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中为什么写了荇菜?诗经里有参差荇菜
诗经采薇中为什么写了荇菜?诗经里有参差荇菜(葛的小篆写法)(2)葛的第二个读音为gě。在读这个音时,一般指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里说:“葛氏、嬴姓,夏时诸侯,子孙以国为氏。”在古书中常读到地“葛天氏之民”中的葛,也读这个音。葛的小篆写法如图:葛实在是很神奇的植物,(1)它的藤能织布:《左传.宣公八年》里记载:“葬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这是葛成为布料的起始,那一年天旱,没有麻,所以用葛织成了布料,就是葛布。它是麻的替代物,但不久之后,大家发现葛作衣较麻更有优势,它制作的布料更适合制作夏衣,于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就说:“冬羔裘,夏葛衣。”《宋书.陶潜传》里也说:“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陶渊明用头上的葛巾漉(过滤)酒,漉完了再戴头上,何其洒脱。杜甫诗《端午日赐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当官之后,皇帝赐给他葛做的衣服(那时侯朝廷并不富,所以赐葛衣),他很得意,深感皇恩,原因是之前他几乎没衣服穿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74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葛。这个字有两个读音。(1)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gé,给的解释是:“絺綌艸也”什么是絺綌艸呢?《易.困》中说“困于葛、藟”孔颖达《五经正义》中说:“葛、藟,引蔓缠绕之草”。《诗经.周南.葛覃》里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说这么多,其实就是现代汉语里说的葛,葛属豆科葛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圆柱状,叶互生,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呈紫红色。荚果为长条形,扁平状,长满黄褐色的硬毛。每年七月到八月开花,大致十月结果子。样子如图:
(葛)
葛实在是很神奇的植物,(1)它的藤能织布:《左传.宣公八年》里记载:“葬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这是葛成为布料的起始,那一年天旱,没有麻,所以用葛织成了布料,就是葛布。它是麻的替代物,但不久之后,大家发现葛作衣较麻更有优势,它制作的布料更适合制作夏衣,于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就说:“冬羔裘,夏葛衣。”《宋书.陶潜传》里也说:“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陶渊明用头上的葛巾漉(过滤)酒,漉完了再戴头上,何其洒脱。杜甫诗《端午日赐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当官之后,皇帝赐给他葛做的衣服(那时侯朝廷并不富,所以赐葛衣),他很得意,深感皇恩,原因是之前他几乎没衣服穿。后来,葛衣就成了夏衣的代称,比如辛弃疾在词中说:“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再后来,葛布成了不管是贵族和平民都可以穿的一种衣料,算是常服。(2)它的根能入药:葛根在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后入药,药性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葛根的样子如图:
(葛根)
葛有时也通“褐”,指粗布。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里有说“葛,假借为褐”古时称一个人开始当官走上仕途为“释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的意思;葛有时还通“盖”是掩覆的意思,出自《谷梁传.昭公八年》“以葛覆质以为槷”。另外,葛还是古时候一个国家的名称,在现在河南省境内,地理位置大约在与安徽省接境处。
(2)葛的第二个读音为gě。在读这个音时,一般指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里说:“葛氏、嬴姓,夏时诸侯,子孙以国为氏。”在古书中常读到地“葛天氏之民”中的葛,也读这个音。葛的小篆写法如图:
(葛的小篆写法)
2、蔓。这个字有三个读音。(1)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màn,给的解释是:“葛屬。”王筠在《说文句读》里说:“蔓及藟字,诸书多以为藤生者之通名,许说藟以艸,说蔓以葛属,盖古义也。“显然,所谓的蔓,其实就是指蔓生植物的通名,古人木本说藤,草本说蔓,界定很清楚。蔓还可以用来指蔓生植物的枝茎。另外还可以组成词“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扩展滋生。此外,它还是一个姓,历史上有一个人叫蔓成然的,楚地人。
