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提质硬环境升华软手段
改善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提质硬环境升华软手段会东不仅让教师“走出去”,还让教师“下得去”。去年会东县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名师工作坊”及县城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分别对接姜州中学、大桥中学、大崇镇中心校、铅锌镇幼儿园等学校进行送教下乡,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合作。教师队伍不均衡一直制约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会东县进一步探索教师交流机制,提倡轮岗支教,全县校长、教师轮岗交流294人。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各类培训教师共3039人次,加强与成都锦江区的教育合作,促进两区县8所学校的深度交流,签订了内江市市中区对口支援协议,引进支教教师15人,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发展。完好的设施设备是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基础的必要条件。该县鲹鱼河镇中心小学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5616平方米、运动场4850平方米,配备标准一类器材2套;建设科学实验室2间,按一类
肖顺畅 王德靖 记者 戚原
近年来,四川会东县以教育强县建设为主题,以学校内涵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会东教育品牌,教育信息化建设、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一体化提升、城区学校进一步优化布局、职业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资源整合等重点工作有效推进。2017年,会东县被拟定为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教育硬环境提质
会东县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环境,打造书香校园,构筑“留守儿童之家”,并通过少年宫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的特长,着眼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实现环境育人。目前,会东县累计完成各类教育单项建设项目180余个,完成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7亿元;完成教育装备资金173.1万,数量64775台(件、套),装备项目学校128个;2017年“全面改薄”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00万元,所有项目陆续开工。
完好的设施设备是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基础的必要条件。该县鲹鱼河镇中心小学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5616平方米、运动场4850平方米,配备标准一类器材2套;建设科学实验室2间,按一类2套的标准配足配齐数学仪器57种3394件、科学仪器167种6254件;配备图书55623册、音乐器材45种490件、体育器材69种1539件、美术器材48种994件、计算机196台。
此外,会东县委、县政府已确定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县智慧城市建设范畴,预计融资1个亿,在2018年完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完成全县城域网建设,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2018年,会东县将加大在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育人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推进城南二小、满银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乌东德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铁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教学软手段升华
教师队伍不均衡一直制约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会东县进一步探索教师交流机制,提倡轮岗支教,全县校长、教师轮岗交流294人。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各类培训教师共3039人次,加强与成都锦江区的教育合作,促进两区县8所学校的深度交流,签订了内江市市中区对口支援协议,引进支教教师15人,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发展。
会东不仅让教师“走出去”,还让教师“下得去”。去年会东县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名师工作坊”及县城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分别对接姜州中学、大桥中学、大崇镇中心校、铅锌镇幼儿园等学校进行送教下乡,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合作。
在推进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该县加大硬件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果。会东中学以“几何图霸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在民族地区初三化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等多项省级、州级科研课题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校还在每间教室接入独立光纤,全校实现“班班通”,告别“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此外,会东还在持续推进德育工作创新上下功夫,组织开展各种艺体活动和特色品牌学校评选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2017年,会东全县新生入学班额为小学一年级150个班5357人、初中一年级128个班6579人、高中一年级37个班2402人,按计划消除县内66人以上大班额。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