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大眼睛是谁,希望工程大眼睛
希望工程大眼睛是谁,希望工程大眼睛苏明娟出生于普通的农家,改变命运的照片已经成为共青团中央常务委员,并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还记得她吗?
这双标志性的“大眼睛”,
曾打动了亿万国人,
如今,“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已经成为共青团中央常务委员,
并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改变命运的照片
苏明娟出生于普通的农家,
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
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的乡村生活。
1990年,
苏明娟在安徽金寨的小学读一年级。
学校是旧社会的祠堂改建的,
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校舍。
她回忆道:
“有窗户,但是没有玻璃,
上面糊着纸,破了很多洞,
冬天非常冷。”
同时,
学校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
是家里最大的负担。
然而她并不知道,
这一切很快就会改变。
1989年10月30日,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基会
发起了一项以
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
为使命的公益项目,
希望工程。
90年代初,
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委托,
纪实摄影家解海龙
拍摄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
1991年5月的一个下午,
解海龙来到金寨县桃岭乡三合小学采访。
当解海龙推开教室的门,
看到坐在第一排的苏明娟抬起了头,
他立马端起相机,
按下了快门。
在这张黑白竖图中,
手握铅笔的小女孩苏明娟抬着头
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
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国人。
因为这张照片
苏明娟被选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
此后,
她以“大眼睛”代号,
成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
“希望工程”的招牌面孔。
摄影师解海龙和苏明娟
苏明娟很快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资助。
“再也不担心交不起学费,
并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
顺利读完了大学。”
同时,
她就读的小学也在各方资助下,
被改建为希望小学,
建起独栋3层小楼,
教室宽敞明亮,
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电脑。
淋过雨,就想为他人撑伞
这张名为“大眼睛”的摄影作品
打动了无数人,
也让“希望工程”家喻户晓,
成为当时全社会参与度最为广泛的公益事业。
得到资助的苏明娟走出了大山,
也走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
“尽我所能,帮助那些
像我一样的孩子们实现‘上学梦’。”
1997年,苏明娟刚上初二,
她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
汇给了宁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
2002年,苏明娟考上安徽大学,
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
全部转给其他贫困学生;
参加工作后,
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入职工行后的苏明娟与童年照片合影
此后每月,
她都会捐出收入的一部分;
每年,
她都会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
从未间断。
2006年,
她和解海龙拍卖了著名的“大眼睛女孩”照片版权。
所得30多万元
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
成百上千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
2018年,
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
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
据她计算,
到党的二十大开幕前,
该基金筹集了大约490万元,
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
在她的家乡,
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
似乎每个遇见她的人
都能喊出她的名字。
她所供职的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
多年来一直资助这里的学校。
每年看望慰问学生时,
她从不缺席。
希望,延续一代又一代
曾经的“大眼睛女孩”,
代表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
发出了对读书求知的呐喊。
如今的苏明娟,
用自己的经历和影响力,
为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播洒希望。
14岁的苏明娟
成为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是整个大会堂里最小的与会代表。
如今,时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团委副书记的苏明娟,
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她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
也是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
苏明娟表示:
“不希望个人受到太多关注,
希望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希望工程
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学生上来,
齐心协力去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称,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正如曾经的“大眼睛”女孩,
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
共同建设中国教育事业,
中国大地上,
将不再有孩童因贫失学,
求知的“大眼睛”们
将永远闪着希望的光。
你见过这双“大眼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