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刘大爷和李老太租住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隔板房内,房内的衣柜上摆放了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再摆放一张床,空间就没有多少了。两个60多岁的人,却是"宜漂"。2今天最高气温35度,时值正午,太阳火辣辣的,刘大爷的衬衫已经湿透了,每走一段路,都会拿起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试脸上的汗水。他今年67岁,由于长期拘搂着腰拉煤,背有些驼了,腿一直有关节炎,一到下雨就隐隐作痛,导致拉煤的时候使不上劲。李老太比刘大爷小一岁,头发已经白了一片。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压不稳定,电器昂贵,煤是城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燃料,那时刘大爷和李老太从重庆巫山来到宜昌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老乡说送煤赚钱,他们买一架木制板车加入进来。每天早上到蜂窝煤的小作坊拉煤,然后挨家挨户地送,送完后又回到小作坊拉煤,周而复始一直要忙到晚上。"那时候累的很,一个煤挣一分钱,有时一天我们能挣100块钱。"后来有了煤气和电,居民们都不用蜂窝煤,嫌弃它脏和

"老婆子,帮忙推一下?"

喊人的是刘大爷,他拉着一小半车蜂窝煤,现在遇到一段小上坡。他的腰下的很低,肩膀上挎着的绳子,绷的紧紧的。他明显有些吃力了。他的老伴儿李老太弯着腰在马路边的垃圾桶里捡空饮料瓶,为了更好地翻找,她的脑袋已经贴进垃圾桶的外缘。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1)

拉煤人

李老太听见喊叫,抻起头,从垃圾桶里拿出一个冰红茶的空瓶子小跑着过来。在小跑的过程中,她迅速拧开瓶盖,放走空气,挤瘪瓶身,一气呵成,最后扔进拉煤的板车内。她一边使劲推着板车,一边嗔怪,"你急什么?不知道等我捡完了再拉吗?"

今天最高气温35度,时值正午,太阳火辣辣的,刘大爷的衬衫已经湿透了,每走一段路,都会拿起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试脸上的汗水。他今年67岁,由于长期拘搂着腰拉煤,背有些驼了,腿一直有关节炎,一到下雨就隐隐作痛,导致拉煤的时候使不上劲。李老太比刘大爷小一岁,头发已经白了一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压不稳定,电器昂贵,煤是城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燃料,那时刘大爷和李老太从重庆巫山来到宜昌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老乡说送煤赚钱,他们买一架木制板车加入进来。每天早上到蜂窝煤的小作坊拉煤,然后挨家挨户地送,送完后又回到小作坊拉煤,周而复始一直要忙到晚上。"那时候累的很,一个煤挣一分钱,有时一天我们能挣100块钱。"后来有了煤气和电,居民们都不用蜂窝煤,嫌弃它脏和麻烦。"现在我们送一个煤挣1角钱,一天也只能送2、300个煤,挣2、30块钱。"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2)

捡煤

2

刘大爷和李老太租住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隔板房内,房内的衣柜上摆放了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再摆放一张床,空间就没有多少了。两个60多岁的人,却是"宜漂"。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3)

破烂的出租屋

其实他们在巫山县城买有一套房子,想着等老了就去生活。

两人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女们家庭环境都还不错。去年小儿子生了二胎,想让李老太回家带孙子,每月给工资2000。李老太没有答应,她认为孙子带好了是理所当然,没带好她这个做奶奶的责任很大,再说她去带孩子真要工资,自己心里过不去,不要钱另外两个孩子又有意见。"最重要的是我走了,老老匠(重庆人对老伴儿的称呼)一个人怎么办?我不能丢下他不管。"

其实三个孩子不止一次劝说两位老人,想让他们回到巫山养老,到时平摊两位老人的生活费。但是他们没有答应,刘大爷说,"只要溜的动(能动),我们那能花儿女的钱嘛?其实他们也不容易,有娃娃要养,我们不能给他们增加负担。"

3

到达一栋老式居民楼,刘大爷和李老太套上围裙。每人拿出一块木板,把蜂窝煤往上码放,码了20个后,然后双手抬起来,往楼梯上走。

我问,"怎么没有电梯呀?"

刘大爷说,"这种旧楼那有电梯呀,再说有电梯的房子会用煤吗?"

刘大爷和李老太在我前面,虽然汗水打湿了衣服,但是步伐依然紧凑,我没有任何负重,几次欲想超越,但都因为体能没有成行。

到达七楼,刘大爷用脚轻轻地敲门。开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他把我们让进厨房,刘大爷把煤球整齐码放在案板下面,又接过李太太的煤球,码完后,大爷给他们热情地倒水。刘大爷摆摆手,下楼继续搬运煤。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4)

送煤工

我紧跟下楼,随后又跟着他们楼上爬。我一直自认为体质良好,偶尔跑三五公里轻轻松松,心想爬几层楼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是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能,半蹲着喘气。而他们并没有歇息,还在一直往上爬。

想想他们还是老人,手里还抱着20个煤球,而我一个年轻小伙子空着手却爬不过他们,心里有些惭愧。

等我到达七楼后,两位老人已经码放完煤球,刘大爷对李老太说,"最后一趟我下去,你就在上面。"说完又自顾自地下去,我本想也跟着,但是想想自己的体能只好作罢。

我和李老太庆站在房门前,我问李老太,"刘爷爷还是很心痛您的呀?"

李老太说,"老老匠嘴是笨,但是做什么事都比我做多一些。所以我才愿意和他一起送煤的嘛。"

刘大爷上来后,李老太为了给他减压,赶紧从他面前拿走四个煤球,来到厨房码放。煤运完后,两个在厨房里小心奕奕地洗手,生怕把洗黑的水溅了起来。

老人给完钱后,不停地说谢谢,"要不是你们送煤,我一个人怎么搬得起煤上来呀?"

刘大爷在路上对说,"这些老人也蛮可怜的,儿女们又不在身边,煤就只能由我们送了。不然他们真搬不上去。我就想到时我回老家了,他们怎么办哟?"

4

刘大爷和李老太继续给两家面馆送煤。量都不大,每家要100个,用来熬烫。送完煤,两人顺道把车里的垃圾卖了,挣了两块钱。

回去时,两人不再走来时的路,而是选择另一条,为了是在路边的垃圾桶里多找些空饮料瓶和纸皮。由于车上没有拉煤,两人总是不停地在垃圾桶里翻找,好像那不是垃圾桶,而是一座宝藏。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5)

捡垃圾的人

路过菜市场的时候,李老太花3块钱买了几两肉,又买几个青椒和一些豆芽,这是他们的晚餐。

其实两人除了送煤,还有另一份清扫街道的工作。每天凌晨3点开始打扫,一直工作到上午11点,每月工资1200。相较于送煤,后者更稳定。但是为了能够多挣点钱,两位老人身兼两职。好像他们不是老人,像20多的年轻人,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依然努力奋斗着。

为五保户送煤炭:60多岁的送煤工夫妻(6)

清洁工

而我们真正2、30岁的年轻人,凭什么又不努力奋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