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从郑玄的注解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装饰,此时的辇车明确指向的是人拉的车。二是作为宫廷中贵人的交通工具,如《周礼·春官·巾车》中提到:“辇车,组輓,有翣,羽盖。”郑玄作注解释:“辇车不言饰,后居宫中从容所乘,但漆之而已。为辁轮,人輓之亦行。”辇之用一是作为运送兵器物资的交通工具,如《周礼·地官·乡师》中有:“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与其輂辇。”郑玄为这段文字作注时明确提到了辇以人力驱动,运载兵器:“ 辇,人輓行,所以载任器也,止以为蕃营。”顾恺之《女史箴图》宋摹本 故宫博物院藏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在众多家具中,辇历史悠久,常于户外使用,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辇,观其字,双夫一车,实际上,以人力驱动的车具就是辇——这是古人造字的巧思。《说文解字》中给辇的注释也正是此义:“辇,挽车也。从车,从二夫,在车前引之。”

传说辇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竹书纪年》上曾记载夏桀十三年的时候“迁于河南,初作。”这时的辇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辇之用

一是作为运送兵器物资的交通工具,如《周礼·地官·乡师》中有:“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与其輂辇。”郑玄为这段文字作注时明确提到了辇以人力驱动,运载兵器:“ 辇,人輓行,所以载任器也,止以为蕃营。”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2)

顾恺之《女史箴图》宋摹本 故宫博物院藏

二是作为宫廷中贵人的交通工具,如《周礼·春官·巾车》中提到:“辇车,组輓,有翣,羽盖。”郑玄作注解释:“辇车不言饰,后居宫中从容所乘,但漆之而已。为辁轮,人輓之亦行。”

从郑玄的注解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装饰,此时的辇车明确指向的是人拉的车。

宫廷是国家财富的集中地,在畜力已经得到相对广泛应用的时代里,为什么掌握大量财富的宫廷贵人仍然偏爱人力乘具,而不用畜力?

一则,马匹速度较快,在建筑密度较大且珍宝繁多的宫廷之中,使用马车奔驰并不方便;至于牛车,牛以耐力见长,是农家之宝,与农业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不需事生产的贵人来说,牛车没有马车高贵。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3)

宋 盘车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或许还有人会想到羊车等物,历史上确实也有皇帝爱用羊车——骄奢淫逸的晋武帝后宫将近万人等待宠幸,于是他“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后宫妃嫔为此想了许多办法讨好拉车的羊: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羊车在以西晋为代表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作为一种贵族甚至天子专有的交通工具而存在,直到宋神宗将其废除。

而人力辇车的使用则从夏桀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王朝的末端。除了畜力辇车的诸多不便之外,宫廷贵人对人力辇车的偏爱还因为选择人力这一行为本身带有的阶级压迫意味。

不论是辇车还是轿子,不论是张居正的32人抬大轿子还是西南山区特有的滑竿,辇这一器具的使用都是等级低的人出力,等级高的人享受。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4)

故而宫廷贵人坐在人力辇车上时,不仅享受着从此地到异地不需耗费半分力气的便捷,同时也满足了自身高人一等的自矜心理。它本质上是一种带着阶级烙印的服务,更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观念和阶级压迫的具象化。

《通典》中记载:“夏氏末代制辇,秦以辇为人君之乘,汉因之。”可见早至秦汉时辇就已经成为了帝王乘具。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李陵帮匈奴劝降苏武时提到过一件事:苏武长兄“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也就是说苏武的长兄因为扶着皇帝的辇车下台阶时,不小心碰到了柱子,使辇驾的车辕折断,就觉得自己犯下了大不敬的罪过,于是自杀,可见辇的象征意义。

“辇”这一字的使用在唐代还被严格规定为帝妃专属,比如我们熟悉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正坐在宫女抬起的步辇中。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5)

唐 阎立本《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既然是天家所用,昭明等级差别之物,自然也会被纳入礼法之中。辇具在卤簿(帝王外出时扈从的仪仗队)车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至《周礼》就有“天子五辂”之说,唐宋时期的诗文、壁画、史料记载中也多处提到卤簿车舆。

“五辂”是卤簿仪车的核心,清初的“五辂”则是玉辂、大辂、大马辇、小马辇、香步辇,在乾隆时又改为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不过以前天子实际出行也并非完全遵循“五辂”之礼,直到乾隆时定制才开始在实际中保持这一传统。

在众多仪礼中,葬礼因其特殊性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中便有:“晏车悲卤簿,广乐遏箫韶。”而且不仅天子拥有,王室成员、权臣及家属、高僧等的葬礼都可能拥有卤簿车舆。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6)

西汉帛画《车马仪仗图》 湖南博物馆藏

辇之变

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辇”这一字的使用范围早已扩大,辇、步辇、平肩舆、板舆、腰舆、檐子舁床、轿等其实都可算作一种“辇具”,不同的时代也有着独具其时代特色的辇具。

汉代把辇统称为“篌舆”,东汉班固还在《西都赋》中提到:“乘茵步辇,惟所息宴。”《汉书·陈余传》中则有:“上使泄公持节问之孥舆前。”唐代颜师古在《汉书注》为孥舆作注:“孥舆者,编竹木以为舆形,如今之食舆矣。”孥舆特指竹木制作的辇。

