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不是借口努力永远不晚:30岁还没长大你不是一个人
年龄不是借口努力永远不晚:30岁还没长大你不是一个人因为目前的生活实在没有出现那些符合典型大人模板的元素,比如结婚、比如生小孩、比如失去某些童年的标志。明明我也在长大成人,在步入职场进入恋爱,也承担着比过去更多的责任,但我依然无法自我定义为一个大人。当时包了个大红包后,突然情绪绷不住,在家偷偷大哭了一场。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岁,所以真的很难接受自己印象中19岁的她要做妈妈了。虽然已经快30岁,但好像心智却还停留在大学毕业的阶段,时光还停留在十几岁跟父母撒娇就有热腾腾的饭菜的阶段。
@书起说:我们什么都说
前两天闺蜜和我感叹:
“我表妹居然下个月就要领证了,前几个月我们还约着去水上乐园,做快乐的玩水小孩,怎么这个月突然就抛下我独自变成大人了。”
其实这种成长的割裂感我也有,之前有个好朋友在朋友圈公布怀孕的喜讯。
当时包了个大红包后,突然情绪绷不住,在家偷偷大哭了一场。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岁,所以真的很难接受自己印象中19岁的她要做妈妈了。
虽然已经快30岁,但好像心智却还停留在大学毕业的阶段,时光还停留在十几岁跟父母撒娇就有热腾腾的饭菜的阶段。
明明我也在长大成人,在步入职场进入恋爱,也承担着比过去更多的责任,但我依然无法自我定义为一个大人。
因为目前的生活实在没有出现那些符合典型大人模板的元素,比如结婚、比如生小孩、比如失去某些童年的标志。
曾以为30岁的自己会穿着高跟鞋浓妆艳抹,但是我还是穿着舒适的帆布鞋运动鞋,还是带着十几岁的意气行事。
喜欢一切大人说“小孩子才喜欢”的东西:乐高、毛绒玩具、甜品。
还是忍不住做一些“小孩子才喜欢”的举动:路边见到的石子一定要踢一脚、喝完的饮料瓶一定要做投篮动作。
我还在追着18岁追的星,还是喜欢抱着毛绒玩具睡觉,还是喜欢浪漫和文艺电影。
时间让我长了年岁,却没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成年人,还没准备好就已经到了成熟的年纪。
回头想想,“我们已经成年了”好像只是外界给出的一种观念。
谁规定18岁就是成年了,谁规定了30岁就必须成熟?哪个专家有研究吗?
在我们大脑中有个负责管理理性工作的神经组织区域:前额叶。
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情绪,思考计划以及解决问题。
但遗憾的是,这个对人类如此重要的组织,却是大脑中发育最晚的部分。
神经学家黛博拉提出,前额叶一般要20多岁才能发育成熟。
而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的加里教授表示,前额叶的成熟时间可能比20岁还要晚,有的人甚至30岁才能发育成熟。
也就是说,当官方宣布我们成年的时候,或许我们的身体却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大多数情况下,成年年龄只是一个方便社会管理和发展制定的数字。
18岁、30岁、40岁……这些让人焦虑抓狂的数字,对社会或许有意义,但绝对不是判断个体是否成熟的依据。
今天看到一则帖子:“成年人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的。”
帖主前段时间一个人去吃火锅,就在配菜全部上齐的那一刻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那一次的哭泣,让自己以及邻座的就餐者都感觉泪点莫名其妙。
她说:“加班没关系,被别人伤害没关系,被领导骂也没关系,但是却因为妈妈一句好好吃饭,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出。”
成年人似乎没有情绪失控的资格,以前哭都是理直气壮,而现在哭都要深思熟虑。
失去脾气,失去倾诉欲,失去抱怨,失去已经成为成年人的标志。
但再多的隐忍,也敌不过父母的一句关心。
在父母面前,好像才能做回那个肆无忌惮的自己,才能露出我们最真实的那一面,保持一份天真和孩子气。
在“成年了但还没有成为成年人”的热搜下面,很多网友都在分享自己的家庭趣事:
有的说:“有个叔叔过来换水表,然后收到妈妈‘待会他敲门你就说大人不在家,让你签字也别签,我现在就回去’的消息,妈妈是不是忘记我已经二十多岁。”
有的说:“舀了一碗鱼丸,正准备吃,结果妈妈还过来帮忙吹凉。”
还有的说:“30岁了,妈妈清理冰箱的第一步还是把冰块给我玩。”
不管我们长得再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
还记得身边朋友都被家人催婚时,有的朋友父母甚至偷偷安排相亲局四五次,但我的父母却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
后来有次聊到这件事,好奇地询问他们,却得到一句“还是个孩子,日子没过明白还结什么婚。”
在外人面前我应该三十而立有儿有女,在父母看来我只是一个永远需要他们庇佑的孩子。
有的人十几岁就能独当一面,有的人几十岁还在用孩童得目光去看这个世界。
生活的不幸使人早熟,幸福的家庭使人晚熟。
晚熟的人生,也是另一种幸福。
文:书起
某知名啥也不是的新媒体小白、间歇努力持续摆烂的可回收废物、习惯午夜心碎的三十岁花季少女、废话大赛常驻嘉宾、朋友圈小有名气的穷光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