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服饰有什么特点?什么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服饰
魏晋服饰有什么特点?什么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服饰【图31,西晋时期的大袖衫】魏晋时期出现褒衣博带,并非偶然。与当时玄学、清谈盛行有关。人们为了表现清高、飘逸,就服用五食散,一种类似毒品的药物,服用后可以让人亢奋有精神,并且会有晕乎晕乎的飘逸感。服用五食散之后,身体发热,需要用凉水浇身子,那有又容易导致疾病;再就是需要穿宽松的服饰,过于紧的服装会磨擦皮肤,导致溃烂,宽大的衫子、袍子则可以避免皮肤磨擦,并且透气凉爽。客观上,宽大的服饰穿起来,就有飘逸感,加上服用后脑袋的晕乎,走路、行为、举止都那么与众不同,对个人是幻觉产生想入非非的想法,对他人则有仙风道骨的姿态。歪打正着,魏晋人服用五食散不得已的痛苦,被褒衣博带的服饰掩盖了,反而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图29,竹林七贤砖刻图】三国、西晋,衣裳长短一度被视为预示社稷兴衰的征兆。上衣长下裳短,则统治者暴政;上衣短下裳长,则臣民谋逆。后上衣下裳穿着趋于平衡。晋末,这种平衡着装在南方被打破,《晋书·五
本文作者黄强
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服饰,汉代的深衣,隋唐的襦裙,那么魏晋时期服饰的风格是什么?褒衣博带或峨冠博带。
【图28,魏晋服饰风尚褒衣博带】
褒衣博带之褒、博,表示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此成语出自《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汉朝时期,大将暴胜之到长安拜访京兆尹赵广汉,夸他维护治安有功。赵广汉谦虚地说自己不如前任京兆尹隽不疑。隽不疑智擒假冒太子成方遂。暴胜之说他当年发现隽不疑时,他头戴进贤冠,腰佩木櫑长剑,褒衣博带,就荐他为青州刺史。清黄遵宪《续怀人》:“褒衣博带进贤冠,礼乐东方万国看。”
【图29,竹林七贤砖刻图】
三国、西晋,衣裳长短一度被视为预示社稷兴衰的征兆。上衣长下裳短,则统治者暴政;上衣短下裳长,则臣民谋逆。后上衣下裳穿着趋于平衡。晋末,这种平衡着装在南方被打破,《晋书·五行志》:“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放,舆台成俗”。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中的诸多人物身着褒衣博带装。衣裾衣袖之大在《宋书.周郎传》描绘为:“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为二。”
【图30,高逸图】
魏晋时期出现褒衣博带,并非偶然。与当时玄学、清谈盛行有关。人们为了表现清高、飘逸,就服用五食散,一种类似毒品的药物,服用后可以让人亢奋有精神,并且会有晕乎晕乎的飘逸感。服用五食散之后,身体发热,需要用凉水浇身子,那有又容易导致疾病;再就是需要穿宽松的服饰,过于紧的服装会磨擦皮肤,导致溃烂,宽大的衫子、袍子则可以避免皮肤磨擦,并且透气凉爽。客观上,宽大的服饰穿起来,就有飘逸感,加上服用后脑袋的晕乎,走路、行为、举止都那么与众不同,对个人是幻觉产生想入非非的想法,对他人则有仙风道骨的姿态。歪打正着,魏晋人服用五食散不得已的痛苦,被褒衣博带的服饰掩盖了,反而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图31,西晋时期的大袖衫】
萧梁时期褒衣博带甚为流行,《颜氏家训》:“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值得注意的是梁朝士大夫的这一装束,一度受到北方的影响,并与北魏服制改革有关。
有关北魏服装改革的进程,《隋书》记载较为详细:”自晋左迁,中原礼仪多阙。后魏天兴六年(403),诏有司始制冠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然未能皆得旧制。至太和中(447-499),方考故实,正定前谬,更造衣冠,尚不能周洽。及至熙平二年(517),太傅、清河王怿、黄门侍郎韦廷祥等,奏定五时朝服,准汉故事,五郊衣帻,各如方色焉。”文中显示,北魏服装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由道武帝开始,经孝文帝大力推行,至孝明帝完成。这也是北魏不断吸纳汉晋服装旧制,最终脱离鲜卑民族原有服饰习俗的过程,历时约一百余年。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本人未授权任何机构代理转任版权事宜。有需要使用本人文章的,请与作者联系,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另一只眼看金瓶梅》《南京历代服饰》《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等著作15本。
黄强新著《金瓶梅风物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