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高的楼敢住人吗?热点平均寿命仅30年
史上最高的楼敢住人吗?热点平均寿命仅30年“英年早逝”建筑比比皆是,有些都活不到10岁文章认为,好的校园,应当是优美的公园、建筑的博物馆,也应当是学子求学的理想家园、校友思念母校的精神寄托。虽然几座大楼不能完全体现大学的气质内涵,但作为大学历史的物证、大学精神的载体,建好“象牙之塔”,理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否则百年老校的传承,就会显得单薄和苍白。9月22日,人民日报就武大爆破拆除“变形金刚”发表了评论文章《努力建设好“象牙之塔”》(作者丁雅诵)。文章写道:“而如今,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座座大学新城拔地而起,校园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堆砌。一些新校区,高大宏伟的建筑不少,但能传承大学文化基因的却不多。收费站似的校园大门、笔直规整的水泥路、千篇一律的教学楼、高大冰冷的学生宿舍……大学的人文气韵荡然无存、历史文化无处安放。”文章指出,大学应当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就像博雅塔是北大自由兼容的象征,二校门是清华严谨务实的写照。大学也应当有类似“
9月10日,被戏称为“变形金刚”的武汉大学工学部主教学楼由于武汉市东湖环境改造的要求被爆破拆除,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操刀设计,于1997年开始建设,2000年投入使用,在当时耗资约1亿元建设,投入使用不到16年的教学楼在规划建设时便争议不断,如今需要再耗资1300万元爆破拆除,再次引发不少嘲讽之声。
武汉大学工学部主教学楼被炸毁的瞬间(动图)
人民日报评“武大炸楼”:大学要有不同的“场所精神”
9月22日,人民日报就武大爆破拆除“变形金刚”发表了评论文章《努力建设好“象牙之塔”》(作者丁雅诵)。
文章写道:“而如今,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座座大学新城拔地而起,校园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堆砌。一些新校区,高大宏伟的建筑不少,但能传承大学文化基因的却不多。收费站似的校园大门、笔直规整的水泥路、千篇一律的教学楼、高大冰冷的学生宿舍……大学的人文气韵荡然无存、历史文化无处安放。”
文章指出,大学应当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就像博雅塔是北大自由兼容的象征,二校门是清华严谨务实的写照。大学也应当有类似“场所精神”,就是能让人一走进去,就感受到心灵的滋养,就自然而然地想读书、想思考。
文章认为,好的校园,应当是优美的公园、建筑的博物馆,也应当是学子求学的理想家园、校友思念母校的精神寄托。虽然几座大楼不能完全体现大学的气质内涵,但作为大学历史的物证、大学精神的载体,建好“象牙之塔”,理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否则百年老校的传承,就会显得单薄和苍白。
“英年早逝”建筑比比皆是,有些都活不到10岁
除了武大的“变形金刚”,有媒体还梳理出一份2010年至2016年间被报道的“英年早逝”的建筑名单,当然这只是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一部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建筑拆除管理政策研究》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共有46亿平方米建筑被拆除,其中20亿平方米建筑在拆除时寿命小于40年。以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每年过早拆除建筑面积将达到4.6亿平方米。有媒体粗略估计,如果按照每平方米拆除费用1000元人民币计算,则每年建筑过早拆除要花费4600亿元人民币。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100年。然而现实却是短命建筑比比皆是,2010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提出我国被拆除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如果对建筑的楼龄进行PK,你会发现不少建筑的年龄还未满10年就被拆除,有的甚至直接被扼杀在摇篮中。
半数以上因商业利益、形象政绩“死于非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2001年至2010年公开报道的54处过早拆除建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合理拆除的竟高达90%。其中不合理拆除中,因商业利益、形象政绩等原因严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这些被拆的短命建筑不得不用“死于非命”来形容。
这些被拆的短命建筑中,有一部分是因建筑质量不过关而拆除。如2010年3月,建成不满10年的海南海口“千年塔”,因塔的钢结构锈蚀十分严重,且缺乏养护,存在安全隐患而拆除。
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拆除,人为缩短了建筑寿命。如2010年2月,仅13年楼龄的江西南昌五湖大酒店因建设五星级酒店的需要而被拆除。还有涉及开发商违法而拆除的。如2015年12月,天津水岸银座和名门广场被媒体曝出拆除计划。此外,还有随着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拆迁置换带来的土地收入,也成为推倒“短命建筑”的重要推手。
造成建筑“短命”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或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希望能有更科学节俭的方式加以挽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拆了之。
如何避免“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
短命的建筑造成大量投资付之东流,我国甚至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每年高达4亿吨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
《京华时报》的评论指出,“武汉大学炸楼”事件究其原因,既有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短视,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也有规划设计与执行的任性,反映出长官意志之下的“政绩考量”和“利益追求”,才会导致“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的“规划换届”现象。
“吊诡的是,建也好、拆也罢,表面上都经过了合法的程序。”文章指出了所谓“经专家论证”背后的“花头”:“只邀请持赞同意见的专家们参会,征求民意时则有意无意缩小公开范围,缩短公开时间,甚至搞突然袭击,令人措手不及。”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宪尧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完善,关键在于执行,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追责程序。
遏制权力和利益冲动,关键要扎好制度的篱笆,让城市规划建设回归专业和理性,保障决策程序公开透明。
------
出品:民生周刊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