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能盘玩吗?玩古玉这几招你必须了解
古玉能盘玩吗?玩古玉这几招你必须了解由于使用工具和制作过程的不同,老工和新工留下的加工痕迹明显不同。主要从几个方面加以区别:新工的工序是:多使用电力,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l 万转。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转速高冷却不及若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孔、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不同时代的玉器,使用的工具不同,留下的刻痕也不同。古代的是老工,现代的是新工,辨别古玉就要先从老工和新工入手。老工与新工所用的工具、磨具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的不同痕迹,是进行辨别和判断的依据。
时下热闹的古玩市场,不论是店铺里还是地摊上,随处可见“古玉”。从远古时期的玉石器具、象形玉等高古玉,到夏商周延至战国、秦汉唐“老三代”,直至宋元和明清近古老件,历朝历代各种制式雕工粗细的,均不难寻觅到。然而,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古玉呢?明眼人一看便知:多是仿古的。但是也有好古玉心切之人,遇到个把心仪之玉,禁不住那古色古香的诱惑,窃以为有缘捡“漏”淘得老件,匆匆忙成交到手,欣欣然拿于示人,三番五次把玩品味炫耀,殊不知经行家过眼点评,实乃伪旧之作,赝品而已。最终认识到,还是功力不到看走了眼,算是交了学费。这样的事例,在玩玉圈子里屡见不鲜。
识玉难,识古玉更难。何谓古玉?古玉是指古代的玉器,是指雕凿玉成器于古代。玉是远古地球地壳运动时岩浆凝固的结晶,其分子聚结密度高,物理性能稳定,温润美观,是大自然的“天造之物”。玉由人工琢成器的年份决定着玉件的新老,所以玉的“老件”实质上指的是“老工”。玉器不同于青铜器、瓷器等器物,玉是天然的,铜、瓷是人造的。故青铜器、瓷器的制作时间就是其产生的年代。而古玉的年代则是由“琢”的时间决定的,所以,玉“老件”的断代要比青铜器、瓷器等复杂得多。
玉的仿古与做旧,古来有之。历史上宋代就出现了玉器的仿古,从此历代承袭,至清代时,皇室还专门有宫廷作坊,大量仿制秦汉唐“老三代”古玉,以满足乾隆皇帝好古玉之癖。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玉雕厂,仍有一整套生产仿古玉器的严格工艺流程。玉的仿古、做旧是一门高深的工艺,技术难度很大。尤其是高仿,不但要形似,而且要功精,要几近神似,非熟悉工艺的业内人士难以辨识。由此而说,仿古玉本身也有价值,起码是对古文化的承袭和再现。只是,玩家不要把仿古玉当作真古玉就行。
那么,如何辨识是真古玉还是仿古玉?笔者认为,若从器型制式、纹饰风格上去判断是远远不够的,且极不可靠,因为外型风格容易模仿。从玉件表面看“包浆”能够帮助判断,真正传世的或者出土的“老件”自然包浆与现在用荞麦皮、棕毛刷打磨急就的包浆有区别。尽管现在打磨的技术比较高明,甚至连橘皮纹都能够打磨得惟妙惟肖,然而行家还是能够分辨。最主要的,还是从雕琢、刻工的痕迹上来辨别。实质上是辨别玉器作工的年代。
不同时代的玉器,使用的工具不同,留下的刻痕也不同。古代的是老工,现代的是新工,辨别古玉就要先从老工和新工入手。老工与新工所用的工具、磨具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的不同痕迹,是进行辨别和判断的依据。
暂且不说远古的玉器制作,我们先就主要的工具砣的使用说起。在人类历史上,电的发明与使用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玉雕工具砣的人力驱动与电力驱动是不同的,因此工序与效果也是有区别的。
老工的工序( 指铁砣工) 大致如下:捣石、研浆( 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砣,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 材料与设备工具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玉件不起热。由于用时周期长,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精细,给人以柔软的美感。
新工的工序是:多使用电力,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l 万转。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转速高冷却不及若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孔、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
由于使用工具和制作过程的不同,老工和新工留下的加工痕迹明显不同。主要从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线条
