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五道口:有一种记忆叫五道口
70年代五道口:有一种记忆叫五道口距离五道口最近的火车站是清华园站。上世纪50年代,因发展需要,火车站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5公里,形成了后来的新清华园火车站。五道口,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火车从西直门开出的第五个道口。五道口,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3月25日清晨,他们从涿县改乘火车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是一次“赶考”之旅,当时的清华园火车站就位于五道口附近。70年来,这片土地,也始终保持着“赶考”的姿态,从一片田野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攀登高峰。金融“黄埔军校”、中关村智造大街、互联网高地……五道口,通往高质量发展康庄大道。图/刘派
图/刘派
五道口,原本是海淀区成府路与京张铁路的平交道口。从1909年铁路通车,到新中国成立的40年间,五道口一如大多数道口那样平凡,籍籍无名。
新中国成立后,五道口的名字,渐渐为全国和世界所熟知。70年来,五道口除了经历了铁路和火车的升级换代,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北京郊区的一片田野,迎来了数量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从零起步蓬勃生长的科技企业。五道口一直在那里,而不同的年代,五道口的地面空间,却经历了万花筒般的变化。如今的五道口,已成为一个高校云集之地、科技创新之地、国际时尚之地、美食之地,被称为“宇宙中心”。
图/刘派
五道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3月25日清晨,他们从涿县改乘火车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是一次“赶考”之旅,当时的清华园火车站就位于五道口附近。
70年来,这片土地,也始终保持着“赶考”的姿态,从一片田野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攀登高峰。金融“黄埔军校”、中关村智造大街、互联网高地……五道口,通往高质量发展康庄大道。
图/刘派
消失的平交道口,“上天入地”的铁路五道口,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火车从西直门开出的第五个道口。五道口,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
距离五道口最近的火车站是清华园站。上世纪50年代,因发展需要,火车站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5公里,形成了后来的新清华园火车站。
上世纪80年代末,老京张铁路清华园站,结束了货运业务,完成历史使命,停止使用。
2002年下半年,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正式开通,其中一个站点是“五道口”。京张铁路延伸了五道口的“诗和远方”,城铁让五道口的市民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2016年10月31日,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新清华园火车站也停止了营运。五道口地面的铁轨随后拆除,这里变身“无道口”。
行人车辆请注意
火车就要开过来了
请在栏门外等候
不要抢行,不要钻栏杆
……
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2019年年底,京张高铁将从五道口地下穿过。五道口这片区域,地面存在110年的铁路,最终“上天入地”——北京城铁13号线在空中,京张高铁在地下。
而五道口居民心心念念的原京张铁路、后来的京包铁路,将作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一部分,记录那段百年岁月。
9月19日,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五道口启动区正式揭幕,标志着百年京张自此开启华丽转身,即将变身长约9公里的遗址公园。
五道口是新鲜和包容
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么繁华的五道口
最初的起源都是因为这条铁路和车站
......
商场的变迁,延续温暖的电影院70年来,五道口的变化,远不止铁路
今天,提到五道口
人们还会想到高校、文化、互联网公司
时尚、购物,等等
把历史的时钟倒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五道口是什么模样?
据当地年长的居民介绍,那时,海淀还是近郊区,五道口周边几乎都是农田、村庄。
70后老徐,对五道口四十多年来的变化了如指掌。从小在五道口长大,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五道口的空间布局,老徐如数家珍,对五道口的变化,也历历在目。小时候,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五道口商场和五道口工人俱乐部。
五道口商场,很多年轻人并不熟悉。即使在网络上,也难以找到这家商场的开业时间。在老徐的记忆中,五道口商场是一个商业片区,有百货、副食、餐饮、理发、新华书店等,衣食住行一站式搞定。
照片中的五道口商场,并不华丽,但是很接地气,满载着一代人的温馨回忆。那个年代,逛商场也是一件让人有些激动的事情,买得起商场里的更多东西也曾是一个小目标。那时的五道口商场,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有,就是口袋空了点。今天,买得起了,买什么都方便了,还是怀念那种感觉。
如今,五道口商场早已被时尚、现代的五道口购物中心取而代之。一开始,附近的居民,还有人习惯叫五道口购物中心为“新五道口商场”。后来,很少有人这么叫了。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五道口商场被尘封,存在于一代人的记忆中。
▲五道口购物中心就位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启动区的东侧 图/刘派
老徐的心中,还珍藏着一方童年、少年时代的乐土,每每想起总是回味无穷。那就是五道口工人俱乐部。
五道口工人俱乐部1957年10月正式成立。俱乐部的电影院,因为票价便宜,很受附近高校大学生和周边居民青睐。
在工人俱乐部,老徐看过电影、京剧、话剧、评剧等。其中,对电影《少林寺》、评剧《杨三姐告状》等,他至今记忆犹新。