在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的这件贮贝器盖上,便有乘坐肩舆的造型。坐肩舆的人还似乎是一名妇女 周遭随从侍者,肩舆用四人 周遭还有随从侍者:队侧有男子持杖开道、道旁有一妇女负子跪迎、肩舆后还跟着一个男子......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7)

西汉 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 云南省博物馆藏

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一般统称为“平肩舆”,萧梁时期的萧渊藻就曾乘坐平肩舆巡行城楼,东晋的王献之经过吴郡时因向往顾辟疆家的名园还不请自来地坐着平肩舆游览其花园。平肩舆历史悠久,后来唐代的敦煌壁画中还出现了此物。

同时形制简单的舆在民间也逐渐流传开来,这种舆被称作“板舆”、“蓝舆”,竹制的舆还独有别名为“箯”(biǎn)。曾有孝子名元德秀,需赴京赶考,但因不忍撇下母亲,便把板舆背在肩上,带着母亲一起进京。

北魏司马金龙墓中屏风便画了其乘坐之舆,四人分抬,主体颇似宝座样,搭脑扶手四出头,上方还带个大顶棚,颇为别致。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8)

北魏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

唐代帝王的步辇可参见《步辇图》,其主体如小方榻,左右设杆,由前后两个左右四个宫女共六个宫女抬起,无扶手无靠背,十分简练,又名“腰舆”,但丝毫不显鄙陋,反而因用宫女抬辇这一特殊设计更加衬托出唐太宗地位的高崇。

除此之外,宫廷中还出现了一种“檐子舁床”,这一器具专为年纪较大的臣子入宫议政所设,后妃所乘坐的车辇则独有名“凤辇”。

敦煌壁画中的乘具更是五花八门,光是辇具就有四人版、六人版、八人版不同形制。如下图中所示的六抬帐式肩舆,主体部分已经和形制成熟的轿子颇为相似,只不过四角仅设立柱支撑顶部,四面亮敞,其装饰繁复,华贵非常。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9)

莫高窟第323窟壁画(局部)

宋代李彬墓就曾出土陶制的平肩舆,此时也出现了有顶棚的肩舆,但高度不高,热爱唐代高冠装束的米芾苦恼于此,只好拆掉肩舆顶棚。

元代作家龚开的《中山出游图》中也有钟馗和小妹乘坐车舆出行的场景,其辇具主体若阶梯,十分简练,仅用两块高低不一的木板缚在杆上,身前还带一块木板以搁手。辇杆颇长,前后各用一小鬼抬起,可见辇具的等级象征到了阴曹地府也一样存在。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0)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1)

元 龚开《中山出游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到了明清,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追逐风气的变化,辇具的应用更为广泛,其形制、工艺、艺术风格等更是借了家具的东风,变化显著。

虽然看不到张居正的32人抬轿子,但郎世宁为我们留下了乾隆帝乘坐的十六人抬步辇,这件步辇的主体颇似圈椅,靠背扶手一顺而下,乾隆帝微微后靠,看得出步辇十分舒适,前方还带个配套脚踏。

步辇加乾隆帝其实并不需要十六人之多负重,但天子出行,排场怎么潦草,这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且浪费人力的行为旨在极力显示人中之尊的地位。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2)

清 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凯宴成功诸将士》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的普通辇具则可以《鲁班经》中的肩舆牙轿示例,据王世襄先生注解,牙轿的牙指的是衙门,牙轿是一种官署用轿。

宦家明轿椅下一尺五寸高,屏一尺二寸高,深一尺四寸,阔一尺八寸,上圆手一寸三分大,斜七寸才圆,轿杠方圆一寸五分大,下梢带轿二尺三寸五分深。

明·午荣《鲁班经匠家镜》

与乾隆的车辇类似,它们主体都是明式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圈椅,另设脚踏足承和固定轿杆的部分,看其形制大概仅需二人就可抬起。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3)

明 午荣《鲁班经·匠家镜》肩舆牙轿

幸而宫廷器物保存相对完好,故宫博物院中还存有明代肩舆的实例。这件肩舆与《鲁班经》中图画相似,但其靠背板下三面又嵌装了围子,一方面可以使得坐下的位置更深,更为舒适。

另一方面这一设计使得此处形成一个凹槽,正好方便抬杆卡进凹槽里。底部也没有随意接一块面板作脚踏,而是整个圈椅落在了台座之上,使其更具气势。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4)

明 黄花梨木雕夔龙纹肩舆 故宫博物院藏

在辇具的各式形态中,明清时轿子尤为流行。清赵翼《陔余丛考·官府乘轿》中曰:“轿本起于南俗,山行非舟车可通,故有此器。”比起普通辇具的几面透风,轿有门有窗,可遮风挡雨,以其私密性和舒适性也得到了达官贵人的喜爱。

轿子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功用,比如防止天空中路过的小鸟“情不自禁”,又比如有时候帝王天颜不让窥探是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就像陈桥兵变后尴尬的周恭帝、仓皇南逃的宋徽宗。

总的来说,辇具是一种特殊的在户外使用的家具,也是一种以人力为主的短途交通工具,它集中地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故而如今除了少数以其为旅游噱头的山区景点,已经几乎不再能见到人力辇具的身影。

- END -

题城西书舍次韵,舆辇杂沓已作陈迹(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