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家和”赢在“转观念”不在门路上费工夫话题由来年轻干部责任大、担子重、工作忙,又普遍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爬坡期”,面临的事业家庭矛盾尤为突出。令人欣慰的是,武警兵团指挥部七支队100余名年轻干部大多家庭幸福、夫妻和睦、事业有成。对此,官兵称道最多的是,支队政委敬海友帮大家念好了“家和经”。爱人就业

武警兵团指挥部七支队政委敬海友真情温暖基层

帮年轻官兵念好“家和经”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牛小龙、陈斌、

特约记者李海 责任编辑:王鹏

话题由来

年轻干部责任大、担子重、工作忙,又普遍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爬坡期”,面临的事业家庭矛盾尤为突出。令人欣慰的是,武警兵团指挥部七支队100余名年轻干部大多家庭幸福、夫妻和睦、事业有成。对此,官兵称道最多的是,支队政委敬海友帮大家念好了“家和经”。

爱人就业

不在门路上费工夫

“家和”赢在“转观念”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1)

网络配图

军嫂杨玥随军前,在江苏扬州一家企业上班,待遇优厚。符合随军条件后,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她毅然辞掉工作,办理了随军手续。夫妻团圆的生活是美好的,可作为女强人的她对失去工作总觉得有些遗憾。妻子这一心结,也让丈夫夏存喜颇感愧疚。

夏存喜的心事,瞒不过“火眼金睛”的敬海友。谈话中,敬海友帮夏存喜指点迷津,鼓励他不妨“转念”想一想:“靠政策安置就业难度大,驻地也难找到心仪的工作,你爱人素质能力不错,何不自主创业呢?”一番交流过后,夏存喜顿时豁然开朗。几经丈夫鼓动,杨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筹资办起了广告喷绘店。她凭借诚信经营和过硬技术,喷绘店很快小有名气,回头客越来越多,当年营业额超过10万元。妻子就业难题解决了,夏存喜干工作劲头更足,当年荣立了三等功。

受职业所限,军人安置家属大都缺少门路。敬海友引导大家一靠政策支持,二靠组织帮助,不在所谓门路上费工夫。

说起组织帮助,十二中队指导员曾胜感慨更多。1.75米个头的曾胜,精神帅气。去年6月1日,他却向教导员孟祥国“倒苦水”。

曾胜的恋情可谓一波三折。本来他与女友余梁音一个精神帅气、一个楚楚动人,人称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曾胜的部队远在大西北,让女方父母很不踏实。

后来,女方父母见两人确实感情深厚,也不忍“棒打鸳鸯”。这时候,两位老人有意无意地开始担心起两人成家后,女儿工作怎么安排,小家有没有房子。

孟祥国及时将曾胜的烦恼报告支队。敬海友分头找班子成员商量,大家意见一致:“赶快行动起来,一定帮一帮小曾。”不久,两个好消息接踵而至:余梁音随军后的工作安排有了眉目,曾胜还获准休假看望准岳父岳母,商量婚礼举办的具体事宜。

夫妻团聚

不因为分居闹生分

“家和”赢在“小确幸”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2)

网络配图

结婚以来一直分居,夫妻俩感情还新美如初,秘诀是啥?特勤中队中队长张广勇妻子杨俊的回答是:尽管分居,可他很懂得浪漫!

婚前,杨俊几个闺蜜担心她“嫁给当兵郎,常年守空房”,日子肯定难过。令杨俊意外的是,结婚好几年,丈夫一直挺浪漫,定期在部队网络学习室跟她视频聊天,那种感觉“就像在身边一样”。

张广勇的浪漫,也是敬海友教出来、带出来的。

前几年,支队已婚干部离婚率有所增加,有个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干部,本来立志在边疆干一番事业,可因恋爱屡屡受挫,最终含泪离开部队。敬海友调研发现,已婚干部和爱人相聚的日子普遍较少,探亲休假制度也打了不少折扣。鉴于这种情形,他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办好两件事:建设网络学习室,开通网络视频功能;严格落实探亲休假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实行“分段”休假。

这些办法让基层官兵直接受益。张广勇工作生活两不误,所带中队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个人还在武警部队“魔鬼周”极限挑战中夺得“勇士勋章”;杨俊也生下了可爱的小宝宝,一家人其乐融融。支队作训参谋赖丙阳的小家在另一个城市,路途不近不远。婚前,两人约定:平时闲暇多联系,妻子杨娜“串休”到部队探亲,与丈夫团聚。婚后,赖丙阳业余时间能与杨娜视频聊天,每年还能“分段”休假。杨娜“那一头”负责操持家务,赖丙阳“这一头”负责保家卫国,夫妻俩的“小确幸”着实令人羡慕。

支队机关距乌鲁木齐市不足半小时路程,起初,干部有家不能回,下班后只能耗在机关。敬海友提出:“军人职业特殊性决定了要比常人多一些分居、分离的煎熬,但组织上有义务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分居和分离。”支队在严格落实战备执勤比例和有关规定的同时,正式开通了“幸福小班车”。从那以后,多数干部家庭更和睦了。一度夫妻冷战的十中队中队长王祥奎一家,还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五好文明家庭”。

恪守孝道

赡养老人不留遗憾

“家和”赢在“新时尚”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3)

网络配图

任务繁重,远离老家,父母无人照顾。勤务中队指导员席耿亮为此苦恼不已。

敬海友利用周末时间,与干部股一起为席耿亮的父母联系驻地环境优越的敬老院。老人住进敬老院,洗衣、做饭、洗澡等日常生活,有护工代劳服侍,平时还有一群“老伙伴”陪伴。席耿亮干事业少了“后拉力”,闲暇之时还能看望父母、弥补孝心。

