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女性意识:先别讥讽白流苏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女性意识:先别讥讽白流苏在民国,离婚男方需要支付女方赡养费,并且流苏结婚时,她们家的陪嫁也会比较可观。有这两项,流苏在离婚后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这是她能大胆离开夫家的根本。她的勇敢成为她掌握自己命运的起点,也是她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条件。精明怎么了?并不是什么大错,白流苏在临近30岁还能嫁得金龟婿,钓到一个未婚的丈夫,在那个年代足够她在娘家出一口恶气,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种胜利的表现。白流苏有这样几个别人没有的优势 ,让她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白流苏娘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上层人家,第一次婚姻两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的。独立不单属于职业女性,流苏虽然只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小姐,但丈夫家暴却让才20来岁的她勇敢地提出离婚。如果不能确定未来,及时止损绝对是种智慧。离婚在民国不是多惊天动地的事,但是也绝非家常便饭一类的小事,并且多数是男方提出来用以抛弃糠糟之妻的。在这方面,白流苏作为一个受教育不多的旧时代女子已然走在时代前列。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名篇,分别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那摇曳生姿的旗袍和旧上海的风情并不能代表这部小说的全部。
一对上流社会并不纯情的男女在调情与婚姻的平衡木上较量着,他们的缘份从和别人相亲开始,后来种种设防与挖坑,却在一场战争开始的时候走进婚姻。这个过程,女性的精明与无奈、男人的风流与随性在张爱玲笔下展露无疑。
这是张爱玲作品中难得的大团圆,她自己评论到: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尽管作家对这对男女并没有多少爱情上的期待,但是他们最后走入婚姻依然是个不错的结局,无论对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都是好事。
精明怎么了?并不是什么大错,白流苏在临近30岁还能嫁得金龟婿,钓到一个未婚的丈夫,在那个年代足够她在娘家出一口恶气,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种胜利的表现。
白流苏有这样几个别人没有的优势 ,让她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
一 勇敢理智白流苏娘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上层人家,第一次婚姻两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的。独立不单属于职业女性,流苏虽然只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小姐,但丈夫家暴却让才20来岁的她勇敢地提出离婚。如果不能确定未来,及时止损绝对是种智慧。离婚在民国不是多惊天动地的事,但是也绝非家常便饭一类的小事,并且多数是男方提出来用以抛弃糠糟之妻的。在这方面,白流苏作为一个受教育不多的旧时代女子已然走在时代前列。
她的勇敢成为她掌握自己命运的起点,也是她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条件。
二 生活保障在民国,离婚男方需要支付女方赡养费,并且流苏结婚时,她们家的陪嫁也会比较可观。有这两项,流苏在离婚后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这是她能大胆离开夫家的根本。
娘家是一个女子勇敢与否最后的靠山。张佑仪本是一个小脚女人,哥哥是她勇敢走出离婚阴霾的靠山。在哥哥的资助下她得以带着孩子在国外留学,也是在哥哥的帮助才得以归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强大的娘家,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在国外会过什么样的日子很难想像,更不用说日后有什么成就了。
