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儿很坚定:清白之身赵盼儿
赵盼儿很坚定:清白之身赵盼儿“可我想说,因为我不想我们之间有任何猜疑”。赵盼儿和顾千帆解释:一开场,就是女主角赵盼儿和男主角顾千帆互诉衷肠。一个说自己是“发乎情止乎礼,清清白白女儿家”;一个说自己是“欢场之中不作戏的活阎罗”。
作者:徐祯
《梦华录》口碑崩了,天仙难救。
从一开始收视口碑双爆发,到现在被群嘲,《梦华录》到底做了什么?
事情还要从它的19集说起——
一开场,就是女主角赵盼儿和男主角顾千帆互诉衷肠。
一个说自己是“发乎情止乎礼,清清白白女儿家”;
一个说自己是“欢场之中不作戏的活阎罗”。
赵盼儿和顾千帆解释:
“可我想说,因为我不想我们之间有任何猜疑”。
剧情立足在宋朝,女子注重贞节,男性洁身自好,
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
白纸找白纸,报纸找报纸。
大家你情我愿,守身如玉,确实无可厚非。
但这竟然成为《梦华录》宣发组在后期宣传的一个重点。
#双洁#话题在微博一度有1.6亿阅读,讨论次数达7.4万。
就是这样的宣传,引起了网友的群嘲,导致了口碑的崩塌。
2022年了,还用“处女”、“双洁”作为宣传点,都是陈腐道德的帮凶,
他们不是蠢,就是坏。
强行纯洁,最为致命
《梦华录》中的女主赵盼儿,九岁没入贱籍,沦为乐伎。但她很会藏拙,摆出一副蠢样子来,让嬷嬷送她去账房管事。
在剧中,编剧还借花魁张好好给观众“科普”了乐伎和私妓的区别。
说乐伎是靠自己手艺吃饭的,私妓才是靠出卖皮肉生意,是“以色事人才叫贱”。
如果按照剧中的说法,赵盼儿是因父获罪而没入贱籍。
按照《宋史·刑法志》里的说法:“妇人应配 则以妻窑务或军营致远务卒之无家者 著为法”。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要被发配的妇人,要不把你嫁给土窑里的苦工,要么安排你用身体安抚在外驻守的,没有家人的士兵。
清清白白?不可能的。
剧中,赵盼儿说,她是没入乐籍。
关于没入乐籍,宋人也有专门的法律:“……良人女犯奸三人以上,理为杂户,断脊杖,送妓乐司收管。”
在古代,“妓”和“伎”是相通的。只要你身在乐籍,就逃脱不到以色侍人的命运。
那赵盼儿是怎么解释的呢?
她说她故意装作不会跳舞,不会书画,被安排去账房管事了。
这就相当于,一个夜总会的总管,把手底下不会才艺的姑娘安排去财务部当财务总监了。
如此伟大博爱,怎么也得给嬷嬷颁发一个“感动大宋十大人物”吧?
荒谬吗?非常荒谬!
如此荒谬悬浮的剧情,不顾史实,抛弃逻辑,就是为了守住赵盼儿的处子之身!
屏幕外的万千观众看得眼睛傻了,拳头硬了。
如果说,这样的剧情只说明编剧水平有限。
那以此作为宣传点,把#双洁#加大加粗地打在了微博话题上的人。
就是无视底层女性的血泪,践踏着她们的悲惨,再给她们的脖子套上重枷。
宣传贞操,加重女性的枷锁
为什么我说宣传贞洁是在傲慢地加重女性的枷锁?