老龄化浪潮涌来,大多数年轻干部面临赡养老人和打拼事业很难兼顾的矛盾。

今年,支队干部胡智也遇到这样的难题。敬海友指导他与父母沟通,将家里十几亩地停耕转租,租金用来为父母进城租护工,老人家衣食住行得到了更好保障。前不久,胡智还为父亲报名上了老年大学呢。

作为军人忠孝难两全,怎样才能不留遗憾?敬海友的回答是:“让老人过得体面,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有尊严。”他倡议干部家属建立“我们是一家”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家属们互帮互衬,部队领导定期反映年轻干部的表现。浏览微信群,远在千里的家属“像在身边”。为了在微信群里多给家人“报喜”,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工作起来更卖力。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4)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5)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6)

敬海友(1970.7),男,汉族,甘肃甘谷县新兴镇苟家村人,1989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大学学历,上校警衔。历任武警兵团总队战士,排长,指导员,干事,组织股长,纪检科长,组织处长,支队政委等职。在疆30年,先后在参与处置新疆“7.5”事件;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国家召开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五国会议等大项工作中,担任支队基指首长,负责乌鲁木齐环线安保活动,取得卓越成绩,为新疆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致敬单兵作战的感人事迹:天南海北甘谷人(7)

甘谷人,号称甘肃的犹太人,他们吃苦耐劳,他们走南闯北,自强不息,从祖国的西北边陲到发到的沿海城市,寒冷的东北平原到高速发展的珠三角,到处都有他们奋斗的身影。

甘谷在线为了展现甘谷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面貌,为了挖掘甘谷精彩,铸就甘谷辉煌,让世界了解甘谷,让甘谷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甘谷人的新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甘谷人的发展斗志,甘谷在线特开设《天南海北甘谷人》栏目,不限职业,不限年龄,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打工仔,是官员还是学者,只要你是在外奋力拼博的甘谷人,甘谷在线小编都会愿意将你的故事和你的精彩展现给家乡父老乡亲。

投稿邮箱:

312078838@qq

4374012@qq

【天南海北甘谷人】往期内容

老军人的情怀——原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张臣刚

原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 —— 石新贵

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

用生命丈量信念的西王家硬汉子 —— 史林杰

奋斗成就人生 —— 艾建兵(马务寺)

种菜能手 —— 颉建明

勇追泰拳梦的金山少年 —— 张强强

特别版:致奋斗在吴忠的甘谷人

清末学者巩建丰九世孙 —— 巩作义

追逐光影的北漂男人——段顺平

陇右左刀客 —— 马宏伟

陇人娇子、中国最美快递员——王小敏

钟情钟馗赤子心----访甘肃钟馗画名家野風

远在哈萨克斯坦的甘谷女强人胡反挖

挑战激光极限的甘谷男人——魏志义

大庄席掬粪和他那放羊的小姑娘

奋发图强的大石李川创业军人——李小刚!

甘谷八里湾中岔飞出去的鸿雁——张桂棠

甘谷吹响的儿子-----大石乡曲坪村刘元平教授

姚庄少年的北漂电影梦

悉心问道,落墨传情——记甘谷金山青年画家王渊皓

西北地区唯一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好医师奖(金刀奖)"主任医师一一王云

被联合国授予“维和勋章”的甘谷军人巩保军

陇上武林骄子 —— 金云龙

刀尖上的舞者——礼辛尉克敏

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 —— 牛海桢(新兴七家村)

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 八里湾马崇武

甘肃省名中医,省中医院出名的“慢郎中”—— 张志明(金山)

劳谦谨敕成医者 —— 刘家庄刘铭锐教授

85后“环境工程学”博士,新兴镇刘家庄刘鹏的“魔术”创业旅途

男科专家 —— 马鹏程

Google(谷歌)中国研究院院长张智威教授

致富不忘家乡的新兴镇好男儿王杜林

艺舟荡双楫----刘云鹏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

最是“墨”香能致远——记著名军旅书法家谢兴平少校

真菌奥秘的探索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 博士 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会员 张世奇

向往大海 追逐梦想的甘谷汉子——杨克勤

白衣丹心铸大爱 —— 记兰大二院皮肤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大像山镇骆志成

天山脚下的创客 —— 从农民工到商会会长的王永福

甘谷飞出的百灵鸟——记著名青年女歌唱家黄春燕

来自甘谷的中国名医——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荣

怀揣梦想 锲而不舍——上海欧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礼辛乡董渠村-李滨皓

勇敢放弃铁饭碗从零开始的蒋家庄男孩——蒋凯

一代国学大师——雒世铭

与恐龙打交道的甘谷籍著名科学家 —— 汪筱林

甘谷籍著名学者、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教育处负责人汪金国

甘肃测绘事业的开拓人之一 —— 甘谷名士 张志正

美国杰出青年科学家 —— 原迎春教授

四中娇子——甘谷籍著名科学家彭应全

虫子的敌人 —— 甘谷籍昆虫学科学家张新虎

一心向佛的金山少年 —— 净土寺住持海正上师

古建筑画师 —— 磐安杨家村何云

甘肃省政协常委、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 —— 六峰新村郭顺林

我国首例克隆牛和转基因克隆绵羊的骨干研究人员 —— 苟克勉

磐安谢家坪的仪器仪表专家 —— 漆随平

牛眼看世界•影像兵团 —— 牛想伟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 —— 汪晓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