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强龙系神兽,从龙图腾看民族精神
十大最强龙系神兽,从龙图腾看民族精神以前有个人叫董父,非常喜欢龙。他可不是叶公那样的孬货,既然喜欢,就用饮食去驯养,于是“龙多归之”。魏献子不知道,蔡墨小课堂开讲了:到春秋末期,龙的地位依然不高。《左传》记载,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有龙降落在某地郊外。魏献子问蔡墨:“我听说动物里没有比龙更聪明的,因为人类无法生擒一条龙。这是真的吗?”蔡墨说:“非也,你怎么知道人类不能生擒龙?人还养过龙呢,不仅养过,还是家族养殖场。你听说过御龙氏和豢龙氏吗?”
龙真的存在吗?
这个问题的经久不衰,本身就说明了,人们希望龙还是存在的。毕竟,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承载了太多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龙也不是生来就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这么说吧,你要是穿越回商朝,奉承帝辛是“真龙天子”,帝辛只会觉得你有病。因为那时候更崇尚玄鸟。
到春秋末期,龙的地位依然不高。
《左传》记载,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有龙降落在某地郊外。魏献子问蔡墨:“我听说动物里没有比龙更聪明的,因为人类无法生擒一条龙。这是真的吗?”
蔡墨说:“非也,你怎么知道人类不能生擒龙?人还养过龙呢,不仅养过,还是家族养殖场。你听说过御龙氏和豢龙氏吗?”
魏献子不知道,蔡墨小课堂开讲了:
以前有个人叫董父,非常喜欢龙。他可不是叶公那样的孬货,既然喜欢,就用饮食去驯养,于是“龙多归之”。
这个董父因此受到舜帝的赏识,赐姓豢龙氏。
所以在舜帝时,就已经有畜龙的事情了。
夏朝,又有一个君主叫孔甲,这人很牛逼,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龙肉的人。
因为他天天打电话给天帝,天帝不堪其扰,就赐给了他两条龙用来驾车,一雄一雌。
这时豢龙氏的人已经不再为君王服务了,正当孔甲一筹莫展,一个叫刘累的人突然出现,自称跟豢龙氏学过怎么养龙。于是孔甲就聘请了他,赐姓御龙氏。
然而刘累可能是个养龙专业肄业生,能力不咋地。养了一段时间后,雌龙居然死了!
这刘累也是个人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雌龙“潜醢”——醢是古代的一道菜,就是肉酱——刘累把死去的雌龙偷偷剁碎了做成一盘菜,还献给了孔甲吃。
孔甲吃完觉得这味儿很鲜,好吃,就叫刘累再做一道。刘累慌了,雄龙还活得好好儿的,总不能把它一刀宰了吧?
于是刘累卷铺盖逃跑了,跑到鲁县,改名换姓,自称范氏。
姓范的同学注意了,你们祖上可能养过龙。
从这则史料可以看出,当时龙的地位实在不咋地。首先它得干牛马的活儿:拉车;其次它得干猪羊的活儿:被吃。
这哪有一点身为上古神兽的尊严?也就是种比较娇贵的家畜罢了。
那么龙的地位是怎么提升的呢?
