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生角谁最好:最受人尊崇的状元
秦腔生角谁最好:最受人尊崇的状元能让内阁首辅如此高度评价,能让皇帝如此叹服,能让眼高于顶的孙清如此尊崇,也真是没谁了,康海因此也就被后人称为“最被尊崇的状元”了。他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也求了半天,非要拜康海为师!而这一届的榜眼,是个叫孙清的人,也是一个牛气熏天的人!孙清中榜眼的时候,年仅19岁,年轻气盛,他不服康海,他说为什么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而康海却成了状元?可是等他看到康海状元及第时所写的文章后,马上甘拜下风,对康海佩服得五体投地!
俗话说文人相轻,无论过去,抑或是如今。
公元1502年,已经28岁的康海参加了当年殿试。
他的殿试策论得到内阁首辅刘健的高度评价。
在呈请孝宗朱佑樘后,朱佑樘也认为这个试卷是有明朝一百四十余年以来,进士策论的绝佳之作,于是就钦定他为一甲第一名,赐他状元及第。
而这一届的榜眼,是个叫孙清的人,也是一个牛气熏天的人!
孙清中榜眼的时候,年仅19岁,年轻气盛,他不服康海,他说为什么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而康海却成了状元?
可是等他看到康海状元及第时所写的文章后,马上甘拜下风,对康海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也求了半天,非要拜康海为师!
能让内阁首辅如此高度评价,能让皇帝如此叹服,能让眼高于顶的孙清如此尊崇,也真是没谁了,康海因此也就被后人称为“最被尊崇的状元”了。
康海图像
康海,生于公元1475年,陕西省武功县人,公元1502年的状元,是中国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他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和王廷相等六人一起被称为明朝的“前七子”。
“前七子”对明朝的文学创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508年,同为“前七子”的李梦阳,因指责时政,被大太监刘瑾所记恨,恰好李梦阳替尚书韩文起草弹劾刘瑾奏章的事情暴露,于是刘瑾就找了个理由,把李梦阳给下了大狱,准备将他处死。
李梦阳小小的青春还没有享受够啊,他还不想死呢。
虽然他素来和康海不和,但是他还是托人请求康海,让康海一定要想办法救他出来。
要救李梦阳,康海也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求大太监刘瑾。
可对于当时的刘瑾这个有名的小人,没有人愿意冒风险,以免让人误会。
为了救朋友,康海也是豁出去了。
李梦阳塑像
听说康海来见,正有拉拢康海意思的刘瑾,据说连鞋也没有穿正,就赶紧拖拉着鞋跑出门去迎接康海,将康海奉为上宾。
因为康海当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也很有骨气,是当时“前七子”的领军人物,刘瑾也想拉拢这样的人为自己所用。
经过康海反复求情,刘瑾一是出于笼络人心,二是看在同乡份上,就给了康海一个面子,第二天便释放了李梦阳。
公元1510年,首辅大臣杨一清,联合大太监张永,一起参倒刘瑾,刘瑾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因为康海曾经从刘瑾手上救过李梦阳,所以在外人看来,康海和刘瑾有交情的,并且康海又和刘瑾是同乡,结果康海虽然免于死罪,却也受株连而被削职为民。
这个时候李梦阳当然是知情人,他已经官复原职了。可他不仅没有替康海说一句话,反过头来还倒打一耙,举证诬告,康海跌倒了,还要再狠狠地踢康海一脚!
电视剧中的刘瑾
经过此事,康海的心彻底凉了,他就赋闲在家,彻底告别了官场。
可以看出来,夺魁后的他,也只是当了八年翰林官,其中还有三年为他母亲守丧。
卸任回家后的他,经常与同是“前七子”之一的朋友王九思,共同创作乐曲歌辞。
也正是在卸任期间,他创作了最为著名的杂剧《中山狼》。
《中山狼》这部杂剧是根据明朝人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一共四折,写的是东郭先生冒险救了中山狼,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猎杀的故事。
中山狼脱险后,恩将仇报,反欲吃掉东郭先生。
后来幸好遇到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并且杀死。
杂剧借杖藜老人之口,说出了世道的不公,那些负了恩的人,活得好好的,那些负了君的人,却在享受着朝廷大俸禄。
词锋显然是有所指的,有人认为,这里的“中山狼”的形象就是李梦阳,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的!
确实的,对如此忘恩负义之人,就应该写点东西永留后世,让后人永远记住那些忘恩负义之人!
中山狼
除了《中山狼》,康海还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散曲集《沜东乐府》以及县志《武功县志》等,其中《中山狼》和《武功县志》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另外,在家闲居的这整整30年里,他还自操琵琶创建了“康家班社”,又与王九思共创“康王腔”,使得秦腔开始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先后长达500年之久,至今长盛不衰,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官场的不幸成就了秦腔,没有康海,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秦腔!
正如没有张继的落第,就没有《枫桥夜泊》一样!
康海赋闲在家的这一段时间,并不是没有机会再次进京做官,只是他认清了朝廷的嘴脸,也认清了部分当权者的嘴脸。
秦腔中山狼
有一次兵部侍郎杨廷仪,就是杨廷和的弟弟,杨慎的叔叔,从家乡返回京城,途中经过武功县,前来看望康海。
康海很高兴,便留下他一起喝酒。康海一边唱着自作的新词,一边亲自弹奏琵琶助兴,气氛十分和谐。
杨廷仪趁着酒兴对康海说:“我的兄长在内阁,又是首席大学士,为啥你不找他再做个官呢?我再给你说合说合,肯定能够进京的。”
康海听后大怒,抡起琵琶就朝杨廷仪打过去。
杨廷仪大惊失色,躲开琵琶,就赶紧往外跑。琵琶摔在了床上,摔了个粉碎。
康海边追边骂:“我康某人怎么可能像王维那样假装乐工,借弹琵琶讨官做?你这狗屁混蛋,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赶紧给我滚!”
康海的这个性格,也许真的不适合在官场上混,当然,这也很明确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他不愿意再和朱明王朝合作,所以到死也没有一官半职,一直在家赋闲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