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真正的征婚条件:揭秘青岛征婚男女

真正的征婚条件:揭秘青岛征婚男女女性的生育资源比男性珍贵得多 每次基本只能孕育一个宝宝 相隔时间约为一年 而男性则无需考虑这些。出于天然的母性 必然追求宝宝生命成活、生活成功 必然要为宝宝追求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往深里说 只要不是过分追求虚荣 女性要求好些的物质条件有“理”。这个“理” 就是我们的生物本能 深深埋在每个细胞里。大姨大叔们也许要说了:你看看 九成征婚女性要求男方有房子 难道还不能说明她们眼眶子高?在相亲角 记者遇到这么一位大叔 正拿着小本本给儿子找对象。他告诉记者:儿子中专毕业 家里条件一般 前几年儿子自己谈了两个 因为没婚房都吹了。也是因为没房 之前相亲角都不好意思来。今年终于买上房了 但是家里也被掏空了。现在听说 结婚前女方还要求房产证上加个名 这有点接受不了。大爷说的好像在理 这么认为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再想想 未来儿媳妇要的房子 又是给谁要的呢?难道不是给您的孙子/孙女吗?

真正的征婚条件:揭秘青岛征婚男女(1)

青岛小嫚眼眶太高?

1191名征婚者中 男女比例四六开。男少女多 就此认为青岛多“大龄剩女” 未免过于草率。对于这一现象 相亲角的大姨大叔们似乎有了定论:现在的青岛小嫚儿 眼眶子太高。当年俺找对象时 就一个被窝卷两个暖水瓶……言下之意 现在的姑娘们太挑 挑来挑去把自己“剩下”了。

前文的大量数据已经证明 青岛征婚女性在学历、户籍、薪酬等方面 对于未来对象的要求不能算高 远低于记者在调查开始前的心理预期。当然 女对男的期望比男对女的期望高也是事实。那么 青岛小嫚儿眼眶子高的结论 从何得出呢?

答案或许藏在这个数据里:707位征婚女性中 有638人要求对方有房 占比90%;484位征婚男性中 只有10人要求对方有房 占比2%。

大姨大叔们也许要说了:你看看 九成征婚女性要求男方有房子 难道还不能说明她们眼眶子高?

在相亲角 记者遇到这么一位大叔 正拿着小本本给儿子找对象。他告诉记者:儿子中专毕业 家里条件一般 前几年儿子自己谈了两个 因为没婚房都吹了。也是因为没房 之前相亲角都不好意思来。今年终于买上房了 但是家里也被掏空了。现在听说 结婚前女方还要求房产证上加个名 这有点接受不了。

大爷说的好像在理 这么认为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再想想 未来儿媳妇要的房子 又是给谁要的呢?难道不是给您的孙子/孙女吗?

往深里说 只要不是过分追求虚荣 女性要求好些的物质条件有“理”。这个“理” 就是我们的生物本能 深深埋在每个细胞里。

女性的生育资源比男性珍贵得多 每次基本只能孕育一个宝宝 相隔时间约为一年 而男性则无需考虑这些。出于天然的母性 必然追求宝宝生命成活、生活成功 必然要为宝宝追求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中国有句老话叫“隔辈亲” 想到这儿 做父母的那股子惆怅是不是就烟消云散了呢?

青岛小伙要求就低?

那是不是征婚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就低了呢?

对于这一问题 有位女网友是这么回答的:你们男生上来就要正面照、生活照、证件照、无P(记者注:修图)照、全身照、自拍无修视频……还要询问父母养老收入 家庭经济情况 以及妹子工作单位、待遇、年龄、感情史、存款、房产、驾照、陪嫁、谈吐、样貌、日常花销……你以为你们男人不挑?拉倒吧。

征婚女性对男性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物质上 例如房子;而征婚男性对女性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哪呢?那就是年龄 身材、相貌、生育等皆与年龄挂钩 而这些又被征婚男性所珍视。

从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上看 117名女性明确可以接受姐弟恋 在全部707名征婚女性中占比15%;75名男性明确可以接受姐弟恋 在全部484名征婚男性中占比15%。

现时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 应该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但仍有85%的征婚男性要求对象年龄一定要比自己小。

到底多小呢?举个记者见到的例子 某位年龄40岁以上的征婚男士 要求妹子比自己小10岁以上 最低可以19岁。但这是个极端的例子 不能以偏概全。

征婚男性对女性房子、票子方面 要求确实不高 但是对身材、长相方面 要求毫不马虎。婚恋专家有套理论 这里仅供参考:男女由高到低分A、B、C三等 A男追C女 B女找A男。男的得往下找 女的必须高攀 这在学术界叫做“婚姻梯度理论” 听起来有点离谱 但确实是有严肃研究依据的。