工人俱乐部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六十年来它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发展区域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期,它将迎来一次整体的提升改造,在提升改造过程中会保存旧有的肌理和痕迹,保持历史感与时尚感相结合,打造五道口文化新地标。
图/刘派
变化的地名,不变的五道口时间是一个“粉刷匠”,刷新了五道口的地上地下,甚至也刷新了五道口的地名。
上世纪70年代,五道口所属的区域,叫“暂安处”。门牌号上,写的就是“暂安处”。
今天,“暂安处”已经从一个区域的名称,变成了一个小区的名字。
五道口的名称也几经变化。五道口在行政区划中的名称,经历了从有到无。1963年4月,五道口街道办事处成立。几年后的1968年3月,五道口街道办事处改称东升路街道办事处。1991年1月,东升路街道办事处又改称学院路街道办事处。
五道口作为一个道口,已经“有名无实”。随着京包铁路在五道口谢幕,京张高铁在五道口地下穿行,平交道口已经消失。这就是时光的魔力,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在地图上找五道口,可以找到五道口城铁站、五道口工人俱乐部、五道口购物中心。五道口究竟包括哪些区域,地图没有给出答案。
不过,这不重要。五道口已然不再是一片小小的区域,不再是那个有些偏僻的小“村”,而是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国际交往的一个符号。在这里,仅北京语言大学就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加上周围高校的留学生,以及在这里求职、创业的国际友人,“地球村”日益兴旺发达。
它是一个文化部落
是聚集来自100多个
不同国家人民的小“地球村”
这里拥有太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试图突破语言障碍来彼此融合
“地球村”高校林立,清华、北大、地大、北林、北科、矿大、北航……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气息。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五道口周边,“八大学院”横空出世。
如今的学院路上,分布着20多所新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变得更加热闹和繁华。70年来,学院路地区走出了26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话说!
五道口是一个让人垂涎的地方
为啥呢?
因为“地球村”里各国美食汇聚
从中餐到西餐,从大餐到快餐,一应俱全
在这里你可以天天换花样吃
能够吃一年不重样!
在五道口
既有高大上的餐厅
更有许多别的地方找不到的
符合年轻人消费和口味的小吃
北京最知名的枣糕
五道口枣糕王
当年老店迁址关门前还引发了大排队
老牌的金融“黄埔军校”年轻的互联网高地70年来,五道口的发展,硬件设施的改变有目共睹。而“软件”特别是对中国的金融业、智能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的发展,可谓居功至伟。在五道口,关注金融的人会想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关注互联网的人会想到那些名扬世界的互联网公司,关注智能制造的人会想到中关村智造大街。
图:刘派
198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五道口成立。它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现代金融和货币经济的重要阵地,被誉为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当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为了培养改革开放亟需的熟悉市场经济的人。今天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为使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建设一流金融智库。近40年来,学校还是五道口的那所学校,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道口,还一次次上演互联网公司爆发的传奇。1992年,北大科技园诞生。随后,清华同方、搜狐大厦、华清商务会馆等逐步在五道口落地。在清华科技园,搜狐以及同年诞生的搜狗2004年搬进来,微软、网易等互联网知名企业也加入其中。
▲清华科技园 图/刘派
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是网络大国,正走向网络强国。这其中,五道口是一个地标性的存在。
2013年底,快手迁入五道口华清嘉园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十来个人挤在一起办公。今天,快手总用户量已超7亿。快手用6年时间的发展,“代言”五道口的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创新前景。恰如快手,在五道口,众多互联网公司将梦想变成现实,将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关村智造大街是以硬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的创新型生态链社区,通过聚焦“智能 ”领域,构建“智能 ”产业链生态,打造“智能 ”资源汇集地,是中关村深化双创新动能,以科技服务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有效尝试。
今天人们看到的五道口,基本形成于2000-2010年间。2001-2006,“清华科技园”、“东升大厦”、“东源大厦”、“华清嘉园”、“五道口购物中心”等先后建成。这些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建筑,不禁让人感慨,有一种发展速度叫五道口速度、海淀速度。
由于大专院校聚集、留学生众多
五道口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同时 它也是北京少有的几个
“越夜越美”的地方
五道口,只此一地,别无二处
70年,五道口
从一个郊区的铁路道口发展为“地球村”
发展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地标
发展为中国智造的一个品牌
五道口的发展基因里
有时代的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五道口拥有了安定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五道口拥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新时代,手握科技创新重器的五道口
正在赋予未来更多想象
文|倪恒虎、张斌
制作|张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