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人经典影视歌曲(我们这一代看香港影视)
香港名人经典影视歌曲(我们这一代看香港影视)我在网络上搜索了许多自己喜爱的影星的作品观看,在这么多影星里,我搜集过全部电影作品的,除了李连杰的功夫电影外,另外一个就是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的电影,他无厘头式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他在电影中精彩搞笑的表演,一举一动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在欢笑之余,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也让人反思品味。这世上电影作品五花八门,有些电影你看不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而有些电影比如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等作品却可以使人百看不厌。到1997年时,黄日华另一部经典武侠剧《天龙八部》火热上映,他饰演的萧峰豪气干云,完美诠释了侠之大者的风范,他多次华丽出场,不是救人就是杀敌,音乐一响,所向披靡。这时候村里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改善,家家户户都有彩色电视机。我们舒适地坐在沙发上看武侠剧,电视画面和音色都比以前的黑白电视清晰多了,可是我总觉得缺失了些什么。长大后,网络信息便捷,电脑里应有尽有,我把小时候没看全的
我们这一代看香港影视、听香港歌曲长大的人
陈能雄/文
八零后这一代人,很多人可能从未去过香港,但都是看香港影视、听香港流行歌曲长大,从小受香港影视文化的影响。那些经典感人的香港影视、悦耳动听的流行歌曲、魅力四射的香港明星,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有黑白电视机,娱乐活动较少。一到晚上,大家就齐聚到有电视的人家里,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人。在夏天的夜晚,主人还会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大家欢聚一堂,一边乘凉,一边看电视,像是一个小型电影院。那个时候电视没有几个频道,要在房顶上安装个天线才能收到信号,仅有的几个频道还闪着雪花,有时屏幕还会跳动不已。可是,大家却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信号不好时,还会帮忙爬上阳台摇动下天线。
也正因为电视节目不多,那时候几部经典的香港电视剧就成了我们的“文化大餐”。如黄元申、梁小龙主演的《霍元甲》,那眼花缭乱的武打镜头吸引着我们,那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染了我们,每当看到霍元甲与对手比武,我们都会暗捏一把汗,仿佛自己就是剧中人,当霍元甲打败敌人时,大家都会拍手叫好。我们看得过于入迷,霍元甲、陈真的形象已经印入了我们脑海当中,以至于后来看到其他影视剧中的陈真,都会说:“这个陈真一点都不像,陈真不是长得敦实憨厚,还有些微胖吗?”后来,看了李连杰的《精武英雄》、甄子丹的《精武门》中的陈真,我们才逐渐改变看法。直到今天,当我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曲响起时,就会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那时候,还有一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让我们迷恋,黄日华饰演的郭靖,憨厚朴实,有时候脑子转弯慢,用手挠后脑勺,让人忍俊不禁。翁美玲饰演的黄蓉古灵精怪,智计百出,与黄日华饰演的郭靖珠联璧合。这部《射雕英雄传》把年幼的我们带入一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里,给了我们一个策马天涯、仗剑江湖的武侠梦。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念着剧中的台词,模仿郭靖的“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武林高手。
在那个年代,我们羡慕家里有电视机的孩子。虽然《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播放多次,可是我们却未从头到尾、一集不拉地看完整部电视剧。这除了家里没有电视外,还有家长们也怕我们耽误学业,限制我们看电视的时间。在武侠剧热播期间,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不忘提醒一句:“大家晚上回去要把作业认真做完,我知道最近金庸武侠剧正播得厉害……”老师的一句话也把他自己给出卖了,兴许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是个金庸迷呢?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回去的路上,我们看到路边的商店里的电视机正在播放武侠剧,就忍不住停下来,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同学们聚在一起时,聊的比较多的话题是,比如“昨天那集我没有看,都演些什么?”、“你们说,下一集剧情会怎样?”……大家聊得不亦乐乎,有时候还会争得面红耳赤。
