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运会举办城市时间:第1届全运会举办这么早
历届全运会举办城市时间:第1届全运会举办这么早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据说在5天的比赛中,观众累计达到了4万多人。1910年10月18日的《申报》曾以“各界之观会热”为题、详细报道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学校组织前往观赛的情况,包括一些女子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盛况空前。从此以后,一个以奥运会形式为蓝本的体育赛事活动,便逐渐正式走向了全中国。 第1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坚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原则,参赛选手几乎全部来自学校。此外,由于它的发起者是青年会系统的来华工作人员,因此,参加的选手也大都来自青年会系统和教会学校,比赛场上使用的都是英语。但是运动员头上拖着长辫子,嘴上高呼祝皇上和皇太后万寿无疆,却又成了这届体育运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比赛共设田径、足球、网球、篮球4个大项。其中田径赛又分成3个组别,即田径高等组分区赛、中等组分区赛和全国各校联合赛。田径的径赛类项目有50、100、220、440、880码跑,12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近现代第一届全运会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近现代第1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这是由当时基督教青年会系统组织和筹办的体育赛事。全国分为5个区域,各区域指派1名精明强干的青年会干事担任体育委员会主席,负责组建本区域的委员会,以及本区域参赛项目的选择和参赛队员的选拔,并负责筹集经费,以支付本区域在南京参赛的费用。
为召开第1届全运会,基督教青年会共承担了2500美元的经费开支。全国委员会由5个区域的体育委员会主席组成,全国委员会主席则由这次运动会的发起者——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爱克斯纳担任。
第1届全运会原名“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认为“第1届全国运动会”。参加第1届全国运动会比赛的共有140名运动员。他们分别是代表华北地区的有20人;代表上海地区的有40人;代表华南地区的有28人;代表吴宁(苏州、南京)地区的有31人;代表武汉地区的有21人。
比赛共设田径、足球、网球、篮球4个大项。其中田径赛又分成3个组别,即田径高等组分区赛、中等组分区赛和全国各校联合赛。田径的径赛类项目有50、100、220、440、880码跑,120码栏和880码接力跑;田赛类项目有跳高,跳远、撑竿跳高和12磅铅球、12磅链球。成绩的录取则以前三名为限。
其团体计分方式以5、3、1计算,即第1名得5分,第2名得3分,第3名得1分。最后以团体总得分最多者为锦标队,奖给银杯一只。大会田径赛的全国高等组锦标队是上海地区代表队,计获得52分;全国中等组锦标队是华北地区代表队,计获得39分;全国学校联合组锦标队是圣约翰大学代表队,计获得37分。对于田径赛的个人选手,大会分别奖以金牌、银牌和铜牌。
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足球比赛冠军是华南地区代表队。篮球比赛冠军是华北地区代表队。网球进入复赛的最后四名选手则全部是圣约翰大学学生,所以它的最后冠军则应该是上海地区代表队。
第1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坚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原则,参赛选手几乎全部来自学校。此外,由于它的发起者是青年会系统的来华工作人员,因此,参加的选手也大都来自青年会系统和教会学校,比赛场上使用的都是英语。但是运动员头上拖着长辫子,嘴上高呼祝皇上和皇太后万寿无疆,却又成了这届体育运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据说在5天的比赛中,观众累计达到了4万多人。1910年10月18日的《申报》曾以“各界之观会热”为题、详细报道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学校组织前往观赛的情况,包括一些女子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盛况空前。从此以后,一个以奥运会形式为蓝本的体育赛事活动,便逐渐正式走向了全中国。
2、民国成立举办的首届全运会——第二届全运会第2届全国运动会于1914年5月21一22日在北京天坛举行。
这实际上是民国成立以后举行的首届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体育竟进会负责操办。本届比赛仍然采用清末举行的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办法,将全国划分为东、西、南、北4部,各部仍然以着有颜色的标带来作为标志相互区分:华东为黄色,华西为红色,华南为绿色华北为白色。运动会设置的比赛项目有6大类:田径赛、足球、棒球、队球、篮球和网球。