按照这套理论 相亲市场剩下的应该是:低学历、低工资的打工男(几乎不会进入城市相亲市场)和高学历、高薪酬的本地女。高知高薪的本地女孩 量未必真的多 但是本身“自带流量” 话题感强 就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被全民热炒 普通学校毕业生卖猪肉则罕有提起。

“听说了吗 院里老张家闺女 留学回来进了外企 三十五六了还单着呢……”这不 又上了小区“热搜”。

门当户对?合适就好

门当户对 意指结亲双方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等 语出伟大的爱情戏剧《西厢记》。故事讲述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 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 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 终成眷属的故事。

这种择偶观念可谓源远流长 在青岛相亲市场也常见 只是现在的人们摒弃封建礼教 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在记者调查的1191名征婚者中 “相当”这个词共被提及394次 非常高频。其中 对于理想对象的年龄 55人填写了“相当” 占比5%;对于理想对象的学历 136人填写了“相当” 占比11%;对于理想对象的薪酬 203人填写了“相当” 占比17%。除了征婚表、征婚帖明确写出的“相当” 还有“年龄相近”“家境相当”“工资差不多”等描述 出现数量和频次更高。

在要不要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 岛城一位征婚的姑娘告诉记者:“当然是要 这个非常重要。”在她看来 所谓门当户对 并不是要两家财力相当 或者你家几套房我家几套房。真正门当户对的 应该是家庭的家风和家教 这种东西会潜移默化 影响着男女双方的三观和处世态度。

记者在调查时 接触到一位24岁的外地小伙 本科毕业来青从事工业设计。他是1191名征婚者中唯一明确要求未来对象“要从农村上来的”。在他看来 同样农村出身 成长背景差不多 两个人的摩擦会少很多 生活中更能互相体谅。

还有一位外地来青打拼的男士 祖籍山东 事业小有所成 房子两套。他就要求未来的对象祖籍必须是山东 因为他觉得山东人实在、孝顺 两个人文化相通。

最值得玩味的是这个例子:征婚男士毕业于某著名学府 要求女方毕业于全国前十的大学 是不是硕士、博士无所谓 硕士、博士毕业院校也无所谓 但是第一学历——本科学校必须牛 理由是容貌可以后天整 智商这个事儿忍不了。这是要求智商“相当”的。

此外 从调查来看 接近八成征婚男女明确介意未来对象有过婚史 仅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接受对方有过婚史。但征婚者随着年龄增长 会逐渐放松对未来对象有无婚史的要求;征婚女性对未来对象有无婚史 则看得更开一些。

门户相当 说白了就是合适 就如同鞋和脚。

■记者手记 婚姻的天敌或许是时间

其实 征婚数据远远没有相亲故事精彩。

大姨大叔是相亲角的绝对“主角” 其实他们本应该“跑龙套”。他们为儿女婚事着急奔走 聚集公共场所“摆摊设点” 挂牌推介自己的儿子或女儿 年轻男女则鲜有亲自“莅临”相亲市场。

海归 一米八几的个儿 80后帅小伙一在相亲角亮相 呼啦就被围了个结结实实 大爷们还能含蓄点 大姨们分分钟就成了迷妹。

“帅哥 看这儿!拍张相片 发给俺闺女 让她抓紧看看。”

“你得找个高的吧?俺闺女一米六八 光脚量……”

“你瞅瞅 阿姨这气质 这样貌 俺闺女保准儿错不了。”

“闺女 今儿碰到个小伙儿 海归 高管……你快把对方微信通过一下。”

相亲角上聚集的 正是这样一群火急火燎的催婚达人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分秒必争。“青岛爱情故事”听得多了 记者也未免感慨 婚姻的天敌或许不是房子、车子、票子 而是时间。时间如同婚姻上的尘埃 一旦沾染就再难抹去。

结婚的难度 不单是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 而是可能呈几何级数增加。走着走着 挑着挑着 青春就不在了 不一定是你被“剩下”了 而是匹配的人越来越少了。

越长大 越成熟 姑娘小伙就会越“恐婚”。少年读书时 听说的爱情可能都是美的;步入社会后 听说的婚姻可能都是惨的。平凡幸福的婚姻 没有人会天天讲 而不幸婚姻的故事却总在耳边萦绕。

通往婚姻的路上 所谓成熟 就是不勇敢。现代社会越来越包容 结不结婚都可以 但是打算结婚 那就要趁早啊。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那么世界上当然也没有两个婚姻是一样的。即使调查了超过一千名征婚男女 即使对征婚数据进行了艰难梳理 记者仍然无法给出任何笃定的定论。

通往幸福婚姻的路 还得靠青岛姑娘小伙自己走。

最后 祝福青岛有情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