这多亏了一条龙中豪杰:应龙。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应龙生有双翼,乃走兽飞禽的祖先,因为连凤凰和麒麟都是应龙生的。
应龙还掺和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干了不少大事:给伏羲送河图,帮黄帝杀蚩尤,助大禹治水等等,神格很高。
龙的地位以坐火箭的速度飙升,则是因为皇权的加入。
龙和皇权的结合,始于秦汉,秦始皇就被称为祖龙。从此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龙,龙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了。
元朝民间不被允许使用龙纹的布料,官员也不行。明清时期,则明文规定龙爪龙鳞的数量和细节,甚至连真龙所代表的黄色,也成了御用颜色。
皇家天威与龙威相辅相成,水涨船高,不可冒犯。
但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国家,没有政教一体的传统,文明成熟度又高,图腾崇拜已是原始社会老黄历。
所以大家对天命真龙之说也就听听而已,心底里还是更相信“彼可取而代之”。
于是在民间传说中,龙还是经常没什么尊严的样子。
唐代《国史补》就记载开元年间,西域某国进献了一头狮子,运到安西道中,系在一棵树上,树旁边还有一口井。狮子不太安分,突然呼啸。紧接着,乌云密布,风雷大作,一条龙居然被狮吼声吓得飞出水井,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佛教流行起来之后,印度神话中的大蛇娜迦被翻译成“龙”,使得龙在民间的地位更糟。因为娜迦实在太菜了,经常被吊打,偶尔还会沦为其他神祇的口粮,处于食物链底端。
我们所熟知的龙宫、龙王、龙三太子等等,其实都是娜迦流入中国的产物。
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西游记》里的龙王这么菜,被魏征一个凡人说斩首就斩首。现在明白了吧,因为龙王根本不是“龙”,而是印度物种娜迦。
由于传说中娜迦能够控制水,强化了中国龙行云布雨的印象,所以龙王在民间也渐渐成为了广受欢迎,香火不断的正神。
——咱们是农业大国,降雨量太重要了。
民间与官方对龙的认知,就这么两极分化着。一方面大家承认龙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无意识地在传说中贬损龙的实力。
中华民族真正将龙作为中国的象征,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遭受民族危机时,国人需要精神图腾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龙历史悠久,国民度高,又长时间担任最高权力机关的象征——清朝事实上的国旗就是一面黄龙旗,这个精神图腾舍龙其谁?
但刨除这些外部因素,小六子觉得,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才是不约而同将“龙”作为国家代表的真实原因。
还是从应龙说起。
《山海经》里的应龙并非一个种族,只是一条单独的龙。它有名有姓,叫做庚辰,应该是龙族中非常出色的顶梁柱。所以《山海经》的作者,才会如此细致地描摹应龙的神力。
然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应龙不再“天生高贵”了。
根据任昉所著《述异记》可知,龙也有一条晋身之阶!
最开始,是水虺,有点像水蛇,一种长虫而已,并不是龙。水虺修炼500年,就能变成蛟,蛟就算是半条龙了。蛟再修炼1000年,就会变成真正的龙。龙继续修炼,就会变成螭龙,再变成虬龙,修炼的最终形态,就是应龙。
所以虫虫都可做应龙,只要虫肯下苦工!
那照这么说,想要修成神龙,还得先投胎成水虺才有可能了?投个好胎,厉害厉害。
莫急。其实在众多民间传说中,也不止水虺能化龙。
鲤鱼跃龙门、白蛇化龙这种比较常见的就不展开说了。
根据小六子的不完全统计,至少以下这些动物,都有化龙的先例:
宋代《杨太真外传》说唐玄宗有一次和安禄山喝酒,安禄山醉酒后居然变成了一条猪龙,猪头龙身,呼呼大睡。而唐玄宗认为猪龙平平无奇:老子是真龙!一条猪龙能奈我何?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虽然是杜撰的野史,但猪龙显然是在民间有一定知名度的“龙”。
雉就是野鸡,古代典籍记载:“雉入大水为蜃”。
《本草》说:“蜃,蛟之属”。
所以野鸡只要敢下海,一样可以化为蜃龙。这种蜃龙比蛇大,腰部以下都是逆鳞,有红色的龙须,喜欢吃燕子。它出现的时候,就会有海市。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狐狸化龙的案例,说骊山下有一头白狐,惊挠山下人,不能去除。有一天,白狐在温泉中泡澡,突然云蒸雾涌,狂风大作,白狐化作一条白龙,升天而去。
狐狸怎么能化成龙呢?原来它在骊山下修炼了一千多年,又和一条雌龙好上了,于是上天准它成龙。这在精怪界,就像凡人突然变成了圣人一样。
等等,这狐龙是不是第一条“赘婿龙王”?
能够化龙的,几乎囊括了中国人所熟知的所有动物。龙作为最高形态,是每一种草根生物都能够达成的目标,种族血统的区别并不重要。
虽然在所有的神话传说中,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但事实情况却是某一处的人类,创造了那一处的神话。
换言之,这个民族是什么样子,神话就是什么样子。
华夏儿女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个体开拓,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相信血统论。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龙作为现代中国的象征确实再适合不过:
龙曾经地位低下,却逆袭成为威严的神兽;
龙在民间口口相传,在庙堂之高施云布雨;
龙不设置任何门槛,谁都有机会“跃龙门”。
——这样的龙图腾,就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