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明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第一研究廉官程允轩)
清正廉明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第一研究廉官程允轩)江津文化,成为每个江津教师和江津学生的文化徽章或文化胎记。也希望江津教育界能够推广文化教学,从而占据最前端的文化教改理论与实践。第一研究和第一发现的初衷,不在于抢占江津县史研究的关键内涵与关键领域,而是希望江津教育界的每位教师,能够借助这些新的思想与发现 ,运用于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在地化转变,使全国统一教材能够打上江津地域文化烙印,从而提升文化教学的品质,借助教育平台,增强江津学生的文化自信,打造具有江津文化人格的下一代。本系列拟从江津历代文人作品入手,剖析廉官、能官、隐官等不同官员和才子、隐士、普通文人等身上隐藏的具有江津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通过系列群像,让大家深刻理解江津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并通过认识地域文化基因的优劣,张扬优良基因,修改落后基因,通过重组基因编码,优化江津地域文化结构,提高江津地域文化品质。本系列新增了几个关键字:第一研究。是因为在江津,
(第一研究)廉官程允轩:刚直清贫知未来——江津历代文人群像及地域思想研究(二)
谭云籍 谭蘅君
编者按:
一个地域或最小的县域都有它的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史哲一家,文学是基础,史学是核心,哲学是高度。研究一个县域的思想史最好从它的文人开始,他们身上既传承了正统的主流思想,也打上了地域痕迹。
本系列拟从江津历代文人作品入手,剖析廉官、能官、隐官等不同官员和才子、隐士、普通文人等身上隐藏的具有江津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通过系列群像,让大家深刻理解江津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地域文化自信,并通过认识地域文化基因的优劣,张扬优良基因,修改落后基因,通过重组基因编码,优化江津地域文化结构,提高江津地域文化品质。
本系列新增了几个关键字:第一研究。是因为在江津,还没有一个文史工作者关注江津思想史,并从不同角度去研究论证。
同时本公众号还将推出“第一发现”:第一个发现江津县志文献上的内容,但江津文史研究者还没有发布的内容。
第一研究和第一发现的初衷,不在于抢占江津县史研究的关键内涵与关键领域,而是希望江津教育界的每位教师,能够借助这些新的思想与发现 ,运用于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在地化转变,使全国统一教材能够打上江津地域文化烙印,从而提升文化教学的品质,借助教育平台,增强江津学生的文化自信,打造具有江津文化人格的下一代。
江津文化,成为每个江津教师和江津学生的文化徽章或文化胎记。也希望江津教育界能够推广文化教学,从而占据最前端的文化教改理论与实践。
图注:《程允轩公墓志铭》截图第1页
程源家族祖先的迁移路径、人物秉性、家族教育、成员共性等,《江津县志》文献有完整记载。这为研究江津地域文化和江津家族文化留下了珍贵史料和文字样本,也为我们提炼总结江津程氏家族之族性族风族品,提供了素材。
程源爷爷去逝后,程源写了《程允轩公墓志铭》,记叙其家族迁移史和程允轩的人格魅力。
程氏作为“江州望族,其支庶繁衍万有”。但明末战争带来的惨状却是“甲申,燕京失守,蜀旋破,三川鞠为茂草,人物殚绝其间”,程氏家族众多族员“奇乱后,销沉殆尽”,而程源兄弟等人尚存。程源极为感动,谢天恩祖荫,“邀天之厚,祖宗之荫,复归而拜祖墓于荒森空谷间,可谓幸矣。”
图注:《程允轩公墓志铭》截图第2页
首先看看程氏祖籍的迁移路径。
“其先河南人,宋南渡,家徽州。复自徽迁楚之麻城孝感乡。”程氏为中原河南人,北宋靖康耻后,南宋偷安杭州,程氏迁居徽州。再由徽州迁移到湖北麻城孝感乡。
元末徐寿辉起义时,入川始祖程辛二“避乱入蜀,寓渝之巴县双溪蛮洞口,又自巴迁津邑,世居五岔”。对元末入蜀避战移民文化,当今学者多有研究,比如西南大学历史学院裴一璞就作了一个移民统计表。
这个表统计了江津10多个家族的迁移情况,江津是三峡移民最多的区县。它说明江津具有独特的移民文化环境:四面水路,交通方便,同时山高林茂,也是避战圣地,战时平时皆可居。江津保留了从秦汉以来历朝战乱从陕西南下或从江淮入蜀避战的名门望族之文化血脉,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文脉芯片”所在地(今后专文论述)。
