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雁门太守行古诗和译文,边塞诗词赏析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古诗和译文,边塞诗词赏析雁门太守行照例先了解作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前记

戈壁的天气虽然不像大海那样跟小姑娘似的,但也总非一个劲儿地灿烂着瓦蓝的笑脸,这不,在我出来透风的时候,突然乌云如盖,大风咋起,盛夏时节,却给人一种飒然秋凉的感觉。不由得想起“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诗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同样也是一首边塞诗。接下来就一起回味一下“诗鬼”李贺的这首浓墨重彩的边塞战争诗吧!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照例先了解作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为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个诗人可不简单,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作品集为《昌谷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便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在风云变幻中,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烘托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角声呜咽鸣响。敌军仗势强攻,守军奋起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渲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白天角声满天,夜晚的战场,塞上燕脂也为之失色。“燕脂,谓燕脂山所产之草”,夜间寒冷,故红草凝冻成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末二句点出主题,表达“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玉龙,剑也。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古诗和译文,边塞诗词赏析雁门太守行(1)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诗中的向日有的版本中记作向月,塞上记作塞土,本版引自全唐诗文,亦是最常见版本。参考历代名家分析,全唐诗文应更接近诗人原意。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参考朱世英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