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集市搬到家门口:把出海口搬到
把集市搬到家门口:把出海口搬到 新区全力建设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新枢纽,为发展注入新动能。距离金义综保区20分钟车程的浙中公铁联运港,日趋繁忙。2020年,浙中公铁联运港开行中欧班列425列,增长313%,其中返程176列,占41%,班列开行增速和返程占比均居全国第一。金华—宁波海铁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行,如同在浙中地区和宁波港之间开通了一路绿灯的集装箱“公交列车”,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近5年来,金华海铁联运平台业务量稳步增长,年均增幅达37.6%。 在兰溪市纺织协会会长、金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福友看来,数字赋能本地产业链,效果就在眼前:“以前,我们的棉纱从宁波口岸进口,然后委托货运代理帮忙报关、清关、配送。现在,棉纱直接送抵厂门口。” “诚毅国际”运营中欧班列业务。伴随火车的鸣笛声,中欧班列带货归来,抵达金华南站。电解铜、棉纱、塑料粒子等回程货进入金义综保区,并源源不断送入周边企业。流动的“钢铁驼队”
在金义新区孝顺镇新后项村村南一角,有一座古朴的民居小院。这里走出了战地记者、抗日英烈雷烨。雷烨故居50米开外,早已荒废的老铁路路基依稀可辨。
1938年,曾追着火车奔跑的雷烨,从这里北上延安……如今,杭长高铁从雷烨故居旁贯穿而过。在他的家乡,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金义综保区、金华科技城、菜鸟网络——一条条创业新路铺就。
流动的“钢铁驼队”
浙江诚毅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盛铭和集装箱打了25年交道。去年7月,他在金义综保区设立外贸公司专营大宗原材料进出口贸易。
“诚毅国际”运营中欧班列业务。伴随火车的鸣笛声,中欧班列带货归来,抵达金华南站。电解铜、棉纱、塑料粒子等回程货进入金义综保区,并源源不断送入周边企业。流动的“钢铁驼队”不分昼夜、一路向前,一如“诚毅国际”直线上升的数据——仅去年半年,该公司在综保区进出口业务量近3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中欧班列带货额持续大幅攀升。
“金义新区探索浙中公铁联运港与金义综保区‘港区联动’。”金义综保公司董事长徐根生说,中欧班列回程及海运进口的大宗原材料在金义综保区集聚,形成“保税 进口”“保税 转口”模式,发挥了“1 1>2”的叠加效应。
金义新区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核心产业,以“数字产业化”助力“产业数字化”,为企业发展赋能。4月21日下午4时,在浙江天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仓库门口,一辆满载33吨进口电解铜的货车一停下,工人们便忙着卸货。“这批‘粮草’及时赶到,又快又省。”总经理蒋洪赟喜不自禁。“天宁合金”经营生产铜制品,进口电解铜是主要原材料。“我们原先从上海拿货,自从综保区有电解铜后,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在兰溪市纺织协会会长、金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福友看来,数字赋能本地产业链,效果就在眼前:“以前,我们的棉纱从宁波口岸进口,然后委托货运代理帮忙报关、清关、配送。现在,棉纱直接送抵厂门口。”
新区全力建设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新枢纽,为发展注入新动能。距离金义综保区20分钟车程的浙中公铁联运港,日趋繁忙。2020年,浙中公铁联运港开行中欧班列425列,增长313%,其中返程176列,占41%,班列开行增速和返程占比均居全国第一。金华—宁波海铁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行,如同在浙中地区和宁波港之间开通了一路绿灯的集装箱“公交列车”,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近5年来,金华海铁联运平台业务量稳步增长,年均增幅达37.6%。
澎湃的自贸试验区
从2003年成立金华金三角开发区,到2006年“金三角”升级为浙江金东经济开发区,再到2012年创设金义都市新区,2020年成立金义新区、落地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推进城市群建设的转型升级之路扎扎实实。新区创业者肩负重任,不断书写奋斗者的答卷。
最美人间四月天,金义新区希望的田野上草木葱茏,满山的桃树枝头挂满新果。而在自贸试验区、金义新区、金东区“三区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中,新的市场主体不断破土而出、“万物”生长。
今年1月,浙江金美宏远商贸有限公司入驻金华科技城金山科创园,成为新区集群注册“1号企业”。公司负责人杨帆说,多家企业以一家平台企业登记,集群注册的企业只需办理一本执照,就可享受自贸区政策。
“企业集群注册热情很高,4月就有上百家企业正在对接办理。”浙江金华金义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军龙说。
昨天,又一批美国扁桃仁从中瑞众果(浙江)食品有限公司厂房出发,运往位于安徽宁国的“三只松鼠”仓库。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的“中瑞众果”是去年落地的“小伙伴”,在自贸区试验区新区区块投产不到半年,已实现进出口额5000多万元。调味、裹衣、烘烤、挑选、检测、包装……在“中瑞众果”1.2万平方米的厂房内,第三条自动化生产线4月也已投入有序运转。
好风凭借力,快马再扬鞭。新区出台支持金融机构集聚、总部经济、股权投资新政策,明确首批十大标志性工程,141项自贸区改革创新举措落地推广。
看改革服务——“银税关互动”项目启动,探索开发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将涉税信用转化为银行贷款,提供真金白银的实惠;全省第一笔铁路运单项下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落地新区。
看产业布局——产业“大咖”纷纷入群,总投资203亿元的3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智能制造、城市经济、医疗健康、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
看营商生态——创新服务,“集群注册”、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单一窗口”落地实施;统筹推进投资、政务、发展、创新、治理、人文等“六大生态”,推行政务服务窗口无否决权改革,建立营商生态反面典型通报机制。