计分大体上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方法,田径赛的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第1名5分,第2名3分,第3名1分,除此而外,其他项目每项第1名3分、第2名2分,第3名1分。球类运动的计分方法则另有一套:足球、棒球、队球(排球)和篮球这4个项目的第1名计5分,第2名和第3名不计分,这显然是因为参赛单位过少的缘故。
网球的计分也与其他不同:无论单打还是双打,第1名计3分,第2名计2分。有一种说法认为,第2届全运会的人数不及第1届的多,特别是华南,只有两名运动员参赛。可是另一种说法认为,第2届全运会时,来自东西南北4部的田径运动员就达到了96人,加上球类项目的运动员,总人数应该超过了第1届全运会,而且这些选手都是通过层层比赛精挑细选出来的各路好手,可以说代表着当时旧中国的最高竞赛水平。
例如,北京为了迎接本届比赛,先期举行了两次比赛。民国成立以后,北京市政府就开始注意提高体育竞赛水平,师范学校也设有体育专科,能够被选拔出来参赛的体育人才开始增多。因此,在第2届全运会开幕前两天,北京市在5月18日和19日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名称是“第二次北部联合运动会”,目的是选拔参加全运会的选手,接着在20日又举行了一次北京教育运动会,顾名思义,是从学生当中挑选优秀体育人才。
第2届全运会的组织者是由美国人担任负责人的“北京体育竞进会”,也就是说,全运会的实际组办者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侯格兰德,他担任本届全运会的名誉秘书。由于负责人和裁判工作都是由基督教青年会的外籍干事担任,所以组委会安排汤化龙担任名誉评判长,凌善昭担任评判长,这大概是为了表明国人在组织运动会当中的作用是不能轻视的。
本届比赛设置的项目有田径、足球、排球、篮球、棒球和网球6项。田径项目包括100码、220码、440码、880码、1英里、5英里、220码低栏、120码高栏,跳高、跳远、撑竿跳高、铅球、铁饼、半英里接力、1英里接力、五项运动和十项运动。
运动会开幕的第一天,中外人士和众多观众到场,根据粗略的统计,有15000余人。设在天坛的大会会场本来并不大,在看台上还分设有头等座、优待座、普通座,座无虚席,站着观看比赛的观众则更多,显得异常拥挤,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容足之地,观众密切关注着比赛进展,不时地报以热烈掌声,为选手们助威,也为运动会增色不少。比赛第二天有一支由美国人组成的排球队到赛场进行表演,格外引人关注,使得赛场里面充满了活跃的气氛。两天的赛程虽然较短,可是选手们经过奋勇拼争,也取得了不少的好成绩。
华北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包揽了田径、篮球、棒球、排球和网球双打的冠军。仅仅是田径赛,华北队就获得17项中的13项冠军。
本届全运会的大会职员、裁判员,仍多洋人。与第1届一样,无女子参加比赛。
3、中国人真正举办的第一届全运会——第三届全运会第3届全国运动会于1924年5月22一24日在湖北武昌举行。
由熊秉三担任会长,张伯苓担任总裁判长,裁判员除游泳及棒球两项聘请了三四名外国人,其余都是由本国人担任。参赛单位有华东、华北、华南、华中4区,选手共计340余人。华东区包括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华南区包括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地区和菲律宾华侨,华北区包括直隶省、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北省,华中区包括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
当时东北地区和西北的几个省份地理位置遥远,经济不发达,竞技水平较低,没有被列为参赛地区。菲律宾华侨青年会派遣了一支篮球队来参加比赛。本届全运会除了正式的比赛项目,还有女子球术、童子军表演、国操、器械操等运动。
包括外国友人在内,每一天到场参观的人达到了四五万。颁奖和计分方法都与如今的方法比较接近,设有全国个人奖和团体奖,下面又分为省奖和区奖,分别根据获得优胜数目的多少来计算。计分方法则采用“五三二一”制。
比赛结果是华东区获得足球、棒球及网球双打的优胜;华北区获得田径赛、篮球及网球单打的优胜;华中区获得游泳的优胜;华南区获得排球的优胜。根据统计结果,华东区和华北区各获得两个半锦标,成绩是相同的。
可是按照远东运动会章程的规定来衡量,成绩相同时以获得田径赛锦标者为优胜,于是第3届全国运动会的团体第1名是为华北区,而华东区屈居第2名,第3名是华中区,第4名是华南区。最后田径赛的个人总分第1名被东南大学的吴德懋夺得。
本届大会,华南队除了选派排球、篮球及少数游泳、田径的选手参赛而外,其他如足球、棒球、网球等都没有参加,这件事情让有识之士感到遗憾。而且大会各项比赛的成绩也不突出,与日本和菲律宾相比较,差距很大。尤其是游泳比赛的差距更为显著。除了这些遗憾而外,当然也有值得庆贺的方面。
其一是比赛项目的设置比较完备,为了参加远东运动会,所有的项目都参照设定,包括已经有的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和网球6项,又增设了游泳、拳术、童子军表演、体操4种。田径赛中增设了三级跳远、标枪,取消了1英里赛跑,新增设了5000米赛跑。
