,漆艺已普遍使用脱胎工艺。现代脱胎漆器有被美术馆收藏的沈福文的《太阳盘》,赠送西哈努克亲王的《鲤鱼盘》《堆漆双耳环脱胎大花瓶》《堆漆跳鹿大盘》等,还有十大元帅脱胎像、毛主席脱胎像等。这些都是重庆漆艺脱胎工艺杰出的代表。

重庆漆器工艺繁杂,生产过程中要求掌握漆性,一日三变,还要掌握“三度”(温度、湿度、干度)。一般要经过设计、制胎、底灰、髹漆、打磨、装饰、抛光(反复多次)等数十道工序,耗时长久,被誉为“百计千工”。重庆漆艺是漆艺专家沈福文深入研究古文化和出土文物,恢复发展起来的。以沈老独创的研磨彩绘为主,还有堆漆彩绘、描银描金手绘、印漆贴金、彩漆变涂、彩色蛋壳镶嵌等制作工艺。在众多重庆漆器制作工艺中,尤以研磨彩绘、金银粉分光罩漆、彩色蛋壳镶嵌、夹纻胎、堆漆塑像等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闻名。

研磨彩绘由漆艺专家沈福文独创。其工艺流程为:在底胎上漆后,撒金、银粉,干后填粉、填彩,再黏漆,待干后仔细研磨显其花纹再罩漆,漆干固后再研磨抛光而成。其精妙之处在于罩漆,要求浓淡适宜、研磨得法。以此种技法制成的漆器层次变化无穷,高雅丰润,光亮如新。获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竞赛铜奖的《金鱼盘》就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漆器的代表作之一。两条金鱼和数茎水草描绘得浓淡得宜,构图虚实恰当,深黑漆盘似一泓清水,鱼在其中,若空游无所依。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2)

沈福文作品《敦煌图案研磨彩绘盘》

彩色蛋壳镶嵌工艺是陈思碧大师在我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于1943年创立的独具特色的技艺。它是在制好的漆胎上根据图饰需要,进行透色装饰,使整个镶嵌的纹饰在蛋壳冰纹机理变化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古朴,明快悦目。用蛋壳代替传统的白色,解决了颜料发黄的问题。用此技法制作的《蛋壳嵌凤盘》于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银奖。盘上白色和浅绿色图饰全用细碎蛋壳拼成,中心凤纹构图严谨,有汉代遗风,被视为珍品。除此之外,此技法于1959年获四川省漆器设计及改进镶嵌二等奖。

金银粉分光法是重庆漆艺在研磨彩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新技。其特点是充分运用重庆特有的透明漆,以金银粉分光精心描绘出鱼鳞片,鱼尾缥缈,栩栩如生,有一种深透和神秘的含蓄美,达到一种虚灵化、精致化的无限境界。其代表作《金鱼脱胎漆盘》荣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赛铜奖。

彩漆变涂是利用重庆特有的透明漆,根据纹饰需要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隐绘,要求纹样清晰,若隐若现,惹人遐思,含蓄深邃,结合变涂技法更是千变万化,斑斓多姿,真可谓“千文万华,难以胜识”。代表作《晨曦》《圆挂盘》收藏于中国工艺珍宝馆。

描银描金手绘技法用色漆描线,画出纹饰后入阴,待干至恰到好处,在线条上贴金、银箔,或单色,或多色,作法隐绘,关键要求线条流畅。画笔蘸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线条的质量:蘸少了,忽断忽续;蘸得太多,就会越过笔道,向四处流开。再配以色彩隐绘后,协调柔和,明快悦目。

代表性传承人介绍

陈思碧 女,汉族,1924年生,重庆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世纪40年代,陈思碧从四川省艺专五年制漆器专业本科毕业,之后从事教授漆器、工艺美术工作和漆器实践工作数十年。首创漆器“彩色蛋壳镶嵌技法”。她的作品构图严密精整,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作品风格独特,富丽精美,意境清新,构思巧妙,布局新颖,富有时代感;艺术风格朴实,创意新,境界高,制作技艺精湛。作品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代表作品有《蛋壳嵌凤盘》《银丝百花酒具》《蛋壳凤纹大盘》《蛋壳嵌孔雀盘》《漆画三峡》等。

刘淑珍 女,汉族,1935年生,重庆人,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能熟练掌握“研磨彩绘”绝技,根据不同题材,运用特殊材料,用嵌、引、撒、罩、磨等特殊手段,形成特殊的画面效果。1986年,其作品《金鱼挂屏》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中获工艺优秀奖,1991年,《鲤鱼戏水》在重庆工艺美术展中获奖,2006年,《自由自在》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中获奖,2007年,《群乐》获重庆市工艺美术展银奖。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3)

刘淑珍绘制金鱼盘

程天德 男,汉族,1947年生,重庆人,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熟练掌握“研磨彩绘”绝技,能根据不同题材,运用特殊材料,用多种特殊手段,形成特殊的画面效果。他还在传统技艺基础上,成功试制出“异彩变涂”漆画。2006年,其作品《山城路》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百花杯”银奖;2007年,《千手观音》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高玉平 女,汉族,1964年生,重庆人,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1985年进入重庆美术漆器厂学习漆器髹饰技艺。她在传统研磨彩绘工艺制作过程中,注重多种工艺结合,能运用素色镶嵌、着色镶嵌、正反镶嵌、多样式镶嵌等不同方法,使漆器产生不同的肌理、裂纹和质感。2003年,合作作品《人民大礼堂》获第三届旅游产品设计大奖一等奖;2006年,《困惑》获中国世博会第七届工艺美术大师“百花杯”铜奖;2008年,《乌江画廊》获重庆市工艺美术展铜奖。

朱华 女,汉族,1952年生,重庆人,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1971年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思碧老师学习漆器髹饰技艺,熟练掌握漆器髹饰技艺的全部工序。她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了“彩色蛋壳镶嵌”的艺术表现力,创新发明了将螺钿粉分光与色彩分光相结合的“彩色分光技法”。1991年,《凤鸣花香大漆盘》获创作设计“百花奖”等奖项;2007年,作品《报春》《国色天香》分别获第四十二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金凤凰”铜奖及“金凤凰”优秀奖。

詹蜀安 男,汉族,生于1941年,江西婺源县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师从著名漆艺家沈福文,能熟练掌握从漆材选择到漆器生产的全过程,深刻领会中国天然漆材料体系。其作品注重绘画性,以传统漆器髹饰技艺为基础,发挥中国漆材料独有的色泽及材料优势,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1972年在沈福文老先生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大型磨漆画《长征》组画制作。其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4)

詹蜀安漆器作品

摘编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竹木工巧》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5)

上海漆器工艺传承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6)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重庆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1000~30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598174634@qq.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