这要先从贞洁观念是怎么形成开始说。
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贞操观念的。
男女生产能力相当,大家彼此合作捕猎,不说嫁娶,男女之间混居走婚,合则聚,不合则散。
在农耕社会、游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生产力逐渐不如男性。
男性占了经济主导地位,有钱,有底气。
女性需要依附男性、绑定男性,组建起一个小家庭,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彼此的财产。
图|《风尘三侠之红拂女》剧照
男人出钱出力,就想保证自己养的孩子确实是自己的血脉。
避免自己配偶和其他男人发生性关系,就是保证自身血脉延续的最好方法。
贞洁的观念,便在这种环境下诞生。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
男性要求女性保持贞洁,就是相当于要求一块猪肉有合格证明;
而所谓贞洁,就是盖在猪肉上的那个蓝色的合格小印章。
只要和异性发生过性关系,就属于失贞。
经济越不独立,社会地位越低的女性,
越是把自己当成待价而沽的商品,越会强调自己是贞洁的。
图|《金陵十三钗》剧照
清末,有一位姓王的妇人,在家独自午睡。
风吹动了门帘,她疑心是被男人偷窥了去,终日惶惶不安,最后自缢身亡。
讽刺的是,这样的悲剧,被当作一件值得传颂的事情,载入了《烈女传》。
在世倡贞洁的时代,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每一座贞节牌坊下,都是当时女性的斑斑血泪。
幸而,进入到工业时代,妇女能顶半边天。
有了独立生活来源的女性,已经不再需要依附男性。
也就是说,所谓的贞洁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过时了。
但过时的观念,仍像铁枷一样拷着女性。
在纪录片《代价》里记着这样一个故事。
17岁的女孩小雨为了躲避强暴,从9楼纵身跃下。
小雨是不幸的,她面临了被强暴的危险;
同时,她也是万幸的。
从9楼跳下的她奇迹一样保住了性命,而且在福利基金的支持下,她很快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样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被当时的媒体大肆报道,声称小雨是一个“宁死不屈的烈女”。
这样的畸形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人……
半年后,去同学家玩的16岁女孩小珍,遭遇了性骚扰。
小珍当场从7楼的阳台跳下去了。
反抗的代价,是高位截瘫,余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
“觉得处女膜比断手断脚还难修复”,《房思琪初恋乐园》里的一句话,道出了无数被贞洁观念绑架的女孩的隐痛。
万幸的小雨,在跳楼之前想,自己如果被强暴了就要疯了,家里的乡亲会指指点点。
“如果我顺从了那个人,我现在肯定是没脸见人,连我爸爸妈妈都没脸见人。”
更为不幸的小珍,需要长期的照顾。她拼死想要守护的私处,暴露在医生、护士、护工的人的面前。
在她眼里,她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尊严。
许多人在褒奖小雨和小珍的勇敢,惋惜她们不幸的遭遇。
却没有人问一句,
女性为什么要因为失去贞洁而内疚。
内疚、羞愧,不是强暴带来的伤害。
我们会因为罪犯无缘无故捅我们一刀而内疚、羞愧吗?
不会,我们只会愤怒、仇恨。
她们本来不需要内疚、羞愧,应该内疚、羞愧的是罪犯。
她们疼痛的情绪、回避的行为都是被贞洁观驯化出来的,所以我说,
让小珍小雨跳楼的罪魁祸首,是畸形的贞洁观念;
而任何一个大肆宣传贞洁观念的媒体,都是小珍小雨悲剧的帮凶。
图|《火舞黄沙》
贞洁≠清白
当媒体都以“双洁”作为一个美好宣传点的时候,
其实是默认了一点,“身体发生过性关系=失去了清白”。
但这样的观念,本身就是对女性的压迫和轻蔑。
难道没有了贞洁,女性身上的美好品质就荡然无存了吗?
当然不是。
《梦华录》的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里的赵盼儿就出身风尘。
但她巧借安秀才,使计让周舍写休书,救出受尽折磨的宋引章,
赵盼儿不是完璧,但她的侠气和智谋并没因此折损;
金庸笔下的小龙女,曾经受到侵犯,但这不影响她守护襄阳城的高风亮节;
古龙笔下的周婷,也是暗巷流莺,但她照样扶老助困……
《金陵十三钗》中站出来的是一群秦淮河畔的妓女,
但也毫不影响她们有一腔敢为家国献身的热血;
同样是翻拍自《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爱情宝典》,也从来不曾避讳女主角是妓女的身份。并且借男主的口,批判了当时压榨女性的世道。
有网友这样评价《梦华录》的剧情:
写不出清白的人格,只好写清白的身体。
确实,目光狭隘的人,看不见光明大放的天际群星,才只知道盯着女人的裤裆。
最后,我还想说两句,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反驳:
剧里宣传的不仅是“处女”,而是“双洁”,这对男女双方都很公平。
但在加重女性的枷锁后,再把同样的枷锁套给男性,这不是公平。
图|《金陵十三钗》剧照
枷锁,是可以解开的。
洁,可以是自我要求,而不应该是道德标准。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事物也在不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我们已经剪下了头顶的辫子,希望也能剪下心里的辫子。
参考资料:
1.纪录片:《代价》
2.《宋史·刑法志》(中华书局,1985年)
3.《续古今考》,方回(元)
4.《贞操的来历——道德、婚姻、性交易与中国革命》,新潮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