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12楼坠亡:2岁女童18楼坠亡舆论关切
6岁女童12楼坠亡:2岁女童18楼坠亡舆论关切该事件在微信平台上的传播也较为广泛,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微信监测平台上可以明显看出,7月7日、8日两天微信平台传播力明显,说明此事件在自媒体平台掀起大范围传播。截止到2017年7月11日14时,与“2岁女童18楼坠亡”相关的网络新闻稿件超过1千篇,微信平台上的信息数达到1032条,微博平台上的信息近511条。从传播走势图上可以看出,在7月6日这天的媒体报道量已经明显上升,并于7月7日达到峰值,当天的网络新闻报道量600多篇。7月7日,多家媒体微信公众号与主流报网开始大量转载“2岁女童坠亡”新闻,使其舆论热度达到峰值。广州日报、宁波晚报、都市快报、成都商报、新闻晨报等都市媒体的微信公号,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新闻网站都进行了报道。图:媒体报道权重占比(数据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图:媒体报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7月3日,长沙某小区2岁女童莉莉从18楼坠落到2楼平台,不幸身亡。监控视频显示,事发前莉莉和另外两个小孩走进电梯。电梯的按钮原本是在9楼,一个5岁的小男孩点亮了18楼的按钮。到达9楼后,三个小孩都出了电梯。可是小男孩又将莉莉抱回了电梯!就这样,2岁的莉莉被电梯带到了18楼,走了出去。不巧18楼护栏损坏,未装玻璃,据判断,莉莉就是从中摔下身亡的。
监控视频截图
新闻传播路径
2岁女童坠亡事件最先于7月4日由湖南经视频道“经视焦点”栏目首发,7月6日,人民日报官微发博【惨剧!熊孩子将2岁女童抱进电梯按下18层按钮,女童到顶楼不幸坠亡 】,话题引发网友讨论,被转发9000余次,评论近三万。
7月7日,多家媒体微信公众号与主流报网开始大量转载“2岁女童坠亡”新闻,使其舆论热度达到峰值。广州日报、宁波晚报、都市快报、成都商报、新闻晨报等都市媒体的微信公号,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新闻网站都进行了报道。
图:媒体报道权重占比(数据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图:媒体报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截止到2017年7月11日14时,与“2岁女童18楼坠亡”相关的网络新闻稿件超过1千篇,微信平台上的信息数达到1032条,微博平台上的信息近511条。从传播走势图上可以看出,在7月6日这天的媒体报道量已经明显上升,并于7月7日达到峰值,当天的网络新闻报道量600多篇。
该事件在微信平台上的传播也较为广泛,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微信监测平台上可以明显看出,7月7日、8日两天微信平台传播力明显,说明此事件在自媒体平台掀起大范围传播。
网友观点
“2岁女童18楼坠亡”事件在舆论场有较大范围的讨论,通过抓取舆论场中典型评论200条,并对其进行分类,发现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心情悲痛、物业过失、女童监护人、男童家长、安全教育等五个方面。
网友观点分布图
26%的网友认为物业管理存在疏漏,应该担责。25%的网友认为主要责任在女孩的监护人,22%的网友认为将女童抱进电梯的男孩的家长也应该承担责任。另外,面对女童坠亡,网友表达了悲痛的心情,同时指出儿童缺乏生命安全教育。
女童坠亡,闻者悲痛。
儿童缺乏生命安全教育。
女童的监护人应当负主要责任。
5岁男童家长该负民事责任。
物业疏漏,难辞其咎。
媒体评论
反思公共场所的儿童权利
澎湃新闻发表评论《女童坠亡:指责熊孩子,更该反思公共设施的儿童权利》,评论称“很明显,按电梯的“熊孩子”有责任,但是物业公司难辞其咎,公共场所不该有这种的安全隐患。”“公共设施的设计,对少年儿童的使用情况,是否进行了充分而足够的考虑……暑假已经到来,儿童意外事件高发期也随之而来。如何改善公共设施对儿童的安全保护,已是一件相当急迫的事情。”
依法追究监护人责任,才能真正保障儿童权益。
(漫画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发表评论《女童坠亡惨剧别只盯着熊孩子》,“如果因监护不力,对孩子造成危害,就应该依法追究监护人责任,才能真正让社会明确法理边界,保障儿童权益。”
“熊孩子是个网络热词,未成年人法律责任的认定,也一直存在争议。拿这些话题点说事儿,很容易激发网友共鸣,让事件传播得更广,议论更多。但是就此事件而言,“熊孩子”真的不是重点。法律应强化监护人责任,促使其切实履行监护义务,为孩子的安全健康负责。另外,相关责任方也应该尽快地堵住住宅区、公共场所的安全漏洞。正视自身的责任,消除不幸的“巧合”,才能为孩子安全保驾护航。”
(责编:王堃、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