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两侧沟边没有崩口( 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砣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砣轮带走,只能留下较短的磨痕。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砣轮走速不匀,压力不匀,而出现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砣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凸起,凸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
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而且光滑。此时,只要看看沟底有无磨砂情形,就能识别是老是新。
2.钻孔
老工钻孔靠解玉砂,孔壁磨砂状,如果砂粒粗会有沟痕, 但沟痕不太规律,有时解玉砂排泄不畅会使孔径粗细不匀。
新工用金刚砂磨具,高速磨削,孔壁有沟痕成螺旋状,孔径规矩笔直。
3.开窗
老工开窗是在钻孔中穿过钢丝线锯,再配合解玉砂浆用手工拉玉,沿所需成型的窗口拉一圈,掏出芯子窗口便形成。它的特点是在窗口的内壁上有线锯的拉痕,此拉痕必定垂直于窗口,而且边口锐利。
新工也是先钻眼,而后沿钻眼处用高速磨具将窗口内的玉料磨去,直到取出芯子或全部磨掉。这样新工在窗口内壁上留下的磨痕,必定是平行于窗口,与老工的磨痕成90 度夹角的不同,窗口的边口不锐利。
4.成洞
老工制作两面不透的洞时,是用解玉砂和顶砣慢慢磨( 压) 出来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选用的砂浆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内壁上,会留下粗粗的磨砂现象。
新工也是用顶砣,只不过这个顶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会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状磨痕。
5.掏膛
老工在制作鼻烟壶之类口小膛大的工件时,使用弯砣加解玉砂掏膛。弯砣是一根钢丝下端成弯曲状,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内膛形,带动解玉砂磨削内膛使之成型。掏碗膛、环膛也是这个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内膛会留下漂亮的环形磨砂状痕迹。
新工转速高、磨削快、工时紧,往往用钻头直接向瓶腔内各个方向冲钻,而后再磨平。做出来的内膛成锥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工艺感觉很不舒服。
6.压地
老工精雕细琢,地子用解玉砂细心压平,不惜工时,但终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压得柔和平整,总体来看还有误差,有深浅或轻微波浪感。
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时紧、工粗、地子不平,特别是边边角角处理潦草;而细工用机器与工具操作,地子十分平整无误差。
7.抛光
老工抛光均匀,柔光柔润可爱,在地下埋藏千年出土后仍然像玻璃似的明亮反光,很少能见到磨痕。老工未抛光处和抛光处的反差小,这是因为解玉砂比金刚砂软,而且混有其他杂质,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较光滑,虽未抛光但与抛光面相比反差不大。
8.圆锥
在雕刻弧面、圆面时,老工细腻无过度磨损,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圆弧不圆滑,会有棱起的现象。
9.粗沟
开挖粗沟时往往用砣扩切,老工下砣细腻。新工加工快速, 有过度不匀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旧时的老工与现代的新工,总是会有不同。细心区别其中的工艺差异,是鉴别古玉新玉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收藏的过程中,对于辨别明清时期玉器抑或是现代的仿件,非常具有针对性,具有实战的作用。辨识仿古玉,要区分仿古与做旧,靠的是知识,练的是眼力。鉴玉不能只对照书,多看多比较实物是最好的办法。毕竟“开门的”“一眼货”的古玉极少。有时, 对是否真古、仿古玉仅凭一两次的审评难以下结论,甚至需要多少次不断的甄别比较、寻求佐证才能有定论。因此,玩古要识古,识古玉、鉴古玉,于细微处察秋毫,积累经验辨真伪。培养的是情趣,增长的是见识。天长日久,眼力自然提高。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号观点仅作参考!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探讨古玩收藏吧
目前100000 藏友已关注加入我们
想要为您手上的藏品验明正身吗?
想知道您手上的藏品价值吗?
现权威专家团队免费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