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一个民族因灿烂文化而经久不衰,一个作品因独具特色而独具价值,高峰老师积淀雕刻之经验,辅之工匠精神,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使雕刻文化生生不息。在文化自信来临的当下,高峰老师无疑扬起了时代的旗帜,以雕刻艺术为经,以匠心精神为纬,编织文化谱系,再现传统光辉!主要荣誉:2013年6月,荣获第六届《黄鹤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作文竞赛特等园丁奖;2013年12月,被中国儿童画研究会授予“全国儿童画教育辅导二等奖”荣誉称号;2014年7月,在“溢美·彩虹豆”第15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 获 “一等指导老师”荣誉称号;2015年,在孔子国际文化节期间获邹鲁书画名家展雕刻组一等奖;2017年葫芦雕刻作品《子在川上》被曲阜孔子文化学院大成博物馆收藏;2018年9月30日,石雕作品《一带一路》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留校收藏;2018年12月,木雕作品《新生·重生·祈生》被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博物馆留校收藏;

核舟记有云:“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国雕刻艺术源远流长,自古至今,雕刻艺术都存在于灿烂的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雕刻艺术传承至今生生不息,这其中不乏大量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与弘扬,高峰老师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高峰,男,汉族,号乐琢居士,1970年9月5日生于山东曲阜。美术教师、工艺美术师,非遗技艺传承人,绘画与雕刻艺术从业者,天艺画室创始人,1987年自曲阜职业高中美术班毕业后,就读于济宁艺术学校(现济宁学院艺术系),在曲阜三孔啤酒厂宣传科有四年短暂的工作经历,1995年至今先后从事雕刻、绘画和美术培训工作。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近30年,成果颇丰。其中葫芦雕刻代表作有《长城雄风》《八仙过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禅》《梅兰竹菊》《牛气冲天》《佛光普照》等。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1)

先生以“乐琢”为号,我们或许可窥见其内在向度,蕴含着对传统珍宝的敬畏,对雕刻艺术的追求,乐亦生焉。《尔雅》中曾将“琢”释为“雕谓之琢”,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而先生以之为趣,以之为乐,正诠释着其哲学境界,雕刻为舟,葫芦是不熄的画卷,山水人生,于其上自在畅游,乃谓物我两忘的圆融。于是,原本黯淡无光、老实憨厚的葫芦,经过高峰老师的精雕细琢之后,变成了一件件具有极大艺术观赏价值的工艺品。这其中的构思、雕工可谓了得。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2)

《长城雄风》亘古千载,蜿蜒盘踞,万里长城,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荣辱,见证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高峰老师用小小的刻刀在朴实无华的葫芦上留下了万里长城的一抹雄风,他用刀锋刻出了长城粗壮彪悍的历史山河,刻出了长城金兵铁马的万里厮杀,刻出了钢刃铁蹄的雄壮悲戚,这种神奇的雕刻是怀古、是吉庆、是抒念。深山雾朦,苍鹰凌空,呼啸回旋,俯瞰龙脉,气势宏大的万里长城像蛟龙般盘卧山脊,高峰老师的雕刻艺术给予我们视觉和精神上以双重盛宴。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3)

《八仙过海》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峰老师葫芦雕刻中的八仙分别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他们各怀绝技,帮助人们排除万险,度过劫难。高峰老师雕刻手法清奇,将作品表现得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整体表现形式多样,在艺术上张扬着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无论是造型易趣还是人物鲜活,抑或雕刻功夫、线条质量,以及所具有的典雅高贵,都通过一个小小的葫芦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饱含了浓浓的文化意蕴。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4)

高峰老师的作品中折射他着对葫芦雕刻的顿悟与热爱,笔楮难穷的是美与魅力,其葫芦雕刻不仅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更是传承民族特色和文化的载体,这些造型奇美、趣味横生的葫芦作品既表达着、传递着福禄寿喜的美好寓意,又不失现代文化气息,正所谓“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
匠心独具,精益求精。雕刻艺术需要汗水与时间,需要灵感与审美,要需要匠心独具,需要工匠精神。高峰老师在创作时严格要求自己,独具匠心精神。在粗制滥造泛滥的当下,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优品精品;匠心精神是一种专注、是一种严谨、是一种态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自信。高峰老师身为传统艺术传承的老工匠,对天地自然和手中物是心存敬畏的,因此养成了创作任何作品都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精神。手艺人永远有一颗纯粹透彻的心,面对创作从一而终,能够将匠心精神融入每一个作品,用信仰积累起生命的厚度,作品的质感。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5)

心之积淀,洗净铅华。从远古单纯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热闹纷繁的现代艺术,展示的都是我们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人类文明的心灵之旅。高峰老师说:“艺术最重要的是积淀”。正是如此,传统文化的火花在心灵深处凝练、积淀、流传,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感念和意绪。经过这种心灵深处的积淀,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总会让我们一唱三叹、留恋不已。雕刻艺术亦是如此,高峰老师在少年时期就对绘画十分感兴趣,如今,经过近四十年的积累与沉淀,他将内心沉积的语言与画卷通过雕刻展现给世界。唯有热爱才能创造激情,高峰老师终身热爱雕刻这一事业,经受多年的寂寞积淀迎来繁花满树,经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终抵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雕刻境界。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6)

衣钵相承,薪火相传。2002年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刻技法培训班;2018年9月高峰老师参加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雕刻技艺培训;2018年12月参加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省非遗传承人群木雕技艺”培训;2019年7月担任山东省青少年研学旅行训练营国画老师。在文化的传承上,高峰老师通过教授学生,将雕刻文化薪火相传,延续千秋万世。五千年泱泱大国,沧桑绵长的历史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悠悠千载,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在传承和弘扬雕刻文化上高峰老师身体力行,传承华夏不灭之文化圣火。

寺山雕刻:雕刻炉锤乐亦生焉(7)

一个民族因灿烂文化而经久不衰,一个作品因独具特色而独具价值,高峰老师积淀雕刻之经验,辅之工匠精神,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使雕刻文化生生不息。在文化自信来临的当下,高峰老师无疑扬起了时代的旗帜,以雕刻艺术为经,以匠心精神为纬,编织文化谱系,再现传统光辉!

主要荣誉:
2013年6月,荣获第六届《黄鹤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作文竞赛特等园丁奖;
2013年12月,被中国儿童画研究会授予“全国儿童画教育辅导二等奖”荣誉称号;
2014年7月,在“溢美·彩虹豆”第15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 获 “一等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2015年,在孔子国际文化节期间获邹鲁书画名家展雕刻组一等奖;
2017年葫芦雕刻作品《子在川上》被曲阜孔子文化学院大成博物馆收藏;
2018年9月30日,石雕作品《一带一路》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留校收藏;
2018年12月,木雕作品《新生·重生·祈生》被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博物馆留校收藏;
2018年12月17日,在2018年度山东省非遗传承人群木雕技艺培训班学习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9年,楷雕作品“诗礼人家”被中国楷木文化研讨会选为唯一纪念礼品;
2020年,受邀参加“同一个中国”抗击疫情非遗大师作品义卖活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