(2)蔓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wàn。一般用于口语,指蔓生植物的枝茎,比如瓜蔓儿,扁豆爬蔓儿了。如图:
(瓜蔓儿)
(3)蔓字的第三个读音读作mán,专用于一个词,就是蔓菁,这个事物我们在64课讲“葑”字时已详细说过,如有需要请回看。
蔓的小篆写法如图:
(蔓的小篆写法)
3、䔌。读作gā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葛属,白花”。王筠在《说文句读》里说:“《玉篇》亦曰:‘如葛,白华也。’则仍是为絺为绤之艸,若夫《广雅》:‘䔌苏,白䓘也’则以䔌苏为名,即《山海经》仑者之山所产之白䓘,乃可食之草也。”《山海经》的原文是:“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就是有这样一种植物,可以吃,开白花,归属葛类,现在这种植物已无法考证准确为何物,因此只能暂时存疑。
䔌的小篆写法如图:
(䔌的小篆写法)
4、莕。读作xì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菨馀也,从艸杏声,荇莕或从行,同”什么是菨馀呢?《尔雅.释草》里说“莕,接余;其叶苻”郭璞作注说:“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菹)食之。”这不说的就是荇菜吗?陆德明释文说:“莕,本亦作荇”这跟许慎的说法是一致的。莕指的就是荇。荇菜,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叶片像睡莲,但更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基于这个特性,很多时候它都拿来做庭院水景的点缀。它的样子如图:
(荇菜)
荇菜的茎、叶柔嫩多汁且无毒无异味,富含营养。猪、鸭、鹅都喜欢吃,所以,分布区的群众就捞取荇菜切碎喂猪和家禽,当然也有人菹(腌制)来当菜吃的。《诗经·周南·关雎》里说:“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除了它的花好看,耐久,当然就是基于它的食用特性。
另外,荇菜还可以入药,能清热利尿、消肿解毒。莕的小篆写法如图:
(莕的小篆写法)
5、菨。这个字有两个读音。(1)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jiē。给的解释是:“菨餘也。”《玉篇.艸部》里说:“菨,莕菨,水草,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水深浅,江东食之。”上面一个字说了,菨餘就是荇菜,如此看来,菨与莕应当是不同音但同义的两个字。两者的区别没有资料证实,我们只能猜想,或者一个是指采摘可食的花茎部分,另一个是指全株,至于明确差别,只能存疑。荇菜是菨的本义,同上面的莕字,如图。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荇菜也可以炒来吃,古人看来早就发现了。并把它写入诗歌,有人说一部《诗经》,半部《吃经》,果然有道理。
(2)菨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shà,同“翣”字,就是古人殡仪上的棺材的装饰品(羽毛)或装饰画。后面会讲到“翣”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羽,从妾。“妾”应指“侍妾”,“羽”应指“羽扇”。“羽”和“妾”联合起来表示“像侍妾那样立在主人两旁的羽毛扇”。现代一些地区的殡葬仪式上,棺木上也仍然有各式装饰,风俗来自远古。
(翣)
菨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菨字的小篆写法)
6、(这个字的字形太繁复,大部分字库没有,描述又不好简单描述,只能上图说明,而实际上它就是“菎”的古字),它的字形如图:
(菎字的小篆写法)
这个字读作kū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也”太简单了,不知道是什么草。《说文》没有菎字,《弟部》中说:“周人谓兄曰罤(中部的一竖四点略去了)”因此,显然,这个草头下的部分就是“昆”,那,什么是菎呢?现在能考释出来的,就是跟蕗组成词“菎蕗”,是一种香草,《楚辞·东方朔.七谏》里说:“菎蕗杂於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王逸作注说:“言持菎蕗香直之草,杂於黀蒸,烧而燃之,则不识於物也。”黀蒸指的是普通的秸杆,把菎蕗跟杂草一起烧,简直是不识好物啊。我们无法考证是什么草,只能暂时作“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菎的小篆写法如图:
(菎字的小篆写法)
这个字字形足够生僻了,篆刻大师王福厂先生有一本书叫《作篆通假校补》书中写到“菎”字,在篆书和篆刻过程中就应当写成这样,大师就是大师,他们的《说文》功夫到底是深厚的。
(【说文解字】之7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