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李白故居:为了吃口肥肠都值得一去
江油李白故居:为了吃口肥肠都值得一去而李白,也同样在江油留下了无数诗句。李白在公元701年,成长在四川江油 ,在江油生活了21年,藏剑出游,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是江油留下了李白众多的遗迹,如太白祠、 陇西 院、粉竹楼、磨针溪等。这里,有全国最好吃的肥肠。这里,就是四川省江油。江油,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这里,是李白成长的地方。
这里,也是传说中哪吒的故乡之一。
这里,有全国最好吃的肥肠。
这里,就是四川省江油。
江油,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
李白在公元701年,成长在四川江油 ,在江油生活了21年,藏剑出游,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是江油留下了李白众多的遗迹,如太白祠、 陇西 院、粉竹楼、磨针溪等。
而李白,也同样在江油留下了无数诗句。
在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前,他青涩的少年时光,都是在江油度过的。
在江油,处处都能找到李白的痕迹。
“天宝罗汉粉竹楼,红岩夜雨卧牛石”,这句流传在江油青莲乡的民谣,正是李白在江油生活的写照。
故乡的匡山是李白隐居读书的去处,天宝山下的小溪,见证了李白磨杵成针的深思;
陇西院的粉竹楼,则是李白兄妹情深的写照;
自粉竹楼向东,有一汪绿中带黑的井池,据说是李白题诗洗砚的地方。
在李白的笔下,雨中的江油,“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雨后的江油,则是“万里舒霜台,一条江练横”。
在李白故居里,藏着诗仙的稀世墨宝《上阳台帖》;
驻足于太白碑林下,吟诵诗仙留下的千古绝句;
穿梭于陇西院、太白祠、磨针溪寻觅太白足迹;
流连于李白纪念馆,品读于匡山书院、太白堂;
休憩于晓雅斋、古风堂、归来阁,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仿佛就在不远处对酒当歌。
李白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浪漫的情怀、豪放不羁的性格,都能从江油鬼斧神工的群山和巧夺天工的飞瀑流泉得到解读。
秀丽的窦圌(chuán)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隐逸的匡山,“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闲适的田园风光,宛若桃花源一般。
江油作为传说中哪吒的故乡之一,江油对道家的护法神哪吒尤为推崇。
在江油,只要有道观,必然有哪吒的塑身,而且在大陆,只有江油的道观,将哪吒供为主位。
作为江油人的信仰,甚至在清朝时,若百姓遇到疾病,率先想到的不是寻访名医,而是祭拜哪吒太子,“邑有供太子神者,凡人户有疑难症,咸往请之”。
乾元山,一座小众的仙山圣地,据说是太乙真人的炼丹圣地,是哪吒太子成长的摇篮。
大凡到江油,如果不吃江油肥肠,那就根本不算来过!也只有江油的红烧肥肠才叫“江油肥肠”。
有人一语道破天机:离开了江油的水土,那就根本不能叫江油肥肠,因为,已经跟江油毫无关系。
色泽油亮的红烧肥肠,香辣开胃的凉拌肥肠,弹爽有嚼劲的干煸肥肠,辣中带酸的泡椒肥肠,红油飘荡的红油肥肠,豆花与肥肠结合的叫花肥肠……在江油,组成了一个肥肠江湖。
江油米粉,一般有红汤和清汤两种分类。
鸡汤、笋子、三鲜、豌豆等多种口味的清汤底,让江油的早餐,多了些清新的味道。而米粉的红汤,则有着酸辣牛肉,红烧肥肠等浇头。
江油,保留了李白一生的浪漫,寻情诗意,值得到江油走一走。
李白是否生于蜀地尚存争议,碎叶论,蜀中论,还有陇西论,有争议,无妨,我个人支持蜀中论。
李白曾说过“少长江汉”,而唐代的岷江与嘉陵江(即西汉水)之间就是称“江汉”,也就是说他是蜀中生长的。
他还说“家本紫云山”,即是说他家住紫云山下,也就是青莲。
《李翰林集》说,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
如此证据不胜枚举。
退一步说,即使出生地仍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他4岁到24岁是生活在蜀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