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平方的家:3平米的家
北京4平方的家:3平米的家病床的床头柜、电视机下方的小凳子、阳台的木箱子……这些,都充当过他的书桌。如今,上初中的王志玮个头比妈妈还要高,趴在这些“书桌”上,难免局促。有时,他干脆把大腿当成书桌。学校是寄宿制,每半个月放一次假。放假回“家”,王志玮不怎么出去玩,除了照顾爸爸,就是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当然,由于课业紧张,少年的大部分时间用在看书写作业上。练就“绝技”阳台上的床不足1米宽,横着趴在上面,腿就得甩到床外。即便竖着躺在床上,双腿也无法完全伸展。每当此时,王志玮就会想起家中那张近两米宽的大床。上小学时,王志玮和妈妈陶月芝就挤在小床上睡,因为太窄,一不小心,就会从床上掉下来。幸好,床不算高,王志玮总会迷迷糊糊爬上床接着睡。现在,王志玮已是14岁的大男孩,在铜陵外国语学校读初二。
来源:人民网
不足3平米的阳台上,一张木板搭成的小床靠着墙,一个木箱紧挨着床头,堆满书本和杂物。床对面的矮柜上,摆放着锅碗瓢盆和瓶瓶罐罐。这个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阳台,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5楼,是14岁少年王志玮的“家”。
2014年,一场事故使得爸爸瘫痪,从此,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王志玮跟着父母住进了医院,“安家”阳台。8年时光,孩童已长成少年。尽管条件艰苦,但他总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阳台。詹俊摄
练就“绝技”
阳台上的床不足1米宽,横着趴在上面,腿就得甩到床外。即便竖着躺在床上,双腿也无法完全伸展。每当此时,王志玮就会想起家中那张近两米宽的大床。
上小学时,王志玮和妈妈陶月芝就挤在小床上睡,因为太窄,一不小心,就会从床上掉下来。幸好,床不算高,王志玮总会迷迷糊糊爬上床接着睡。现在,王志玮已是14岁的大男孩,在铜陵外国语学校读初二。
学校是寄宿制,每半个月放一次假。放假回“家”,王志玮不怎么出去玩,除了照顾爸爸,就是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当然,由于课业紧张,少年的大部分时间用在看书写作业上。
病床的床头柜、电视机下方的小凳子、阳台的木箱子……这些,都充当过他的书桌。如今,上初中的王志玮个头比妈妈还要高,趴在这些“书桌”上,难免局促。有时,他干脆把大腿当成书桌。
病房里,人员走动频繁,还时常回荡着病人难忍疼痛时发出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学起,王志玮就练出了旁若无人的看书“绝技”,实在太吵的时候,他就用棉花塞住耳朵。
3平米的阳台,是一家人生活的全部。詹俊摄
一住8年
这样的日子,从2014年夏天就开始了。那一年的8月20日,王志玮的父亲王平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颈部以下瘫痪。
“出事后,他爸爸经常会感染,一感染就得住院。”陶月芝说,这样一来,王志玮在家便没人照顾,“没办法,我只有把儿子也接来医院。”从此,一家三口以医院为家。
好在,医院理解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十分照顾。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陶月芝肩膀上:白天,她要给丈夫穿衣、洗漱,喂他吃饭,陪他做康复训练;晚上,她也不能睡个囫囵觉,因为要起来为丈夫排痰、翻身。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成了她的常态。
妈妈的付出,儿子看在眼里。“妈妈为了让我睡得好,经常蜷着睡到床沿上。”王志玮说。
王志玮在忙着功课,一旁,妈妈正帮爸爸做康复。詹俊摄
永远在一起
8年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一年,一家人是在真正的家中过的。
小时候,王志玮讨厌医院这个特殊的家。因为,医院里没朋友,玩伴只有楼下的流浪狗;这里没有游乐场,无聊时,只能在各个楼层角落里转悠;妈妈无暇分身,小学时就转了两次学……
然而,生活的艰难并没有磨去少年心中的光。“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这里就是家。”王志玮说,和父母待在一起,哪怕只是吃吃饭、聊聊天,都觉得很美好。
“我太亏欠他了。”少年的懂事常常让王平内疚,“希望他赶快长大,忘记这些伤心事,开开心心地生活。”
每当丈夫这么说,陶月芝总会安慰道:“以前那么苦都熬过来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你的身体也慢慢好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陈浩 陈燕飞 吴彬)
(责编:范晓琳、宫礼)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