到1997年时,黄日华另一部经典武侠剧《天龙八部》火热上映,他饰演的萧峰豪气干云,完美诠释了侠之大者的风范,他多次华丽出场,不是救人就是杀敌,音乐一响,所向披靡。这时候村里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改善,家家户户都有彩色电视机。我们舒适地坐在沙发上看武侠剧,电视画面和音色都比以前的黑白电视清晰多了,可是我总觉得缺失了些什么。长大后,网络信息便捷,电脑里应有尽有,我把小时候没看全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香港电视剧,全部下载下来观看,算是重温了一回儿时记忆。然而,我总觉得没有小时候大家围着看黑白电视那么欢乐,缺少了那种大家一起追着一部剧看的热情。
我在网络上搜索了许多自己喜爱的影星的作品观看,在这么多影星里,我搜集过全部电影作品的,除了李连杰的功夫电影外,另外一个就是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的电影,他无厘头式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他在电影中精彩搞笑的表演,一举一动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在欢笑之余,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也让人反思品味。这世上电影作品五花八门,有些电影你看不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而有些电影比如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等作品却可以使人百看不厌。
在小时候,我们追过一些香港电视剧,也做过香港歌星的粉丝。如果有人问我们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分别叫什么名字,我们兴许回答不出来,可是你如果问香港四大天王是谁,我们会可以异口同声地回答:“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那时候,谁家的房间墙壁上不贴几张天王巨星的写真照,谁家的录音机磁带里没几首天王的歌曲,谁走路的时候不哼几句天王的歌曲……我们小时候很多歌曲只会唱几句,经常唱出谐音错别字来,闹出笑话。毕竟那时候不像现在百度一下就可以搜索到歌曲的歌词。有些唱歌发烧友,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歌词,用楷书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本子上,拿到班级上给大家传抄。同学之间互相传递的明信片上印有四大天王的照片,毕业同学录的本子上每一页都有巨星的图片,以及他们所唱歌曲的歌词。时隔多年,当我翻看小学毕业同学录时,都会想起那些熟悉的面容,还有那些年一起崇拜过的明星。
那时候,郭富城标志性的中分头,头发从中间往两边梳,有四六分、三七分,曾引领一个时期的发型潮流。长相帅气的男生会效仿郭富城留个中分头,有时候我们一进理发店,就对理发师傅说:“师傅,帮我剃个中分头。”老师傅常会咕哝着对边上的人说:“现在的小孩子知道的太多,很多发型名字我都没听说过。”
小学时,换过几次班,而每到一个班级都有一个众人追捧的“小歌星”。记得班级里有个男生,是刘德华的模仿秀,唱歌声音很像华仔,每次班级联欢晚会,大家都会把他列入节目名单里。他在晚会舞台上会跳一段擦玻璃的霹雳舞,接着唱着刘德华的《来生缘》:“寻寻觅觅,在无声无息中消失……痛苦痛悲痛心痛恨失自己,只好等再来生理再踏上彼此故事的开始。”唱到动情处,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些男生的女人缘都挺好。在那个青涩的年代,因为共同的喜好,男生和女生在教室里唱张学友的《吻别》:“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当时却毫无违和感,现在想想真的有些天真可爱!
从小爱看港剧,听港曲,对香港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时候我们一直盼望着香港回归。随着1997年的临近,一些有关香港回归的歌曲风靡大江南北,我最喜欢的是《东方之珠》。歌词真挚感人,旋律跌宕起伏,听着“小河弯弯向南流”,声音和缓,慢慢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充满梦幻的地方,“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旋律由低缓转向高昂,让我们回想起香港坎坷的历史,这歌声唱出了海内外华人共同的心声!
时间过去二十多年,当年我们喜欢过的很多香港明星,依旧魅力不减,活跃于屏幕舞台之上。一首歌、一部电视剧,陪伴我们度过青涩年华,时时萦绕在我们心间,每一次听到那个熟悉的旋律,看到那熟悉的画面,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感叹流金岁月。
(本文插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