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经济有利条件:山东都做了什么
山东海洋经济有利条件:山东都做了什么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多次到山东考察, 海岸线长,海岛分布广泛, 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生物多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
原标题:经略海洋,山东都做了什么
来源:齐鲁网
山东,
是海洋大省,
海岸线长,海岛分布广泛,
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生物多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
多次到山东考察,
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为山东发展确立了总定位、总遵循、总航标。
要求山东发挥自身优势,
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山东牢记嘱托,
大力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
眺望深蓝,向海图强,
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奏响新时代的蓝色乐章。
图源自然资源部世界海洋日主题宣传片
一起来看看经略海洋
山东都做了什么
01
一季度
山东省港口集团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2019年,
山东整合青岛、日照、烟台、渤海湾等港口,
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
自此山东港口发展由群雄逐鹿,
进入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时期。
整合之后,
山东港口集团各港口吞吐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海铁联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今年一季度,
山东省港口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71亿吨,
同比增长9%;
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
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截至2020年底,
青岛港开辟了海上航线178条,
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
以青岛港海铁联运中心为例
去年
“齐鲁号”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欧亚班列创纪录开行1506列,
今年又持续高位增长,
同时还不断推出冷链专列、
企业专列等定制班列。
可以说,以青岛为交汇点,
越来越多的“山东制造”不断地走出去,
生产原料运进来。
“山东制造”惠及欧洲企业,
回程货物丰富山东百姓生活。
目前,
国际班列运行线从5条发展到40多条,
可达17个国家、45个城市,
它们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超级“带货王。
现在,
山东把“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写入“十四五”规划,
从高标定位、夯实基础、完善功能等
多个方面提出17条实施意见。
除了整合港口外,
山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也不断拓展。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接二连三推出,
海洋生物医药不断壮大!
02
“三龙”聚首在青岛!
山东的海洋探索不只要点赞“蛟龙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
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自由行动。
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之后,
“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
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
也同时入驻青岛深海基地。
他们组成深海梦之队,
探索深海世界。
青岛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三龙聚首在青岛,从国家层面上来说,
实现了我国重大深海装备成体系化,
集中运行管理,从国家来讲,
可以发挥几大装备的综合效应。”
据悉,“蛟龙号”、“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
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深海勘查领域应用
最为广泛的三类典型的深海运载器。
“三龙”实现青岛聚首,为国家深海基地增添了科考利器。
03
烟台东方航天港:
我国唯一一个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
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东方航天港,
是我国唯一一个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
2019年6月5日,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从这里出发,
完成了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如今,
这里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集海上发射、
星箭产研、卫星应用、
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
低成本、高附加值、
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
目前,
东方航天港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
已经投入建设,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火箭生产能力。
04
烟台中集来福士
两艘全球最大双燃料滚装船同时开工
目前
两艘世界最大双燃料滚装船
正在山东烟台的中集来福士基地加快建造。
双燃料滚装船效果图
这两艘船,长241米,宽35米,
经过冰池试验优化后的船体,
在一米冰层的恶劣海况下
仍然能保持20节的巡航速度。
船舶满载的情况下
一次性可以装载超过2.5万吨的货物,
相当于500节火车车厢的装货量。
它们可以支持3通道同时高效装卸货物,
每小时的装卸速度可以达到4千吨。
这两艘巨轮,
计划在今年三季度下水,四季度交付使用。
05
亚洲首座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
“经海001号”落户长岛
6月2日,
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
首座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
抵达了南隍城岛东部海域。
该网箱总投资7000万元,
养殖包围水体约7万立方米,
是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
年产许氏平鲉商品鱼720吨,
产值约6000余万元。
“经海001号”的正式投用,
填补了我国在30米水深养殖水域坐底式网箱养殖空白,
标志着长岛海洋产业正式走向智能化新时代。
随着“经海001号”的落户,
烟台市长岛区将依托海上智能化装备,
围绕深海网箱适养鱼类,
辅以海面藻类种植和海底贝类底播等,
探索生态化、立体化养殖模式。
通过规模化生产,
带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水产养殖、
加工处理、冷链运输等海洋渔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实现从深海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运营。
06
截至今年3月份
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
约占全国的一半
“十三五”期间,
山东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
创建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
青岛市打造了
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产业基地,
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
正大海尔制药
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
烟台东诚药业成为
全球最大的硫酸软骨素原料生产企业,
同时也是
国内唯一的注射剂硫酸软骨素供应商……
截至今年的3月份,
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约占全国的一半,
已从海洋新兴产业的一枝“新芽”
渐渐长成一棵“大树”。
2020年10月20日,
《2020年山东省“十强产业”民营企业10强榜单》
正式发布,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上榜“海洋产业十强企业”,
位列第一。
山东还将海洋科技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依托全省46家涉海科研院所,
加大研发力度,
推动海洋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为“蚊龙”号深潜器等
众多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提供试验和测试服务。
山东全力打造全面的海洋产业体系时,
努力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07
日照完成全国首例“退港还海”工程
昔日煤堆场变身美丽“月亮湾”
2020年10月28日,
山东省日照市海龙湾“退港还海”工程
通过山东省省级竣工验收。
日照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
同时,依托蓝天、碧海、金沙滩,
日照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
港口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
煤堆场与风景区相邻,
周边居民临港却难以亲海。
自2016年以来,
日照市累计投入
中央海岛海域保护资金及市级海域使用金4亿元,
将其打造成为
全国首个港口岸线修复为生态岸线的实例,
增加了生态岸线,
拓展了公众亲水空间,
打造了集生态海岸、
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为全国海岸线保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山东发挥海洋文化历史悠久、
海韵深厚和资源富集的优势,
强化海洋意识、彰显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
年底青岛贝壳博物馆新馆将竣工。
08
全球最大贝壳展览研究馆年底将在青岛竣工
青岛贝壳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目前,
青岛贝壳博物馆新馆已经建成,
正在推进贝壳产业创意园和贝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建设,
预计年底正式竣工。
项目建成后,
将展出贝壳标本12000余种、计60000余枚,
贝壳化石1000余枚,
中外贝壳文物艺术品2000余件,
青岛贝壳博物馆
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贝类展览与研究馆,
成为海洋文化科普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09
青岛海洋大数据中心
依靠数据破译海洋密码
400余套数据集全球共享
据青岛日报报道,
今年5月份,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数据中心
再迎重大进展,
该中心核心平台
“海洋科学领域云平台”上线试运行,
以海量海洋科学数据资源为支撑 ,
海洋大数据中心
如今已上线数据集400余套。
同时,立足基础研究等优势,
自主开发了10余项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产品,
面向海洋领域用户提供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
交互式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
下一步,
海洋大数据中心
还将继续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应用、
数据产品研发、数据服务等平台,
不断研发集成海洋科学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工具,
开发具有普适性、综合性和示范性的数据产品。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2021年山东省级财政投入5400万元,
培育海洋人才。
10
今年山东投入5400万 加快培育海洋人才
为加快培育海洋人才,
2021年山东省级财政投入5400万元,
支持9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蓝色人才团队建设,
每个团队获得启动期项目资金600万元。
据悉,这批启动期项目资金
将重点支持涉海企业攻克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
海洋新兴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
推动研发一批具有
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促进海洋领域人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为实现海洋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自然资源部世界海洋日宣传片截图
3年来,
山东港口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海洋生态环境更加绿色美丽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深耕海洋,向海图强!
山东发展海洋之路越走越宽阔!
策划:崔维莉
编辑:王雪燕
审校:侯峰
点点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