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副作用及禁忌:胰岛素的副作用和预防
胰岛素副作用及禁忌:胰岛素的副作用和预防 (4)将胰岛素瓶盖用碘酒、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之胰岛素,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皮肤,用一手拇指及食指夹起注射部位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斜行刺入皮下组织,稍稍回抽后若无回血,即可将胰岛素注入,然后拔出注射器,用棉球轻压针眼片刻,以防胰岛素外溢,注射即告完成。 (3)除一次性注射器外,玻璃注射器和针头均须消毒后方可使用。 (2)正确选择注射器,如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则必须与所用胰岛瓶上标记的剂量相配对,国产胰岛素皆为每毫升含胰岛素40单位品种,故应选用每毫升40单位的一次性注射器。 一次性注射器的优点是无须消毒,抽取药量较精确。一定要根据所使用的注射器类型精确抽取胰岛素用量,切勿互相混淆而导致胰岛素量过大或不足。 如有条件使用胰岛素笔,则不会引起胰岛素剂量差错,操作及注射均很方便,但必须使用配套的胰岛素。
病人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凡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均应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此项技术虽简便易学,但亦应按一定的步骤与要求操作,并应了解有关注意事项,现扼要介绍如下:
(1)注射前先认清胰岛素的剂型系短效还是中、长效,其含量是多少。国内产品均为每瓶10毫升内含400单位,即每毫升40单位。国外品种较多,一般有每毫升40单位、80单位、100单位等几种。短效胰岛素为外观透明的液体,而中、长效胰岛素一般为浅白色混浊的混悬液。
(2)正确选择注射器,如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则必须与所用胰岛瓶上标记的剂量相配对,国产胰岛素皆为每毫升含胰岛素40单位品种,故应选用每毫升40单位的一次性注射器。
一次性注射器的优点是无须消毒,抽取药量较精确。一定要根据所使用的注射器类型精确抽取胰岛素用量,切勿互相混淆而导致胰岛素量过大或不足。
如有条件使用胰岛素笔,则不会引起胰岛素剂量差错,操作及注射均很方便,但必须使用配套的胰岛素。
(3)除一次性注射器外,玻璃注射器和针头均须消毒后方可使用。
(4)将胰岛素瓶盖用碘酒、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所需剂量之胰岛素,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皮肤,用一手拇指及食指夹起注射部位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斜行刺入皮下组织,稍稍回抽后若无回血,即可将胰岛素注入,然后拔出注射器,用棉球轻压针眼片刻,以防胰岛素外溢,注射即告完成。
每次注射均应更换部位,切勿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5)如果使用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治疗,则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先抽吸普通胰岛素(短效),再抽吸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切勿颠倒次序。如果先抽吸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然后再抽吸普通胰岛素,则难免将少量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混入普通胰岛素瓶内,使普通胰岛素与少量的鱼精蛋白锌结合而变成了长效胰岛素,失去了短效的作用。②混合后应立即注射。
(6)尽量使用一个厂家生产的胰岛素,因为不同厂家的产品在药物纯度和质量方面可能有些差别,因而注射相同剂量时效果可能不完全一致。使用不同厂家产品时,须重新调整用量。
(7)胰岛素抽出后应立即注射,药瓶应及时放入冷藏箱中,不宜久置室温下,在炎热夏季尤应注意此点,以免胰岛素药效下降及变质。
(8)注意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在药品上均标有失效期限,超过此期限者均不宜再使用。每次注射前均要检查胰岛素外观,如果普通胰岛素外观变混浊则不可使用。中、长效胰岛素在抽吸前应充分摇匀。
(9)胰岛素注射的次数与时间应根据胰岛素的类型相对固定,不可随意变动。普通胰岛素每日皮下注射3~4次(大多数为3次),在饭前20~3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每日早晚注射两次,长效胰岛素(PZI)每日早上注射1次,均在饭前30~5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过胰岛素之后,一定要按规定时间进餐,不可随意提前或延迟,以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许多病人及其家属都认为胰岛素注射后会成瘾,故都惧怕使用,这种观点对吗?