果然,回到娘家后,兄嫂还是以礼相待的。后来,家道日渐中落,哥哥们持家开始艰难,于是流苏那些钱便渐渐被哥哥拿去投资直到赔干净,最后流苏逐渐成为被嫌弃的人。不过这中间竟然相安无事过了七八年。
这七八年的时间,流苏是怎么想的,或许因为日子还算太平,所以就在娘家安然度日吧。
三 坚持自我如果不是那一天哥哥嫂子与流苏在家当面锣对面鼓地捅破那层窗户纸,如果不是母亲一味地偏袒,流苏平淡如水的生活或许还会在娘家继续。她发现生活必须再向前迈出一步了。自己年近30青春倘在,可是别人介绍的无非是续弦。她想要的是什么,也许说不清楚,但是她一定不想这么早给一堆孩子当妈。
妹妹相亲有些害羞让流苏陪着,不想流苏成为男一范柳原眼中的香饽饽,一支支舞跳下来扰乱了范柳原的心,也把流苏自己的处境搅得更乱。几天后徐太太马上邀请流苏去香港,聪明的她马上意识到这个邀请意味着什么。范柳原与徐家是生意伙伴,突然的邀请必有缘故。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流苏又一次紧紧抓住命运伸来的橄榄枝。与其困在娘家受气不如出去碰碰运气。范柳原是归国华侨,生意遍及东南亚,看到这样的金龟婿不动心的才是傻子。
两人在香港一见面似乎马上进入热恋状态,进展之快之顺利令人叫绝。整个过程一直是范柳原在掌握着节奏,人前他是一副已然得手的傲骄气,人后他却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从不占流苏的便宜。流苏看不透他,心里极其没底。范柳原早已挑明他不想结婚,流苏却不想当他的情人。
流苏坚持自我,再一次把握住交往的关键点,她坚持回上海,范柳原亲自送她回家。但是关于流苏已被包养的传闻在白家此起彼伏。流苏的世界到了最为严酷的时候,这是她去香港时想不到的。她似乎明白了范柳原的招术,一招制敌,让流苏彻底失去了留在上海的根基。
冬天一封电报召流苏再去香港,她哭了,这样召之即来尊严何在!可是留在娘家又有什么尊严,怀着破釜沉舟的悲壮流苏前往香港。或许,流苏认命了,趁青春尚在做情妇也好过在娘家吃白眼。
四 运气爆棚到了香港,洋房有了,一切都有了。只是范柳原马上就要回英国,或许半年或许一年他才能回来。流苏彻底成为范柳原留在香港的金丝雀。她并不悲哀,因为范柳原给的钱和自由一样多。
只能说流苏的运气足够好,一场战争打破了所有计划。范柳原走不成了,他带着流苏住进饭店,而后两人在战火纷飞时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如果说他们有爱,应该就在那个时候。生死之交时身边这个人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停火后两人回到洋房过起最简单的寻常夫妻柴米油盐的生活。不过一个老朋友一句白小姐的问候,让范柳原纠正到这是我太太。他们随即登报结婚并且回上海举办了最隆重的婚礼,流苏终于赢来最后的胜利。
流苏以年近30的高龄二婚钓得金龟婿,成为白家一个遥不可及的神。在她的传奇故事鼓舞下,嫂子也离婚期待着改变命运。
这段倾城之恋不好复制。首先得有个坚持不婚的富二代给留着太太的位子,然后得有一个虽有婚史却依然年轻貌美的女子。否则不必说倾城,恋是不可能谈起的。流苏是个有主见的人,坚持自己的想法,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坚持不做情妇才有了范柳原第二次邀约。好在她运气好,得以在战火中让对方体味她的重要,否则就真得做情妇了。
精明是对的。范柳原不想被婚姻束缚,才给白流苏挖那么大一个坑。流苏想要稳定的长期饭票,才在与范流原的交往中保持着警醒。如果她早早就范,就没有后来的婚姻了。战事来了,极有可能被抛弃。
这段倾城这恋本无多少爱的成分,开始是一场交易,后来掺杂一些感情变成一场合作,仅此而已。像不像现在的相亲,双方把学历、工作、薪酬、发展前景、家庭背景等等各方面放在一起衡量比较,再结合新出的法律条款,仔细甄别房子、车子、装修怎么样付款、什么时间付款,并且要留好凭据,必要时还得公证。现在的婚姻更累,因为感情早已不是婚姻的唯一。因为如果不提前睁开眼睛把衡量、甄别的工作做好,哪一天分手时不仅可能也什么拿不到包括你自己的,当然更有可能根本分不了手。
精明如此的白流苏想不到,几十年后女人在恋爱和婚姻中必须比她还要精明。她更想不到,曾经在作者眼中没多少华彩的她在新社会会成为偶像。没有太多爱情的婚姻可是是稳定的。因为不是足够爱,白流苏才允许范柳原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因为给了对方自由和空间,她是正经的太太的结局就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