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东省社科院金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

广东省社科院金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许多中小老板对市场感知很敏锐,但是缺乏技术支撑,“星期六工程师”应运而生。当时大量高素质人才集聚在广州,受体制限制,其作用发挥有限,民营中小企业便邀请他们周末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由此这些人才与民营企业建立了联系,也发现了许多机会,有些干脆跳到民营企业干或自己开办企业。实际上,韩国小企业利用日本的周末工程师、苏南企业利用上海的科技人员,带动自己的发展都具有类似意义。此外,珠三角很多国企改革比较早,一些分管渠道、营销与技术的副厂长和科技人员,在熟悉了市场渠道与订单资源后,纷纷跳出来自己创办企业,这就形成了珠三角中小企业“漫山遍野”的现象。我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东莞石龙调研时就发现,一些高素质人才,他们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慢慢就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在掌握了渠道、技术后就跳出来单干。他们不是和原有企业直接竞争,而是和老板商谈,承包部分业务和市场,让老板能赚到更多,外商老板自然也就

“在过去40年中,广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开放程度越高,改革力度越大,经济发展越快。”在南方日报推出的“市场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企业家访谈录”系列报道收官之际,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同时展望未来,为广东经济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把脉。

广东省社科院金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1)

创新土壤

开放环境培育大量市场主体

南方日报: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东作为先行者,为我国作出了哪些探索和贡献?

王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东之所以能走得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开放倒逼改革。开放带来了三个效应:一是增长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资金、技术,推动了增长;二是示范效应,比如外商投资建立的宾馆、企业等,其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倒逼效应,当企业较高素质的员工流向较高收入的外资企业时,本地企业和组织如何生存与发展?这就迫使本地企业与组织不得不进行体制改革。开放程度越大的地区,改革也是越深入的,发展也是越快的。

南方日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市场和企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王珺:外资、外企的引入,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市场理念,开放为创业者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广东的企业家是怎么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一些外方高管也随之进入内地。开始时,他们周末会回到港澳地区。在外资企业打工的一些内地员工,随着自己的努力和技能提高,也逐步取得了高管的信任。当高管偶然一周有两至三天不在工厂时,工厂运转也能井然有序。于是,这些高管便放心地三四天不在工厂,工厂交给本地员工打理,这些取得信任的员工便逐步升至中高层职位。在掌握了一定技能与订单资源后,他们跳出来以企业方式承接原有企业的订单,实现了双赢。

我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东莞石龙调研时就发现,一些高素质人才,他们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慢慢就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在掌握了渠道、技术后就跳出来单干。他们不是和原有企业直接竞争,而是和老板商谈,承包部分业务和市场,让老板能赚到更多,外商老板自然也就同意了。

许多中小老板对市场感知很敏锐,但是缺乏技术支撑,“星期六工程师”应运而生。当时大量高素质人才集聚在广州,受体制限制,其作用发挥有限,民营中小企业便邀请他们周末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由此这些人才与民营企业建立了联系,也发现了许多机会,有些干脆跳到民营企业干或自己开办企业。实际上,韩国小企业利用日本的周末工程师、苏南企业利用上海的科技人员,带动自己的发展都具有类似意义。此外,珠三角很多国企改革比较早,一些分管渠道、营销与技术的副厂长和科技人员,在熟悉了市场渠道与订单资源后,纷纷跳出来自己创办企业,这就形成了珠三角中小企业“漫山遍野”的现象。

创新条件

引导民企把资源投向创新领域

南方日报: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对此,广东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珺: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生长的市场与营商环境,这种环境具有门槛低、办事便捷、公平竞争的特点。当前,我国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到今年年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已把企业开办的时间从过去的20天左右降至8.5天,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19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从去年的第78位升至第46位。广东省各地市实现了开办企业需要5天的时间,部分地市开办企业甚至只需要3.5天。当然,在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与香港相比,我们在办理施工许可、获得贷款、办理破产与跨境贸易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要千方百计引导企业走向创新,把资源投向科技含量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风险确实存在,完全靠市场容易造成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这就必须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政府替代企业进行决策与投资,而是政府以基金方式发挥杠杆性作用,如建立各种产业扶持与创新基金,形成引导性投资,并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此外,用好财政补贴与政府优先采购等工具,也是许多发达市场国家采用较多的一种扶持手段。

第三要引导大量中小创新型企业通过市场化并购与重组等方式加快向大企业发展。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广东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达3.3万多家,占全国的23.5%,位居全国第一。广东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30.1%,但是,顶尖的企业并不多,支撑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用相对有限。这就需要借助于上市、并购与重组等方式推进。目前,广东有580多家上市公司,占全国1/7左右,但与广东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不够。

总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顶尖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大量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更需要中小科技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化的机制与环境。这三个关键环节是递进的。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质性进展后,接下来的重点是引导创新型企业产生与生长以及加快成长。

创新方向

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市场新发展

南方日报:目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推动着企业创新与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对企业而言,该如何抓住新的机会寻求发展?

王珺: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顺“势”而为。“势”是什么?

一是要了解新技术。比如中小企业要上“网”,虽然有了“互联网 ”,不一定每个企业都能赚到钱,但是不上网就一点赚钱的机会都没有。

二是要了解新战略,即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导向。对企业来说,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规划的提出,都将产生大量新的发展机会。比如,目前国家正努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如果企业能掌握清洁领域的先进技术就容易获得机会。

三是要了解新市场。当前居民更愿意花钱的地方在哪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消费升级,原来功能单一的产品不一定能适应个性化需求。比如,人们对教育、医疗、环保、养老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日益提高,这些领域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通过体制改革,有效应用PPP方式,将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方向。总之,随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来临,企业以套利为主的“盈利”模式将转向以创利为主的“赢利”模式。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用新款式、新材料、新品类、新功能等吸引用户,才可能赢得更多机会。

南方日报:除了新兴产业,针对存量市场,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王珺: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结合是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广东持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一方面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结合,实现精准化、定制化生产。事实上,很多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找到市场,未来供求之间“点对点”的定制方式将变得日益重要。

此外,共享经济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很多机会。针对长期以来单位所有制带来的各个单位内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打通部门与单位所有制的壁垒,释放更多资源的共享,这将是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比如,一些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在科研人员做完实验后,能否在适当时间对外开放;一些大企业的复杂设备是否可以通过合约方式对小企业共享等。这些现成的资源,只要深化改革,就可以变为共享平台,节省中小企业的许多投资。

【作者】 郜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