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

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保尔在纪德11岁的时候因罹患肠结核撒手人寰。父亲的死对少年纪德打击沉重,他坚持认为是上帝在惩罚自己8岁时在课堂上自慰,被学校勒令休学的往事,于是加倍热爱母亲,尽可能地压抑天性以讨母亲欢心。任何反抗行为都会使纪德内疚不已,矛盾的性格初露端倪。保尔·纪德性情温和,热爱生活,这位文学爱好者喜欢将自己的心头好读给儿子听,从莫里哀的戏剧到《一千零一夜》,后来纪德早早显露出的文学天赋想来与此不无关系。气候宜人的晚上,父子俩边猜谜语边在卢森堡公园散步,兴致好的时候还会一起在窗边放纸龙。在纪德的自传里,与父亲的相处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总弥漫着轻松惬意的氛围。纪德 3岁时与母亲朱丽叶·隆多的合影20岁时,纪德追溯自己矛盾性格的源头,在日记中写道:“我应该勇于坦率地承认,正是我离群索居、郁郁寡欢的童年造成了今天的我。”后世研究者往往以此为凭将纪德的童年描写得“充斥着手淫、乖戾和攻击性”,其实根据晚年纪德在自传

文|冯璐

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1)

安德烈·纪德

1947年之于安德烈·纪德,注定是满载而归的一年。6月,牛津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11月13日,瑞典文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78岁的纪德,理由是他“以对真理的无所畏惧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和处境”。消息传来,巴黎瓦诺大街的纪德家炸了锅,“小夫人”玛利亚——纪德的至交兼助手,忙于应对纷至沓来的电话和信件,家中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各路记者和摄影师。

纪德本人对自己的获奖倒是相当镇静,照常去探望了刚刚生育的女儿和新生的外孙女。他后来因身体欠佳未能出席颁奖仪式,只针对颁奖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写下了如下答词:“……如果我真的表述了什么,我认为那就是自由探究的精神,独立与不盲从的精神,对情感与理智都拒绝赞同的事物的抗议精神……”

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2)

纪德 3岁时与母亲朱丽叶·隆多的合影

20岁时,纪德追溯自己矛盾性格的源头,在日记中写道:“我应该勇于坦率地承认,正是我离群索居、郁郁寡欢的童年造成了今天的我。”后世研究者往往以此为凭将纪德的童年描写得“充斥着手淫、乖戾和攻击性”,其实根据晚年纪德在自传《如果种子不死》中的供述,他的童年任性顽皮,满满的好奇心,实在说不上“阴暗”。

1869年11月22日,安德烈·纪德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保尔·纪德出身法官世家,弱冠之年即在学士大奖赛中获得罗马法典奖,30岁就当上了罗马法典教授。母亲朱丽叶·隆多家族世代经商,赀财丰厚,是以纪德一生从未有过金钱匮乏之虞,只为如何管理数量可观的财富发愁。

保尔·纪德性情温和,热爱生活,这位文学爱好者喜欢将自己的心头好读给儿子听,从莫里哀的戏剧到《一千零一夜》,后来纪德早早显露出的文学天赋想来与此不无关系。气候宜人的晚上,父子俩边猜谜语边在卢森堡公园散步,兴致好的时候还会一起在窗边放纸龙。在纪德的自传里,与父亲的相处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总弥漫着轻松惬意的氛围。

保尔在纪德11岁的时候因罹患肠结核撒手人寰。父亲的死对少年纪德打击沉重,他坚持认为是上帝在惩罚自己8岁时在课堂上自慰,被学校勒令休学的往事,于是加倍热爱母亲,尽可能地压抑天性以讨母亲欢心。任何反抗行为都会使纪德内疚不已,矛盾的性格初露端倪。

朱丽叶·隆多虔诚地笃信新教,不仅时刻按照教理要求自己,也处处约束家人。她认为孩子“应该顺从,而不需要明白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给纪德的禁令远远多于鼓励。朱丽叶始终禁止儿子阅读他父亲书房里的书籍和诗歌,认为在这些绚丽词语的外衣下,窝藏的是不可告人的淫秽糟粕,“必须在她的陪同下我才可以走进书房,选读一本我喜欢的并且得到她批准的书,读的时候还要有她在场,并且大声朗读”。

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8岁的纪德就出现与习俗斗争的意识(3)

1896年,纪德在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

纪德真诚地爱着母亲,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朱丽叶严苛的资产阶级教育和牢固的等级观念心生反感。一次,母亲打算送同样的词典给丈夫和自己的家庭教师安娜,但一本是真皮包装,另一本却是革面的,敏感的纪德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同,“快乐一下子从心底消失了”,他愤慨母亲理所当然的态度,觉得自己也成了这种差别对待的“同犯”。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朱丽叶呕心沥血,希望将不谙世事的儿子培养成合格的阶级一员,而她的教导在纪德身上引起的只有不断的反抗:“或许我那时已经有了要与某种习俗斗争的意识,而且我悲哀地惊异于在我母亲身上发现了这种习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