可惜这张人文名片,江津地方史学研究者从未提炼并认知它。所以江津的对外文宣口号,永远是毫无地域文化特色的“四面山水,人文江津”。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无个性文化形象,殊为可惜。
图注:《元代移民三峡情况》中,移民江津统计表1。
图注:《元代移民三峡情况》中,移民江津统计表2。
其次是程允轩学霸式智慧及学问之道。
程氏家族进入江津后,“代有显者”,每代都有做官的人,于是逐渐成为江津望族。“十传至曾大父”,即曾祖程方,已官至“荣禄大夫”,明朝为“从一品”。
这时程氏已经进入官宦之家。古代这样的家庭也必是书香之家。所以到程源爷爷程允轩时,不仅“生面灵异”,而且成为学霸级人物:“三岁诵唐诗,即能上口,十五而学,大进。”以至“学使”一到,便要“赏之”的程度。
30岁时,“举明经”,已通过明经科考试。选择闭门研习,“直宗考亭”,以朱熹“考亭学派”为学习对象,追求朴素淡雅文风。从生活中学习“洒扫应对,以至忠恕”之道,日积月累,到晚年豁然开明,感知天命,得天道阳刚之悟。同时博览群书,“旁究诸子百家,天官律历诸书,无不极其精微”,学问宏博精深。
图注:《程允轩公墓志铭》截图第3页
第三是程允轩刚直清廉,不同流合污的为官之道。
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修炼出来的古代学人,自然是“性仁恕,不履非礼,不折方长”,本性仁厚,爱民惜物,极有原则。
因此,当他“四十始仕,授顺天府通州”时,绝不做贪官污史,不搜刮民脂民膏。面对“州故多例银”的顺天府,“到任日即革去十万余两”例银。领导一看,这人不利串通做弊,“旋改山东滨州”,将其支走。
没想到滨州“有泰山香税,每季得羡七千余”,也是一个香饽饽。面对这种集体贪腐,“大父又革之”。当权者“谓其矫,奏移道州”,再次被赶走。
一心为民,必得回报。“甲申之变”后,程源由北向南,过山东滨州时,遇险于他爷爷祠堂下。当地父老暗中得知他是程允轩之孙,于是与滨州大侠杜山公等人一起,帮助程源脱险。
程源在《孤臣纪哭》中这样记叙:“滨州为予祖允轩公旧治地,其父老道德政凿凿,予不能隐姓名,乃造耆[qí]祝所展拜谒,百姓顾予,有泣下者。”
程允轩做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即“守道”,负责掌管一省财政民生,仅一年,因公正爱民,行不言之教,竟然监狱一空,再无犯罪,这又不合上官之意。于是程允轩拂袖而去,归隐山中,杜绝车马。
一次有偷儿潜入卧室,竟无一值钱的东西可拿,程允轩笑着把他打发走了。可见其清廉之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眼中有百姓,心中有信仰。对于从小在官宦望族之家长大的人来说,能过这种清贫生活,实在是个人道德修养精纯之结果。
程允轩曾在山野间策杖行走,有人误撞手杖,伤其脸颊,后知道是程允轩,连忙谢罪道歉,不再计较。
图注:《程允轩公墓志铭》截图第4页
最后是程允轩的预见力和对时局的洞察力。
神宗末年,号称天下太平。但程九轩独独对人说:“国家法律已经衰落至极,我已经老了,我担心天下已经逐渐无药可救了。”
对此,程源大发感慨:以前有人说谢叠山20年前能推断宋亡,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能推断明坏,敬畏他们的百姓视之为神一样的存在。但程允轩能在四、五代人之前就推断国势结局,还能洞察其原因,这就不是故纸堆那些做小学问者所能揣度效仿的了。
图注:《程允轩公墓志铭》截图第5页
程允轩“万历壬子十月终正寢”,即死于公历1612年。死后哀荣备极,民极感之,“合邑为之罢市”。
古代知识分子多通《易经》,程源父亲程脱凡亲自占卜取地,选在“祖地之旁,青龙山之址”。
作为传统士大夫,程允轩留下了诸多著作,有《正学集》《枫林杂咏》《史抄五经补疏》等书。
图注:《程允轩公墓志铭》截图第6页
附:《程允轩公墓志铭》全文及注释
程允轩公墓志铭【明】 兵部尚书 史部尚书 大学士 程 源
整理 谭云籍 谭蘅君
礼,孝子不敢诔1其新,孝孙不敢诔其祖,明公也。孝子亦不敢状2其父,孝孙亦不敢状其祖,明私也。公私之间,天理人情之极至也。
甲申,燕京失守,蜀旋3破,三川鞠4为茂草,人物殚5绝其间,贤士大夫懿德嘉行6,无与称述者。
程宗7为江州望族8,其支庶9繁衍万有,奇乱10后销沉11殆尽。惟不肖孤12源等,邀天之厚,祖宗之荫,复归而拜祖墓于荒森空谷间,可谓幸矣。而大父之迹13又不可不传,惧其久而淹也。谬托公私之谊,姑誌14一二,以诏15后世之为子若孙者。
先大父讳大猷,字允轩,其先河南人,宋南渡,家徽州。复自徽迁楚之麻城孝感乡。徐寿辉兵起,始祖程辛二府君16避乱入蜀,寓17渝之巴县双溪蛮洞口,又自巴迁津邑,世居五岔。代有显者18,十传至曾大父19,荣禄大夫,讳方。
