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奶奶安慰南孙:流金岁月里一团乱麻的家庭
流金岁月奶奶安慰南孙:流金岁月里一团乱麻的家庭母亲保护孩子被视为本能,但是女人一旦结婚就不可能脱离家庭。如何在长辈和孩子之间两全成为了很多母亲的心病。生不出男孩的妈妈,会因为家庭和邻里留言变得自卑,孩子是最能感知母亲情绪的,母亲的自卑更多的是会传递给女儿。这又是一场悲剧的延续,还有大把的人因为性别自卑,只是我们生活在父系社会中,物化女性也是几千年养成的。所以今天才会有号召女性权利的出现。戴茵可以说是很多妈妈辈的投影,在家里不能反对长辈,对自己的丈夫也是恭敬多余爱慕,当子女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也不敢申诉。或许你可以拿男女平等、女性家庭地位高来反驳我。只是在稍微落后的地区,这样的话更像妈妈辈们梦里的情景。网络上四川女性地位高的言论铺天盖地,但是我眼见的是成家的女性大多数都服从男性。还有的地方仍然以生不出儿子为耻,这大概就是现实了。南孙的家庭环境一旦放大,不就是整个社会的写照吗?重男轻女、没有话语权的女性、不受重视的女性、感情淡化的夫妻....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Doris妈妈说育儿” “陪宝宝读童书”。
最近热播剧《流金岁月》为我们展示了富贵人家的舒适生活,平民阶级的八面玲珑 ,剧里更是对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闺蜜情,家庭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细腻的展示。大家纷纷调侃“南孙不就是我吗,就是比我漂亮比我有钱”。
南孙是这个人物集合了大众与精英的特点,优越的出生,顺利的成长历程,令人羡慕的闺蜜......但是反过来说她也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奶奶,两段不顺利的爱情和巨额的负债。要不说老天都是公平的,连剧里的人物也摆脱不了。
这样的家庭是助力也是负担,奶奶不喜欢的是她的性别,这没法改变,连父亲也对自己喜欢的男人抱有很大的意见,并且根源还是因为“钱”以及“门不当户不对”。而自己的母亲,只算得上是一个在家里说不上话的中年妇女。南孙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戴茵可以说是很多妈妈辈的投影,在家里不能反对长辈,对自己的丈夫也是恭敬多余爱慕,当子女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也不敢申诉。或许你可以拿男女平等、女性家庭地位高来反驳我。只是在稍微落后的地区,这样的话更像妈妈辈们梦里的情景。网络上四川女性地位高的言论铺天盖地,但是我眼见的是成家的女性大多数都服从男性。还有的地方仍然以生不出儿子为耻,这大概就是现实了。
南孙的家庭环境一旦放大,不就是整个社会的写照吗?重男轻女、没有话语权的女性、不受重视的女性、感情淡化的夫妻......有的南孙和剧里一样闪闪发光,有的南孙却不得不堕落,成为夫权下挣扎的灵魂。或许南孙出落的落落大方应该归功于母亲对她的保护和教育。在面对上一辈不要脸的时候,很多母亲都只能转向教育子女。
我很好奇为什么戴茵这样一个贵妇会钟情于麻将,后来逐渐明白或许是为了逃避奶奶的各种白眼和打发寂寞,她曾说过 :'唯一受我管的,不过是麻将桌上的十三张牌”,就连母亲的战场——厨房,她也没有自主权。
生不出男孩的妈妈,会因为家庭和邻里留言变得自卑,孩子是最能感知母亲情绪的,母亲的自卑更多的是会传递给女儿。这又是一场悲剧的延续,还有大把的人因为性别自卑,只是我们生活在父系社会中,物化女性也是几千年养成的。所以今天才会有号召女性权利的出现。
母亲保护孩子被视为本能,但是女人一旦结婚就不可能脱离家庭。如何在长辈和孩子之间两全成为了很多母亲的心病。
对于一个母亲甚至是女性来说什么是劣势的环境?我觉得应该是那种以性别作为判断的环境。重男轻女为什么能够延续几千年,一半的原因要归咎到家庭氛围里。不要让家长的区别对待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们能够准确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是平辈间的不喜欢我们只需要让孩子避开就好 但如果是长辈不喜欢孩子,那也只有老实承担的份儿。长者为大,有些“长辈”可以对一个孩子轻易定性,可以肆意表达不满,做为小辈我们很难有反抗的余地。
南孙的母亲正是没有这种魄力和能力,才让南孙一直在这样的压抑下生活了那么多年。如果恶劣的家庭氛围真的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了,一味地软弱妥协,求得长辈的欢喜是行不通的。让孩子尽快脱离这样的家庭氛围才是正确的。有的母亲认为爷爷辈不喜欢女儿是因为孩子做得不到位,其实只是他们内心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作祟罢了 。
孩子更倾向于和母亲沟通心得,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时不要教会她一味妥协屈服,要教会他们肯定自己,把关注点多多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习惯性去听别人对自己的父母评价。
我们对于教育的话语很多都难以说出口,觉得孩子自己能够明白。在中国连“我爱你”这样直白的话语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何况是那些教育孩子的言辞呢,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像隔着一层纱,越长大纱越厚。到头来没有任何一方愿意吐露心声。
确实有时候我们过分强调以身作则了,忽略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很棒。在普通人眼里一个懒惰的孩子可能一无是处,但是在一个母亲眼里他偶尔一次的勤劳值得她欣喜很久 。
既然我们那么轻易就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为什么就是 不能告诉他呢?孩子成长需要肯定,缺乏肯定的孩子难免会对自己产生质疑,对别人产生羡慕甚至嫉妒。
我们都活在世俗里,尤其是阅历丰富的家长,在成人世界里世俗是不好的,人情世故、邻里长短已经足够让人烦恼。我们总想着能多保护孩子一点,但是却忘了这个社会要求孩子早熟。对人情事故的掌握就是我们情商的评测,让孩子了解一下家庭和事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无法阻挡孩子进入社会,能做的大概就是多教他们一点规则。现实中多少孩子最终在人情世故下长大,上完大学还对社会规则一无所知。如果提前做好这些功课 孩子们过得也会更加轻松,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成家上都是很有帮助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冒险和预测,我们可以选择引领却无法与之同行。以前只认为负责他的衣食住行就是爱,可现在除此之外我们更要的是关注他的心理健康。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