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注射胰岛素是病情的需要,是纠正糖代谢和全身代谢紊乱的重要手段。如果该用胰岛素时拒绝使用,轻者病情加重,重者危及生命,无论对哪一型糖尿病病人都是如此。对1型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来说,胰岛素是维持健康、防治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可以比喻为“救命针”,因此要终生注射胰岛素。在胰岛素未发明之前,不少1型糖尿病病人都因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而过早地死亡。胰岛素问世后,1型糖尿病病人的寿命大大延长,2型糖尿病病人因急性代谢紊乱、感染、应激等情况而致死的比例也大为降低。因此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注射胰岛素绝不会像吸鸦片或抽烟那样成瘾,糖尿病病人尽可放心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对内脏无任何毒性,长期注射绝对安全。
胰岛素治疗时有哪些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点:
(1)低血糖。为最常见的副作用,主要与胰岛素用量过大或饮食突然减少有关。其他原因包括合并肝、肾病变所致之肝、肾功能减退、垂体前叶或肾上腺功能减退、饮酒及同时使用某些药物如四环素、水杨酸钠、二甲双胍、优降糖、氯磺丙脲、可乐宁、胍乙啶等。
(2)全身过敏反应。主要有荨麻疹、皮疹、过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水肿、虚脱等症状,但尚未见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报道。
(3)局部过敏反应。比全身过敏反应常见,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发红、充血、肿胀、发痒。多在注射后几小时内出现,以后可逐渐消退而不留痕迹。
(4)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大。主要见于长期在同一部位附近注射胰岛素而不经常变换注射部位的病人,女性比男性多见。注射部位因脂肪组织萎缩而在表面形成凹陷。
有的则在局部出现突起,状似肿块,触之稍硬,是为脂肪细胞增生所致。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大的原因可能与胰岛素中所含杂质有关。
(5)胰岛素水肿。主要发生于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注射胰岛素1~2周内出现下肢、面部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胰岛素水肿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胰岛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钠的回吸收有关。
(6)胰岛素抗药性与胰岛素抗体生成。胰岛素抗体的生成几乎见于所有注射各类胰岛素的病人,尤其是注射牛普通胰岛素及中、长效制剂者(含有鱼精蛋白)。一般在注射胰岛素1~2周后即可在血中发现胰岛素抗体,随时间延长,抗体的水平可逐渐升高。当停用胰岛素后,抗体不会立即消失,可在血中存在较长时间。胰岛素抗体本身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但由于它可与注射的胰岛素结合而使胰岛素作用消失或减弱,以致用量越来越大,是导致胰岛素抗药性的原因之一。此外,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虽可使胰岛素作用消失,但有时候这种结合又可分开,于是胰岛素的活性得以恢复,血中有效胰岛素的含量突然增加,可以引起低血糖发作。
(7)胰岛素诱发神经病变的疼痛加剧。原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者,在开始注射胰岛素阶段,神经疼痛可明显加重,以四肢末梢神经痛为最常见。以后可逐渐减轻,最后疼痛可随血糖稳定而消失。
(8)胰岛素治疗引起的视力变化。血糖明显升高时,眼球晶状体内因水分增加而膨胀,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晶状体膨胀消失。这种变化可引起视力异常,包括视近物模糊(老视)及视远物不清(近视)等。当血糖稳定后,视力亦随之恢复正常。
除以上所列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外,胰岛素对肝、肾、血液系统均无任何毒性作用,可以说是治疗糖尿病最安全而有效的药物。迄今为止,尚无任何药物能取代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地位。
如何防治胰岛素引起的皮下脂肪萎缩及肥大?
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每次注射均更换部位,不要在同一区域内反复注射。使用高纯度的单组分胰岛素或人胰岛素注射,并不断更换注射部位,可有效地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或肥大。当局部发生脂肪萎缩或肥大后,该部位不应再注射胰岛素,并立即改用单组分或人胰岛素注射。局部可采用理疗、热敷、按摩等方法,也可在萎缩部位注射人胰岛素,几个月后,局部萎缩或肥大性改变可望恢复正常,但部分病人即使采用上述治疗措施,局部病变也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如何处理胰岛素引起的水肿?
如果水肿仅限于下肢或颜面部,而且无特殊不适,可不必处理,亦无需停用胰岛素。如果水肿较明显,病人感到特别不舒适,则可酌情使用一些利尿剂如双克、氨苯蝶啶、速尿等,并采用低盐饮食。极少数病人可因严重水肿而影响心功能,血压亦会升高,此时须去医院诊治。总之,因胰岛素水肿而必须停止注射的情况极少发生。
如何处理胰岛素诱发的神经痛?
其处理原则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治疗方法相同,如给予止痛剂,使用丹参、脉络宁、尼莫通、腹蛇抗栓酶静脉滴注等。
也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B12,口服菸酸肌醇片、ATP。近来有人用甲钴胺(弥可保)和神经节苷脂制剂如康络素治疗神经痛,取得一些效果。此外,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等也可获得一定效果。
如何防治胰岛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局部皮肤过敏的防治办法包括:①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②注射时尽量把针扎深一些,要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深层,不要注射到皮内;③尽量使用人胰岛素或单组分胰岛素;④可在过敏的皮肤表面涂擦肤氢松、皮炎平等抗过敏的软膏;⑤过敏部位采用热敷或理疗,以促进硬结及肿胀消失。
全身过敏反应的防治办法包括:①如病情允许,可暂停注射胰岛素,改用口服降血糖药,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较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如全身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虚脱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则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特殊抗过敏药物,并急送医院治疗。但这些情况在临床极少见。②如病情较重不能停用胰岛素注射,则应在上述抗过敏治疗使过敏状态基本控制后,进行脱敏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