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对应的方子,五运六气如何才能用于临床
五运六气对应的方子,五运六气如何才能用于临床这样,对如何用药就有了一个很明确的指导了。用药是该升、该降还是该发、该收就清楚了。用药的方向有了,还要注意细节上的变化,大方向定了,用药要注意祛风、祛热、祛火、祛湿、祛燥、祛寒,也就是祛除多余的六气。这样,选择药方,和选择用药就有方向了。当然,这里的前提,也是要根据运气的理论,把中药学重新整理一下,不能光信中药学和本草学,中药学和本草学基本上不是从这个方面讲的。最后哪一种药,哪一个药方是升的,哪一个是降的,哪一个是发的,哪一个是收的。哪一种药,哪一个药方偏热的,哪一个偏燥,哪一个偏湿(可以养阴),哪一个偏寒,哪一个偏于祛风(行气)就都有数了。这样,知道了人体的气机失常,即五行之气失常,也知道了哪种六气失常,选择合适的中药和药方就可以了。根据这个原理,只要辨证准确,用药的效果是非常快的,一般一到三天必然起效。而且这套理论可以把五运六气实用,可以把脉象与中药和方剂对应起来,学习起来非常方便。这
五运六气的现存问题与实用关键
搞中医的朋友,有很多都知道五运六气这套理论,但对于这套理论如何用于临床,则大多不甚了了。这也难怪,历史上医书浩如烟海,也不乏有关五运六气的相关资料。可是问题在于,这些资料大多只是讲解的一些基本概念,至于如何运用,这方面的资料也是少的可怜。较广为人知的是南宋道士陈无择的三因方,现在国内还有不少人在用。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方子有时候效果很好,有时候效果不明显。所以很多人知道这套理论,但对于五运六气能否临床实用,始终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有一些人干脆就持以反对的态度,认为应弃之如敝履。
其实在笔者来看,五运六气的资料,以《黄帝内经》中最为准确。别的资料,多多少少有一些偏颇之处。最能指导临床的就是“七篇大论”。很多人都会说,这七篇大论,也没有药方,纯理论的东西,如何能用于临床?其实,这七篇大论,对于疾病产生的根源,疾病产生的病机,已经讲解的很清楚了。总结一下,基本的病机就是升、降、出、入的失常。人体之气,有升有降,有出有入,再加上一个化,就是五行。五运可以干扰到人体五行之气的运行,造成种种疾病。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是这个升、降、出、入的失常造成的。这个失常的背后,常常还会有风、热、暑、湿、燥、寒这六气的影响。这六气集中在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天地之间六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体六气的失常。这六气失常也会产生种种疾病
所以,五运六气这套理论,研究的就是天地二气的规律。明白了这个规律,就可以判断气候是否失常,为什么会失常,可以知道气候失常中天地二气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又是如何影响人体的。当然,最终的结果,落实到人体上,就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失常,中间又夹杂着风热暑湿燥寒这六气。根据这套理论,可以推断出人体之气哪一种五行之气失常了,其中又夹杂了哪一种六气。这样这个坐标就很精准了。至于是不是如此,还可以通过脉象来验证。这套脉法,从这“七篇大论”中也可以总结出来。这套脉法,可以判断出升降出入那种气失常,还可以判断出夹杂了哪一种气。
这样,对如何用药就有了一个很明确的指导了。用药是该升、该降还是该发、该收就清楚了。用药的方向有了,还要注意细节上的变化,大方向定了,用药要注意祛风、祛热、祛火、祛湿、祛燥、祛寒,也就是祛除多余的六气。这样,选择药方,和选择用药就有方向了。当然,这里的前提,也是要根据运气的理论,把中药学重新整理一下,不能光信中药学和本草学,中药学和本草学基本上不是从这个方面讲的。最后哪一种药,哪一个药方是升的,哪一个是降的,哪一个是发的,哪一个是收的。哪一种药,哪一个药方偏热的,哪一个偏燥,哪一个偏湿(可以养阴),哪一个偏寒,哪一个偏于祛风(行气)就都有数了。
这样,知道了人体的气机失常,即五行之气失常,也知道了哪种六气失常,选择合适的中药和药方就可以了。根据这个原理,只要辨证准确,用药的效果是非常快的,一般一到三天必然起效。而且这套理论可以把五运六气实用,可以把脉象与中药和方剂对应起来,学习起来非常方便。这里就介绍这么一个大方向,有心者或许可以从此入门,进入五运六气这套体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