其二,参加者较为踊跃。因武汉市的地理位置比较理想,九省通衢,来去方便,所以参加比赛的人成倍增加,各代表团总人数加起来达到了700余人。除了国内选手,海外归国华侨也参加了本届全运会:菲律宾华侨选派的选手有7人;吉隆坡则选派女青年会会员参加国术表演比赛,并获得团体第2名。
其三,在旧中国历史上首次有女子选手參加比赛。从本届全运会开始,我国的女子选手开始正式参加篮球、排球、棒球(实为垒球)的比赛。可是由于对这种大胆的尝试有所保留,所以给女选手只颁发奖品却不判定名次。后颁发锦标。其四,以前的比赛因为是由基督教青年会的外籍人士,特别是英美国家的人士在主办,所以量度单位全部采用英制,从本届比赛开始,改用全世界通用的公制单位。
田径比赛的计分,分为区与省两种,其排序如下:获得区奖第1名的是华北区,113分;第2名是华东区,108分;第3名是华中区,28分。
获得省奖第1名的是江苏省,101分;第2名是直隶省,83.5分;第3名是湖南省,22分;第4名是山东省,21.5分。
田径个人总分第1名是吴德懋(东南大学),共计25分。
获得省奖和区奖的单位及得分:区奖第1名华中区,42分;第2名华南区,27分;第3名华东区,8分。
省奖第1名湖南省,39分;第2名广东省,21.5分;第3名江苏省,8分。获得个人总分第1名的选手是刘焕新(广东省),6.5分。
足球:参加比赛的单位一共有4个,即华东、华北、湖滨大学和文华大学。比赛结果是:华东对湖滨大学12:0;华北对文华大学3:0;华东对文华6:1(决赛),最后华东夺得冠军。
棒球:参加比赛的单位只有两个,即华东与华北。两队之间一共比赛了两场,每一场打9局,第一场,华东以12:8获胜:第二场,华东再度以6:5获胜。华东夺得冠军。
篮球:参加单位有华北、华东、小吕宋华侨青年会、华南(广东培正学校)、华中(文华)及贵州6支球队。比赛结果是:华北对华中32:22;小吕宋华侨青年会对贵州97:3;华东对小吕宋华侨青年会31:23;华北对华南38:22;华北对华东21:18(决赛)。最后华北夺得冠军。
排球:参加单位有华南;(广东培正)、华北、华东、汉口青年会4支球队。比赛结果是:华南对汉口青年会21:2、21:1;华东对华北21:2、21:14;华南对华东21:17、21:4(决赛)。最后华南夺得冠军。
网球:网球比赛分单打与双打两种形式,参加单位只有华北和华东。决赛结果是:单打,华北时昌黎对华东陈乃新3:0;双打,华北乔铁汉、时昌黎对华东黄保廉、陈乃新1:3。单打冠军被华北夺得,双打冠军被华东夺得。
此外,本届比赛增设了女子球术、童子军、国术操、器械等运动项目的表演,为大会增色不少。
4、第一次由政府举办的全运会——第四届全运会第4届全国运动会是1930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首次以政府名义组织召开的体育运动会。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曾于1928年秋作过一次董事会决议:准备将第4届全运会放在1929年的10月于广州举行,但因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坚持要求将这届全运会放在浙江举办,其理由是利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的时机举办全运会,因而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为了承办好这届运动会,浙江省政府精心地做了准备,不仅专门成立了全运会筹备处,而且专门聘请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大会的名誉会长,从而第一次在全国运动会上强化了体育的国家意识。
这届运动会在杭州梅东高桥军营操场辟建了运动场,并借用了之江大学的游泳池为游泳比赛场。为了能使第4届全运会与远东运动会对口,这次全运会首次改为以省、市为单位组队参赛。大会将田径与全能分设锦标,并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实际参赛的单位最后共有14个省、7个特别市和日本神户华侨队,总计22个单位。
运动员人数为男子组1219人,女子组498人。运动会项目男子组有田径、全能、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棒球,共8个锦标:女子组有田径、篮球、排球、网球,共4个锦标。
竞赛结果:
男子组辽宁获田径锦标,上海获全能锦标,香港获游泳、棒球锦标,天津获篮球锦标,广州获排球、网球锦标,总锦标被上海夺得:女子组哈尔滨、广东并获田径锦标,北京获篮球锦标,广东获排球锦标,天津获网球锦标,总锦标被广东夺得。
第4届全运会在组织工作上有些混乱,如女子200米接力赛跑,裁判员判决不出第一、二的名次;男子1000米,记圈员发生错误;发令员技术不高,被运动员“赏了一个大耳光”;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闹“裁判不公”,裁判员因怕挨打,逃到看台下面,但仍被抓出“痛殴一顿,头发被抓落一片,弄得该裁判员昏迷不省人事”,反映了当时竞赛道德的缺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参赛的有各省、市、自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等29个单位10658人。比赛项目36项,表演项目6项。有7人4次打破世界纪录,664人884次打破106项全国纪录。大会向建国10年来打破世界纪录和获得世界冠军的40多名运动员颁发了体育荣誉奖章。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