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是强根基,坚持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体制机制不畅、观念滞后、改革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是阻碍县级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自2015年始,我们启动了机制体制改革,成立了传媒集团,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事业单位,探索实践事企并轨运作模式,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激活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健“根系”。徐希之:我们主要做好四件事:强根基、壮主干、繁枝头、茂叶片。银杏融媒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资源,构建了“两台一报一网、两微一端多平台”八位一体传播矩阵,目前,融媒体平台已实现广播电台300万级、电视信号200万级、移动端100万级的“321百万级”用户覆盖。作为江苏省县级广电媒体深度融合试点单位,邳州率先在江苏省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江苏省县级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中,“银杏融媒”申报的五个创新案例全部入选。
“不仅要创造一片风景,更要让它长成一棵栋梁。”江苏北部的县级市邳州打造的“银杏融媒”实现了广播电台300万级、电视信号200万级、移动端100万级的“321百万级”用户覆盖。如何重塑县级广电品牌影响力?“银杏融媒”给出了怎样的实践?传播君独家对话江苏省邳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邳州广播电视台台长徐希之,与你分享他的“一棵树的风景”。
传播君: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和生存挑战,县级媒体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机、实现突破?如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作为县级台台长,您是怎么看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徐希之:中央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解决县级媒体传播力不足、引导力不强、影响力不够、生存压力大的问题。这几年,邳州在媒体融合的探索实践中,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融媒体建设,重塑品牌影响力。
邳州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素有“邳州银杏甲天下”的美誉,所以我们提出了“一棵树”的概念,将银杏元素和融媒相结合,打造银杏融媒的特色品牌。
银杏融媒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资源,构建了“两台一报一网、两微一端多平台”八位一体传播矩阵,目前,融媒体平台已实现广播电台300万级、电视信号200万级、移动端100万级的“321百万级”用户覆盖。
作为江苏省县级广电媒体深度融合试点单位,邳州率先在江苏省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江苏省县级广电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中,“银杏融媒”申报的五个创新案例全部入选。通过这几年媒体融合发展的推进,银杏融媒在邳州当地已经打响了品牌,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影响。
传播君:“一棵树”的概念的确很有创意,那你们如何让“银杏融媒”这棵大树根强干壮、枝繁叶茂,如何重塑广电品牌影响力?
徐希之:我们主要做好四件事:强根基、壮主干、繁枝头、茂叶片。
一是强根基,坚持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体制机制不畅、观念滞后、改革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是阻碍县级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自2015年始,我们启动了机制体制改革,成立了传媒集团,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事业单位,探索实践事企并轨运作模式,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激活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健“根系”。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做了这些调整:对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推行全面企业化管理;促使中层管理人员公开竞岗、基层员工双向选岗;打破编内、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采编、营销两个一线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问题;施行“一专一特”融媒人才计划,组建一支170人的特约记者团队和一支36人专业记者团队,建设高水平的融媒人才队伍。
二是壮主干,坚持融合渠道平台。面对众多的媒体平台和产品,如何推动不同渠道、平台间的深度融合?我们探索“中央厨房”的运行机制,组建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再造策采编发流程,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平台播出、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对内打通体系内各类媒体形态,实现全媒体传播渠道融通共享、集中管理,特别是推动“小屏带大屏、大屏通小屏、多屏联受众”的全方位互动。对外汇聚政务、城市服务,无缝对接县域各类平台资源,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共融,从面向全台的媒体平台升级为面向全市的政务新平台。向上对接江苏广电“荔枝云”,实现与省台新闻资源、技术平台的交互共享,携手开拓在媒体融合、技术研发、产品孵化、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合作,激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三是繁枝头,坚持创作精品内容。互联网时代,受众需求越来越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我们更应当精准定位受众,深耕本土资源,以创意抢先机,打造更多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新闻精品。我们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短视频、直播、H5、VR等传播手段,打造精品内容,让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成为融媒体报道的新趋势。
为了鼓励创新,我们按照跨部门搭配、兴趣化组合、项目制运作的方式,组建了60人的融媒实验室,瞄准前沿技术,研发移动产品,孵化精品爆款,让媒体融合的枝头繁花灿烂。
例如融媒实验室创作推出的“@邳州人,书记喊你加入群聊,讨论这件事”H5互动产品,以市委书记的名义发起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求网友对推动邳州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吸引了10万 用户参与,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000余条。融媒实验室孵化的网络视听节目《逗是这个事》,用本土方言演绎,短小精悍,轻松活泼,深受网友追捧,目前节目已推出40期,全网观看量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单条小视频最高观看量达到500万人次。我们还搭建了“银杏直播”平台,全年累计开展直播200多场,累计在线观看量达800万人次,最高单场直播观看量达到50万人次。
四是茂叶片,坚持强化造血功能。随着媒体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加剧,县级广电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发展挑战。2015年,在新一轮机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打破过去各平台分散经营的模式,实施“融媒 政务 服务 产业”战略,构建统一的经营服务体系,建立自我“造血”和“输血”的良性循环。
1.以“政企云”为抓手,做大做强融媒 政务。我们开掘政务市场,推出“政企云”服务项目,一方面开通“政企号”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对接智慧城市,打造手机政务服务平台,吸引全市50多家政企单位合作,代运营微信公众号18个,接入城市服务项目32个。
2.以“大活动”为抓手,做实做细融媒 服务。我们整合融媒体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的影视、演艺、直播、策划、创意、推广、执行等专业服务,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00多场。
3.以“项目制”为抓手,做广做深融媒 产业。我们先后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商业贸易公司,经营范围向酒水零售、电商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拓展,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银杏融媒”发展提供坚强的经济保障。
传播君: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你们遇到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您是怎么看的?