奔腾的跨境电商
5个店铺、3200多笔订单,是4月21日李曦团队的跨境电商成绩单。
90后李曦是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领衔一支11人的跨境电商团队。每天一早,她到公司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查看线上店铺前一天的数据。“从事跨境电商近4年,团队销售额以年均3倍的速度增长。”李曦说。
这样的团队,“万得福”有6个。老牌企业“万得福”,是新区跨境电商大潮中一朵奔腾的浪花。“万得福”成立于2004年,生产聚会用品、节日礼品等,产品销往欧美市场。近7年,该企业保持30%以上年销售额增长,秘诀之一是布好跨境电商“先手棋”。从高速发展到停滞不前,“万得福”在2014年左右也曾遇到发展瓶颈。“拦路虎”怎么除?2017年,“万得福”开辟新航道,工厂生产、仓储操作模式转换为跨境电商运营模式,跨境电商团队增至80多人。去年,蜂巢小镇万得福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
“公司线上出货量已高于传统B2B贸易。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销售额不减反增,‘长势’可喜。”“万得福”董事长张一为说,今年线上店铺销售额将争取突破1亿美元。
“在这里,你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原汁原味的法国红酒。”昨天,在开张不久的金义综保区进口商品直购中心,工作人员陈晓丹正在向顾客推介。1700平方米区域内展示着4000多款进口商品,顾客可现场采购,也可线上下单。源头正品直供,价格、品质都有优势。金义综保区进口商品直购中心运营负责人朱泽介绍,这是金华市区首家海关监管下的跨境新零售体验店,市民不出国门即可一站式购遍全球好物。
动动手指,网通天下,数字赋能的创业新道路在金义新区风生水起。从“一枝独秀”到“众木成林”,金义新区跨境电商万马奔腾。2020年,新区新设市场主体15389户,增幅排名金华第一。这“满天星辰”成为新区发展的活力之源。
今年清明节,施倩倩加入新区红色寻访团,带着孩子前往雷烨故居,致敬英烈。除了是菜鸟金华产业园员工,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菜鸟园区党建联盟成员。在电商大本营“菜鸟”,园区党建联盟将企业聚拢起来,实现平台优质资源从“一家独有”到“集约共享”。作为联盟一员,施倩倩要根据企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认领企业难题,提供高效服务。上周末,“大扬贸易”新招聘的员工到岗。住宿怎么安排?施倩倩出马安排妥当。浙江丽井化妆品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订单下滑严重。园区党建联盟助力“丽井”上线天猫店。如今,“丽井”发展渐入佳境,由传统外贸渠道销售占比100%,到如今线上销售占了90%。
江河奔流、风满帆张。革命先烈奋进的“火种”撒向大地,创新发展的“良种”已然播下,新区创业者在这方热土上只争朝夕、昂然前行。
数字赋能非常道
从李清照笔下的“水通南国三千里”,到新航路通江达海;从泥泞山路肩挑背扛卖山货,到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联结欧亚;从义乌湖清门第一代小百货露天市场,到跨境电商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交易会”——越来越多的订单来自“云”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转型。数字赋能,为金华高质量发展添力、加油。
入海,百舸争流逐浪前行,通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货轮奋楫立潮头;向陆,国际商贸红红火火,通过中欧班列,物流通道直达欧洲腹地;望天,以“数字产业化”助力“产业数字化”,构建跨境电商云平台,培育企业集群、产业集群——金义新区“海陆空”三管齐下,蹚出高质量发展非常道,是金华加速数字赋能的一个样本。
“海之道”,青出于蓝。金华自古是浙、赣、闽、皖四省的重要水陆通道和中转枢纽。沿婺江西去,经兰江、逆衢江而上,可抵龙游、衢州、常山、开化;顺兰江而下,经建德,可往安徽屯溪,过桐庐,出富阳,直达杭州,归流入海。
东方风来,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加快融入,奋力打造长三角G60科创区域合作创新高地,为金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我市主动对接,金华—宁波海铁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行,浙中地区和宁波港之间开通了一路绿灯的集装箱“公交列车”,“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通过每周四五个班次的金甬海铁联运班列,从宁波舟山港出发,货柜坐上货轮,也可以出口全世界。近年来,金华海铁联运平台业务量高速增长。
“陆之道”,百尺竿头。2014年11月,中欧班列(义新欧)在义乌正式鸣笛起航。多种颜色的集装箱里,装着金华制造的电动工具和日用品、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产品、浦江和兰溪的纺织品、武义的休闲用品等,不出半个月,这些商品就抵达目的地销售一空。
去年以来,中欧班列探索金华南站、义乌站双平台运行创新改革,按照“一个品牌、两个平台、多点起运、错位发展”的定位运作,快速提升了中欧班列的发运效能。如今,从金华内陆出发,走公路、铁路至新疆陆路口岸,可到中亚、东欧、西欧多国。今年一季度,我市中欧班列开行513列,共发运42874标箱,进出口箱量同比增长373.5%,班列发运量领跑长三角。作为浙江中欧班列唯一开行城市,金华在全国90余个中欧班列开行地中,已跻身第一梯队。
“空之道”,接上“云”端。站在新风口,金华全力推进跨境电商十大行动,在省内先行召开跨境电商大会,出台扶持跨境电商发展政策8条,全面推进跨境电商升级。去年,我市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74亿元,占全省份额46.4%。今年1—2月,金华实现进出口总额790.2亿元,同比增长53.2%,这其中,有不少是线上订单。春节后举办的2021浙江金华出口网上交易会,达成采购意向金额1135万美元,善抓“云商机”的我市企业、商家从中获益。
数字赋能非常道,这是金华摸索出来的一条加快高质量发展新道。只要我们拿出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滴水穿石、抓铁有痕的韧劲,必定能在开拓创新中创造无愧于使命、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描绘出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