先大父生面灵异,三岁诵唐诗,即能上口,十五而学,大进。学使20者至,辄21赏之。三十举明经22,选闭门学道,直宗考亭23,其学自洒扫应对,以至忠恕,一贯皆寸积铢累24之,晚而豁然于天命乾道25之旨,旁究诸子百家,天官律历诸书,无不极其精微。
性仁恕,不履26非礼27,不折方长,四十始仕,授顺天府通判,州故多例银28,到仁(任)日即革去29十万余两。当事以不利上下手30,旋改山东滨州。州复有太山31香税32,每季得羡七千余。大父又革之。当事谓其矫33,奏移道州。
犹记闯賊陷京,不孝孤自此趋南,过滨州难34于大父祠下,其父老间知35为源,卒与滨之大侠杜山公等脱源于险,则知大父之德之入人深也。
守道36一年,不言而化,狱门遂空,又不合上官。拂袖归屏37,居山中,绝车马迹。有偷儿入卧,无所有,大父笑遣之。尝策杖行野外,人误触之,伤其颊。后知为大父,谢过不遑38,弗计也。盖其物我无间之一端云。
时神宗末年,号称太平,大父独谓人曰:“国家法度凌夷39已甚,吾老矣,吾患天下之渐不可为也。”昔人谓谢叠山40推宋于二十年之前,谓王弇州41推我明坏于不足,畏之百姓皆有如神之哲。先大父能推国势于四五代前,则又洞观42治乱之原,非近小学问之可擬43者矣。
大父以万历壬子十月终正寢,合邑为之罢市。先大夫卜兆44于祖地之旁,青龙山之址。
其所著有《正学集》《枫林杂咏》《史抄五经补疏》等书,不孝孤远宦燕粤,蜀破无一存者。时合族仅满百,略誌以俟后人,而僣45为之铭曰:道大而德渊也,不必其已享46也。学绝而诚,神也,不必其名居也。其源也,天有为也;其流也,天有以也,非九六之所能与也。佑启我后人无疆也。
程允轩公墓志铭全文及解释标注
注释 简释
1、诔:叙述死者事迹表示哀悼。
2、状: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
3、旋:不久。
4、鞠:弯曲。
5、殚:尽。
6、懿德嘉行:美好的道德品行。
7、宗:家族。
8、望族: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 。
9、支庶:宗法制度谓嫡子以外的旁支。
10、奇乱:指甲申之变,明亡。
11、销沉:衰退没落。
12、不肖孤:不肖,指不才,不贤,没出息。孤,我。
13、迹:生平事迹。
14、誌:记载、记录。通“志”。
15、诏:告诉。
16、府君: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
17、寓:居住。
18、显者:富贵显达的人。
19、曾大父:曾祖、祖父的父亲。
20、学使: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
21、辄:就。
22、举明经:通过明经科考试。科举考试分明经、进士等科。
23、考亭:建阳市潭城街道考亭村地处建阳西南,距建阳城关约4公里,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曾在此聚众讲学。此后因以“考亭”称朱熹,其治学思想及实践称为“考亭学派”。
24、寸积铢累:形容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
25、乾道:天道,阳刚之道。即自强上进之精神。
26、履:履行。
27、非礼:不符合礼义。
28、例银:依照惯例应该给予的银两。
29、革去:革掉,去除。
30、上下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31、太山:太通泰,指泰山。
32、香税:香火税。
33、矫:矫情。
34、难:遇险。
35、间知:暗中得知。
36、守道:明朝时,布政使(掌管一省财政,民生)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
37、归屏:归隐。
38、谢过不遑:谢罪道歉。
39、凌夷:势微、衰落。
40、谢叠山:江西省弋阳县周潭乡人,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在中国历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并誉为爱国主义的“二山”。1289年4月,谢叠山在被关押的元朝大都悯忠寺绝食殉国。
41、王弇州: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42、洞观:透彻地了解;深入地观察。
43、擬:揣度、打算。摹拟、仿效。
44、卜兆:指占卜时甲骨上预示的吉凶方面的信息。这里指占卜取地。
45、僣:超越本分。
46、享:享祭。
47、九六:灾难或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