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父亲同大姐和作者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对于晚年的父亲来说,老有所养,病有所治,食有所欲,就是他的幸福和快乐所在。他能吃到爱吃的糖糕、油条,喝到想喝的面筋汤、豆腐脑,吃上儿媳做的馒头、花卷、手擀面,就仿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后一次住院期间,父亲先后几次点儿媳做的西红柿鸡蛋面。父亲曾感慨地说:“这碗鸡蛋面,拿肉都不换,吃了好消化,回味心里甜。”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生于1921年11月7日,与中国共产党同岁。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建立,他一路艰难跋涉,始终心向阳光,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他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缩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岁的日子里,我不禁回首父亲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以更好地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亦寄托我对父亲无尽的哀思。最后日子仍从容父亲一生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他却从不悲观消沉,总是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给我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一路跋涉心向阳

——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之七)

作者 李佩山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1)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生于1921年11月7日,与中国共产党同岁。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建立,他一路艰难跋涉,始终心向阳光,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他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缩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岁的日子里,我不禁回首父亲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以更好地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亦寄托我对父亲无尽的哀思。

最后日子仍从容

父亲一生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他却从不悲观消沉,总是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给我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对于晚年的父亲来说,老有所养,病有所治,食有所欲,就是他的幸福和快乐所在。他能吃到爱吃的糖糕、油条,喝到想喝的面筋汤、豆腐脑,吃上儿媳做的馒头、花卷、手擀面,就仿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后一次住院期间,父亲先后几次点儿媳做的西红柿鸡蛋面。父亲曾感慨地说:“这碗鸡蛋面,拿肉都不换,吃了好消化,回味心里甜。”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2)

父亲同大姐和作者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

2013年国庆节期间的一天早晨,在兰考县城大姐家小住的父亲,到南湖公园游玩时,因给一位老人让道不慎跌倒,造成左股骨头颈骨折。我和爱人随后赶到,立即把父亲送到县公疗医院急诊。住院十个昼夜,我有幸陪护十天九夜。在外地工作的大外甥闻讯赶来,非要守护姥爷一夜不可,说姥爷向来疼爱他。我虽然两鬓平添了少许白发,夜间就躺在父亲床边地板上,但见父亲渐渐基本痊愈,我心里着实感到无比欣慰。

父亲出院后,住到了二姐家。由于这次意外受伤,他明显活动少了。活动一少,吃饭也少,身体就弱,抵抗力就差。抵抗力一差,就容易患病,就难以治愈。2015年冬月上旬,他因感冒引起肺气肿,住进了镇卫生院。第二天上午,二姐打电话让我抓紧回去。我不敢有半点迟疑,知道二姐一般情况下,不会打电话催我回去,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

我和爱人当晚由济南乘火车赶往兰考,翌日清晨一出火车站,就四处联系可以接收父亲的医院。随后赶到镇卫生院,接他转县卫生学校医院。镇卫生院病号太多,很多人拥挤在楼道里,治疗、陪护都不方便。县卫校医院为父亲安排了一个单人病房,有暖气、卫生间,治疗、陪护都较为便利。但在此治疗近一个月,病情非但不见好转,而且发生过几次休克,出现双脚及下肢严重水肿。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3)

父亲在趵突泉留影

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也就是说,男的脚肿,女的头肿,都是不祥之兆啊!我问主治医生:“治疗父亲的病,还有没有良方?” “你可以到县城大药店,自费购买两支丙种球蛋白,然后注射看看。” 第二天一早,我冒着浓重的大雾,买回两支丙种球蛋白,交给了主治医生。用药后,父亲的脚肿似有一丝好转。但主治医生却把我叫去:“请抓紧回去料理后事吧,你父亲能活着到家就很不错了。”

当天傍晚,我们子女就陪着父亲,由救护车送到老家,住进李场村自家的房子里。天气很冷,滴水成冰。偌大的房间,开启暖气扇,烧着煤球炉,还止不住身上的寒冷。就这样,我们一边另起炉灶,守着父亲一起生活,一边请村医为父亲输氧、输液,插管、服药,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又使父亲度过了20多个昼夜。大罐装的氧气,又为他输了近9筒。

每逢亲友前来探视,父亲总是充满感激,不惜忍着病痛,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嘱咐我或是在家,或是去饭店,一定要招待好,不可因他卧病在床,而慢待了任何一位来客。临终前几日,三妹的公爹来看他。父亲拉着他的手,催我做几个好菜,陪客人喝杯酒。我马上照办,父亲满意地笑了。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4)

父亲在泉城公园留念

大外甥媳妇来看父亲,只叫了一声“姥爷”。父亲就问:“你啥时候从南京回来哩?” “今天早上。我买来了香蕉、桔子、火龙果、猕猴桃,您吃哪一种?”父亲笑了,“我哪一种都想尝一尝。” “好。”外甥媳妇一边回答,一边对我们在场的家人们说:“姥爷乐观、记性好,我还是大上周来时,对姥爷说过去南京的。”

父亲的病情每况愈下,呼吸异常困难,曾几度出现休克,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他的两个表弟,还有我的舅舅和宗亲等,一起悄悄地商量他的后事。我以为他不知道,但谁料到客人刚走,父亲就平静地问我:“我埋在哪儿,你们商定了吗?”我只好如实回答:“商定了,按您的愿望,就在村西南咱的那块地。” “好,那我就放心了!”

2016年2月5日7点59分,天色阴沉,滴水成冰。我的父亲终因心肺衰竭,医治无效,永远地停止了呼吸,静静地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旅程。

……

夜深沉,难入梦。我辗转反侧,不禁想起哲人的话:“只要我的名字不被忘记,我就活着;只要你还记得我,我就活着。” “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父亲就还活着。他“一路跋涉心向阳”的人生经历,他“宁愿吃尽千般苦,也让子女多读书”的坚定信念,他不畏艰难,追求光明,自力更生,顽强奋进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个别照片来自网络,特向摄影者致谢!)

纪念父亲走过的岁月:一路跋涉心向阳(5)

作者李佩山

李佩山简介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企联企业管理咨询山东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记者站长,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和《人民日报》特约撰稿人,先后有3900多篇计460余万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及行业媒体发表。其中,160多篇获奖,被人民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等选入书中。出版新闻专著《忠诚的人生》。获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首届和第二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第三届“山东省十佳记者” “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和”中国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等称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