徐希之:媒体融合发展,是触及转型改革等深层次问题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系统性创新,是一篇涉及媒体方方面面的大文章。有太多的痛点、难点要破解,有太多的疑问、疑惑要解答,作为县级台,我们在推进媒体融合工作中,面临技术创新不够、专业人才不足、资金短缺等现实问题。
一、改革精神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当前,很多县级媒体还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求稳求安逸的心态。面对媒体发展转型期的到来,面对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很多人缺乏勇担使命的担当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媒体融合探索方面不愿尝试,不敢尝试。如何激发调动更多的人、更多的台参与到融合改革探索中来,实现更大范围的相融,实现行业内的互融互通,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突破思维局限,更新观念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实现身体和思想同步进入融媒新时代,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扫平思想障碍。
二、从“加”到“融”是媒体融合的根本。当前,随着新媒体的疯狂冲击,很多县级媒体正在不断尝试向新媒体转型,比如积极开发新媒体平台,做媒体发展的加法等等,但如何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是大家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难题。从全媒体到融媒体,我们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也存在融合得不够全面、不够充分等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应该从加强各媒体平台之间互融互通、小屏带大屏、报网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方面打开缺口,寻找答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融。
三、人才培育是媒体融合的核心。在县级层面,媒体融合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一方面高精尖人才引不进来,即使引进来也很难留住,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的知识、技能等能力达不到融媒技术的标准和要求,制约和影响了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新媒体发展规律,既懂传媒政策又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要把融媒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媒体融合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现有人才的融合转型和培养,另一方面通过特殊政策、特殊待遇、特殊渠道,招引特殊人才,留住特殊人才,解决融媒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先进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引擎。技术是媒体融合的驱动力,也是县级媒体的短板和瓶颈。因缺乏新的技术引领和新的设备保障,我们在融合过程中有很多策划和创新难以落地,精品和爆款出不来,影响力和传播力上不去。为此,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设备升级改造,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技术支撑力和服务保障力。我们也在技术设备保障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更新,如尝试组建了融媒实验室,以更好地应用先进融合技术,进行移动产品的研发、孵化。
五、资本运作是媒体融合的保障。作为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媒体融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县级媒体自身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资金从何而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困局的问题,应该还是从外部输血、内部造血两端共同发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重点是建立起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系统。
总而言之,我们培育“银杏融媒”这棵大树,不仅要创造一片风景,更要让它长成一棵栋梁。媒体融合决不能只看重光鲜的外表,不是单单挂一块牌子,也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从“相加”迈向“相融”,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而重塑县级媒体的影响力,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服务群众、引导群众。
传媒论道 | 县级融媒体中心
新时代,新技术,新变革。叩问网络媒体谁主沉浮?且听业内人士谈经论道!媒体融合持续大热,县级融媒体中心走向何方?《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设“传媒论道”专栏,近期将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话题,邀请从业人士、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探讨做法。持续连载中,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县级融媒体中心到底怎么建?长兴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晓伟这样说
县级融媒体中心“玉门样本”如何炼成?李增军台长有话说
县级融媒体如何“自我造血”?拓尔思总经理林松涛这样说
县级融媒中心建设的“1234”思路是什么? 中共中央党校郭全中告诉你
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大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这样看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难点何在?暨南大学谭天教授这样说
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重新划界”?中国传媒大学博导张磊有高见
县级融媒体中心有何成功经验?瑞安日报社副总编辑华小波来分享
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转换身份”?温州商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郭乐天这样看
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何不是“简单合并”?宜兴日报社原社长程伟这样说
芒果TV蔡怀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4大“融策略”
长兴、安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给了我们这三点启示!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中央深改委会议强调了哪些政策重点?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在何方?社科院专家沙垚这样说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22位传媒大咖奉上干货!
✿本文 信息来自传播君约访。徐希之系江苏省邳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邳州广播电视台台长。
✿投稿 wangluocb@vip.sina
✿ 征订 《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