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说学习方法,论语学习开篇
论语中说学习方法,论语学习开篇而要想在这个层次上来学习、思考,首先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但像我,虽然说也算是看过一些书,但更多的都是一些具体方法的书,比如,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方法,或者说,我想要做视频,然后去专门学一些做视频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处在“术”的层面的知识。但当真正涉及到真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这种具体的“术”的知识就不够用了。因为仅仅是符合逻辑本身,并不能表明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逻辑的成立是建立在一定前提条件之下的。而这个前提条件的选择与判断就需要处于哲学层面的,更高一级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方面的指导才行。虽然这些年来也看过一些书,也算是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会发现,比如说,针对某一个问题,即便是在书中学到了很多种的解决办法,但到底选择哪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感到非常困难,需要具备更高一级的一个价值观方面的指导,才能够做出选择。因为只靠逻辑的话,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好,我是王小利。
今天主要是想要立个 flag,就是决定通过在视频号讲解论语的形式,来分享自己学习《论语》的过程。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督促吧!
那为什么忽然间想到要学习《论语》呢?
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惑,然后发现需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虽然这些年来也看过一些书,也算是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会发现,比如说,针对某一个问题,即便是在书中学到了很多种的解决办法,但到底选择哪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感到非常困难,需要具备更高一级的一个价值观方面的指导,才能够做出选择。
因为只靠逻辑的话,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仅仅是符合逻辑本身,并不能表明你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逻辑的成立是建立在一定前提条件之下的。而这个前提条件的选择与判断就需要处于哲学层面的,更高一级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方面的指导才行。
而要想在这个层次上来学习、思考,首先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但像我,虽然说也算是看过一些书,但更多的都是一些具体方法的书,比如,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方法,或者说,我想要做视频,然后去专门学一些做视频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处在“术”的层面的知识。但当真正涉及到真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这种具体的“术”的知识就不够用了。
虽然说也看过一些思想方面的书,但也都是一些有关西方思想,或者说心理学方面的书。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会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以及应该站在哪个角度来做出自己的择决。更何况中西方的实际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如何将西方的思想因地制宜的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依然会面临水土不服的实际困难。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某件事情上,别人欺负了你,做了不利于你自己的事情。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那像《圣经》旧约里,它就倡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方式直接报复对方。基督教义倡议的是“当别人打了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伸过去。”
《圣经》倡导血债血偿,但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基督教这种打了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做法,显然也是也行不通的,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而孔子的思想,他就倡导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有人询问孔子说,如果我以德报怨,这种方式你觉得怎么样?孔子就反问他说:“何以报德?”意思就是说,别人都欺负你了,你还要以德报怨;那当别人对你好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做呢?
所以孔子他倡导的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这个“直”,如果作为名词来讲,就是正直、直率的意思;如果作为动词来说讲,就是纠正、矫正、扶直,或者改正的意思。
所以,哪怕说你对西方的思想,已经比较的精通了,但依然是不够的。若想要再上一个层次,真正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的话,那就要做到中西方思想相结合,学贯中西才行。
特别是作为出生在中国,而且也还是打算继续生活在中国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它就像空气一样环绕在我们周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也不管你喜不喜欢它,承认不承认它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它的影响。
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南环锦先生在《论语别裁》中给出了一个比较精辟的总结,我特别喜欢。
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可以把中国文化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秦汉之前,这个时候,可以说就是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作为主要代表。当然,这个时候,中国文化不仅仅有儒家思想,还包括道家、墨家,以及诸子百家等等,只是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为主。他们同属于中国文化的同一个体系。每当有战乱,需要拨乱反正的时候,就用道家的思想;而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就用儒家的思想来统治。
第二阶段在唐宋之后,这时孔孟的儒家思想已经和道家分开了,再加上从印度引进来的佛学,即“释”(释迦牟尼)。中国的文化就分成了三家:儒、道、释。
那么这三家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区分呢?
南怀瑾老师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他说佛家就像是百货商店,里头琳琅满目,百货陈杂,样样俱全。如果你有时间有钱可以去逛逛,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但是社会需要它。
道家呢?它是药店。因为每当出现战乱时,或者一个国家民族生病的时候,那么就非要去药店不可。道家的思想包括兵家、纵横家、医药、天文、地理等等所有方面。
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则是像粮食店,是每天都要吃的。但在五四运动的时候,粮食店被打倒了,然后改吃洋面包。结果就是吃不习惯,然后肠胃不舒服。
再后来,便是西方的思想来到了中国,然后形成了当下这样一个状态。
而如果想要了解为什么这些西方的思想会来到中国?以及,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状态?我们就需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做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够找到当下现状形成的原因,以及我们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学习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开始。
对我自己来说,从个人的一个小的角度,就是想要解决自己的困惑。也是比较惭愧,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然后也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受过多年的教育。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则依旧还是一个小白的状态。
这也是我学习《论语》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为了提升自己,是为自己而学。希望通过学习后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对《论语》的学习也难免会有理解不够透彻,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所以非常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论语》。在我出错的时候,若是可以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必将感激不尽!
谢谢大家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南怀瑾 著,《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倪培民 著,《孔子——人能弘道(修订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