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支援台州,我能收复对面那个岛
戚继光支援台州,我能收复对面那个岛
《万历十五年》
8:给我三千城管,我能收复对面那个岛。一一戚继光
1:大家印象中的戚继光无非就是个抗倭名将,然后留下了两本兵书,在中国古代军事中的地位非常的高,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将才。但他也是个人,也有血有肉,那个年代武将不好混,没人重视,而且被文官们排挤,几位名将,比如前面的徐达,比如今天讲的戚继光,比如俞大献,后面的毛文龙,祖大寿全都没什么好结果。
2:那时候的大明军队战斗力极其低下,甚至50-70人的倭寇竟然深入了明朝腹地,在南京城下转了一圈,这对于明朝来说是个奇耻大辱。随后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浙江,他当时也发现了军队战斗力的问题,前几次战役也吃了大亏。而且整个后勤保障,武器装备十分落后,说野战部队跟你看电视剧里面的皇家禁卫军完全不同,禁卫军都是铠甲精美,但野战部队的铠甲跟纸片一样,就是在小棉袄上面稀稀拉拉加几个小铁片。所以明朝的军队,基本处在农村民兵的水平。不是倭寇有多牛逼,而是那会的军队实在是太傻逼了。当兵吃粮,根本就是为了生存而已。有的时候一打仗,兵粮都接济不上个,所以经常战斗就是一触即溃。还没打呢,军队就散伙了。而军官一般也都是糊涂蛋,很多都是跟戚继光一样,祖上当官所以也当上了官,但才能跟戚继光差的远了,有的甚至连手下多少兵,多少船,多少给养都算不清。所以根本没法打仗,这就是典型御敌无方,扰民有数,不光在大明朝,放眼整个历史,中国的军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3:戚继光是个武将,之前我们说了,武将朝中无人是很难过的,而戚继光显然也很熟悉官场之道,所以他很快就依附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谭纶,这个人文武兼修,很有军事天赋。戚继光的总兵就是他给争取来的。戚继光要在北方搞军备改革,还是从练兵做起,他把自己的江浙喊家军调到了北方,并扩充到2万人,张居正对于戚继光,特别的喜爱,说他练兵的过程中可以不受监管考核。这引起了文官的不满,但这些敢于炸刺的文官全都被张居正不声不响的干掉了。
老曹观点:
戚继光: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倒霉,生在这样一个朝代。我坚信自己是有实力的,如果再战乱年代,我绝对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生不逢时啊!对抗倭寇?说真的,打他们都是对我的一种侮辱,为什么?不是我多牛逼,全是同行的衬托啊!不要叫我英雄,请叫我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